人都逃不过生老病死(生老病死不换思想)(1)

有人讲中国人怕死,我想不尽然。生老病死的体会,许多年前我还没有这么真切。读书的时候读过前人对死亡的思考,竟然也没有挂在心上。

从来期许着有另一个世界,死了后就到了另一个世界,所以活着的时候总也有点随便,事情能对付的,大都对付了,遗憾没有弥补,便也就是遗憾,总觉得自己还有无穷的时光去填补。

人活一辈子,到底什么属于自己,我并不清楚。或许也没有属于自己的,赤条条来,孤零零去,想也寂寞。

或许中国人不是不怕死,而是中国人对长生的希冀太盛。

总觉得意外不会来,永远都有明天。这才是中国人,是以糊弄总在生活中若隐若现游走。偶尔报告中糊弄几句,偶尔值班糊弄几下,偶尔文件糊弄着写写。

偶尔孩子的睡前故事,我就糊弄着讲了,偶尔夫人要我帮忙的家务,便也糊弄了几下。

想起学习时候,有的题目不会做,便也没有深究,想着那么多题目,这一道不会做,高考也未必考,我还有大部分题会做,就也放下了。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得过且过,我想了又想,想不起来。

小的时候,活得极为认真,或许每个人小的时候都如此,认真便好,认真有纯洁的友谊,认真有进步的快乐。倏尔某个时候,或许是慢慢来的,或许是突然来的,人就不再那么认真了。

总觉得事情将来还可以解决,总觉得以后可以做,以后想的太多了,有的时候就没了以后。

人如此,人办事的时候就难免如此。办个人事务的时候如此,尽然连公务也有了希冀,对以后的希冀。

为官一任,有人看到了问题,一开始想要解决的,后来一拖二拖,就拖到了自己任期结束,于是开始了对以后的希冀,下一任总归是要解决的罢。安然到新地方赴任去了。

拖也罢了,竟然有人,人还在任,就说起了交给下一任罢。转头没有解决旧的问题,自己制造起了新问题。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以后。原本我对死亡的体会也不深刻,直到前段时间,生了一场病,渐渐的深刻起来了。

鲁迅先生生了一场大病,工作勤奋了许多,他每当病后休养,躺在藤躺椅上,每不免想到体力恢复后应该动手的事情,想定之后,就结束道:就是这样罢——但要赶快做。

病了,好了,人就勤快了,我想大抵如此。想鲁迅先生这样的人,也是在大病一场后才勤快了起来,一般的干部,有几个境界能追得上他呢?

事情不能总是留给后人的智慧,就像是房地产市场,就像是结婚率,就像是生育率,问题想留给后人,首先得有后人。

现在就要解决。

要解决的第一步,就是把思想不对的人的思想扭正,要是实在扭不正,也只能不换思想就换人。

调离这个岗位,做点什么都可以,事情不能再耽误了。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就随便找个位置塞一下,也要把他调走,比如,让他去当一个大学的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