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想你正在驾驶一辆叫作“你的人生”的公车和其他的公车一样,在前进的途中会不断上来乘客在这个例子中,你的乘客就是你的记忆、身体感觉、习惯性的情绪、程式化的想法、经历所产生的冲动,等等车上已经搭乘了一些你喜欢的乘客:个头矮小、和蔼的老太太,你希望她们坐在前排,靠近你还有一些你不喜欢的乘客:粗鲁、吓人的帮派成员,你希望他们能尽快赶乘别的公车,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生活中的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活中的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心理学知识描述的生活)

生活中的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假想你正在驾驶一辆叫作“你的人生”的公车。和其他的公车一样,在前进的途中会不断上来乘客。在这个例子中,你的乘客就是你的记忆、身体感觉、习惯性的情绪、程式化的想法、经历所产生的冲动,等等。车上已经搭乘了一些你喜欢的乘客:个头矮小、和蔼的老太太,你希望她们坐在前排,靠近你。还有一些你不喜欢的乘客:粗鲁、吓人的帮派成员,你希望他们能尽快赶乘别的公车。

这是不是就像你关注到的那些乘客?他们表明了你为之抗争的心理痛苦的特点。很有可能你已经花了不少时间来想要让某些乘客下车,改变他们的外貌,或是让他们不那么显眼。

如果你正承受着严重的焦虑、难受的冲动或是悲伤的痛苦等感觉的话,你很有可能会想要让公车停下来,强迫那些你不喜欢的乘客下车。

但是请注意,要达到这个目的,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停车,在同这些挣扎抗争的时候,你得让自己的生活暂停。而且,很有可能的是,这些不受欢迎的乘客并不会因为你的抗争就下车。他们有自己的打算;再者,时间也是一去不复返的。某段痛苦的经历一旦上了车,就会永久地留在车上。除非做脑切除手术,不然这个乘客是不会离开的。

在我们知道这些乘客就是不会离开之后,作为最后采取的办法,我们通常都会关注他们的外貌和特征。如果我们有什么负面的念头,我们就会想着要对其粉饰一番,这里换个词,那里搞点细微差别。但我们还是自己经历的产物。当我们和车上的乘客争辩或是想要改变他们的时候,我们就是在强化他们。就好像遇到一个歹徒,强迫他穿上西服领带,好让他看起来没那么吓人一样。至少,在记忆中,这个歹徒还是以其本来的面目存在的,就算他穿上了昂贵的西装领带,你还是知道他本质没变。

典型的情况是,当我们穷尽了所有的可能性之后,就会和车上的这些乘客讨价还价。我们想要让最吓人的乘客蜷缩在车后座的位置上,希望至少不用常常看见他们。也许我们还可以假装他们都全部消失了。我们用尽一切办法来避免承认车上还有吓人的乘客。我们逃避。我们使用控制策略,我们否定。

你可能使用了许多方法来掩藏自己的焦虑、抑郁,或是低自尊,让这些想法和感觉都缩在后座上。但这么做的代价非常昂贵,因为你搭上了自己的自由。为了让这些不受欢迎的乘客远离视线,你提出了这样难过的交换条件:如果他们愿意缩在后面,不要让你看到,那么你会驾车去任何他们想去的地方。

比如,为了让自己的社交焦虑症转移到车子的后座,你可能会在感觉到会受到别人评价和恐惧的场景中逃避人群;当出现和他人交往的机会时,你要么拒绝,要么在社交中采取防御和三心二意的姿态。

这么做的目的只是不要让这个吓人的乘客--社交焦虑症抬起他丑陋的脸。

就算这一招能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一点效果,代价也是巨大的。在你驾车驶向乘客要求的方向时,你已经失去了对这辆“你的人生”的公车的控制。

我们对你作出了承诺:你有可能摆脱心魔拥抱自己的人生。你现在就可以这样做,不需要改变自己的思维。

在做到这一承诺之前,我们花费了一些时间,我们走了一些远路我们专注于想要找出让乘客离开的办法,或是让他们看起来不一样,又或是和他们讨价还价,让他们的特征不那么明显。接着我们不再逃避,而是学会了接纳。不再相信或是不信,学会了认知解离和正念不再对未来恐惧或是对过去忧愁,我们学会了如何活在当下。不再做思维告诉我们的自己,而是学会关注超验的“虚无”的自我、一个无法言传的自我,持续存在的自我。

如果你已经完成了这些练习,你一定更了解该如何舒服地与车上的乘客相处--和他们保持区别,然而愿意搭乘他们,充满活力,关注当下。你已经学会不与这些乘客做私底下的交易,不然车子的控制权会落人他们手中。

因此,接下来你要准备好前进到最核心的部分去。当你上车以后,你会注意到通常在车的正前方有一块小标牌,标明车要去的方向。上车的乘客都会被带往这个目的地。车子的去向并不会由乘客的一时兴起而改变--车子行驶的目的地受限于车主和司机的控制,司机会将车开向此处。因此,现在是时候审视一下自己想要让这辆叫作“你的人生”的公车开向何处了。

你会选择在标牌上写上什么目的地呢?你的路线是怎样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