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放射科杨大夫
作者:北京广安门医院放射科副主任杨学东
炎热的夏季,没有一丝凉风,却有老王义愤填膺的声音。原来呀,天气一热,老王想把家里的空调清洗一下,一不小心踏空了,从楼梯上摔了下来,当时就昏过去了,急诊送医院做了个颅脑CT,还好没事,但是老王就是头疼,时不时还有点恶心,急诊医生留观后,第二天又做了个颅脑CT,CT报告仍然是正常的。现在回家了,提着两张CT片来找我。听了他的故事,还没等他发问,我就知道他要干嘛了。
亲,您真冤枉急诊大夫了!
于是,我给老王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
两年前有一个可爱的老太太,在过马路的时候被一个抢红灯的车给挂倒了,除了头有些晕之外,没别的伤,司机把老太太带到医院急诊科,急诊大夫给做了CT,万幸,没事。老太太有些头晕,大夫建议观察,并告知现在没事,但要预防“迟发性的出血“。
老太太是山东人,从来没想过要给别人添麻烦,就没在医院留观。回家后,第二天早上,家人发现老太太起不了床了,而且一事恍惚!赶紧送医院,急查CT才发现颅内有个大血肿,紧急手术,才保住命。
老王长大了嘴巴,说不出话来。
在临床上,有一种颅内出血叫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
在颅脑外伤中较常见,如发现不及时能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 丧失手术抢救的最佳时机。这类患者初次CT检查未发现颅内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复查CT却出现颅内出血。是颅脑损伤中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这类患者,要详细询问病史,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的症状、体征,像老王这样受伤后持续性的头疼还伴恶心就是很重要的客观指标,需要临床医生高度警惕。对待这类病人不能过分依赖初次CT的结果,而忽视疾病的动态演变过程,导致贻误治疗时机。
有研究表明,92.9%的DTIH发生于外伤后24h内,最早可在伤后2h复查CT时发现,而在外伤后短时复查CT未见出血者也可在伤后13小时~3天内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
下面几个图为一个病例
上面一排图,红箭所示白色的东西就是硬膜下的血肿。
▼
▼
▼
而患者一天前同样的位置却什么都看不到!如果没有第二天的复查,这种出血继续扩大,会造成严重后果!
DTIH的形成机制可能是外伤时血管受损,但尚未全层破裂,因而CT未见血肿,伤后由于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使得血管壁发生破裂而出血,形成迟发性血肿。这就好比船在刚出行的时候触到暗礁,当时检查发现没啥事,你可能还在心中暗自庆幸,真是人品大爆发呀,这么大的暗礁都没把船撞坏,可是在不断航行的过程中,你很不幸的发现,船漏水了,而且越漏越大,可这时已经远离海岸,无奈只好弃船逃生了。
DTIH有以下特点
■ 01
老年人迟发出血率高,可能由于中老年人脑血管脆性增加, 血小板偏低, 止、凝血功能较差, 骨质疏松, 受撞击后易骨折, 易出血 。高血压、糖尿病、淀粉样变等脑出血危险因素在老年人也更为常见。
■ 02
女性迟发出血的发生率低, 可能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和黄体酮的神经保护作用有关 。雌激素可以减少脂质过氧化和细胞膜的分裂, 降低血小板聚集和凋亡, 并能增加脑血流;黄体酮则可以稳定细胞膜,抑制谷氨酸受体, 增强γ-氨基丁酸受体。
■ 03
颅脑原发伤越严重,越容易导致迟发出血。
最后,我甩给老王一句话:“知道八达岭野生动物园事件吗?”
“知道,我订阅你的头条号了”
“知道事件的本质吗?”
“……”
”不听专业人士意见,后果很严重!”
老王回答了一句:“明年的空调还是请专业人士清洗吧!”
轮到我目瞪口呆了,这智商!
作者简介
杨学东
1976年9月生,山东人,中共党员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硕士生导师;意大利罗马Sapienza大学访问学者
社会兼职
-
中华放射学会磁共振学组成员
-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肿瘤分会委员
-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影像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放射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常委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移动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放射学分会青委会委员
-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放射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
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医学影像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乳腺癌整合防治全国专家委员会常委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中国CT和MRI杂志》编委
学术上紧跟国际研究热点,掌握各种影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并能将最新的国内外检查、诊断指南用于临床。工作中能严格做好放射科各种技术的检查、报告质控。熟悉全身各系统X线、CT和MRI疾病诊断,尤其对腹部、胸部疑难病例有较深造诣。热衷于转化医学研究,研究成果多次在国外会议上发言。主持、参与国家级课题多项,发表SCI文章18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章20余篇,专利申请一项,参编/参译著作10余部。并拥有GCP证书,参与、主持多个临床试验。
作为医学科普作家,“放射科杨大夫(头条号/微信号/搜狐号)”在各种平台上发表原创科普文章300余篇,为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首批成员。被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聘为第一批“医学科普讲师团”讲师。
【版权声明】本平台属公益学习平台,转载系出于传递更多学习信息之目的,且已标明作者和出处,如不希望被传播的老师可与我们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