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大美秦皇岛 奋进新时代##我爱石家庄蓝天白云##奋进新时代魅力张家口##奋进新时代 魅力新承德#

双沙陈坪峰岩古村(太行古村落路罗川)(1)

贺家坪村地处太行山峡谷群景区入口附近,属信都区路罗镇管辖,距离邢汾高速清家沟下道口约10华里;有人口181户,612人,耕地面积366亩,山场面积11283亩

相传,唐朝末年黄巢农民起义军曾经在这一带征战,打了胜仗后在此祝贺,故名贺将坪,后来演化为贺家坪。明朝之前的贺家坪在现村落之西1000米处的庄窠墙一带,至今仍存遗址。清朝初年,王姓人家从50华里外的朱仓搬来定居;乾隆时期,另一王姓人家从山西迁来落户。此后,李、路、韩、陈、曹、尹、苑姓人家陆续迁来定居,八姓人家在此繁衍生息,共饮峡谷水,同耕山下田。

举人院 进士府

贺家坪村古民居以清朝和民国时期所建为主,远望座座石头民居,如森严壁垒的石头城堡。院落一般是四合院结构,主屋为两层楼;房屋依地势而建,因地定型,错落有致;绝大部分民居建筑用经雕凿的当地赭红色石英岩和白石灰垒砌而成,墙体规整;屋顶起脊,石板铺顶,层层叠压。因身居大山深处的贺家坪人十分节约土地,村内街巷较为狭窄,依地势蜿蜒前行。走在石板铺地的街巷中,引人瞩目的是举人院和进士府。

双沙陈坪峰岩古村(太行古村落路罗川)(2)

前一个举人院外景

双沙陈坪峰岩古村(太行古村落路罗川)(3)

举人院门楼看面石正面雕刻犀牛望月图

双沙陈坪峰岩古村(太行古村落路罗川)(4)

举人院门楼看面石侧面雕刻菊花图

举人院是村中父子举人王清基、王维翰的院落,由河南林县高家匠班于光绪年间所建,墙体石块平直,对缝工整,建筑精良,至今保存完好。门楼山墙用青砖石灰垒砌,山墙下部临街一面各置放一块方正的大青石,分别浅刻犀牛望月图和鹿衔仙草图,里侧面是菊花图,枝蔓弯曲,造型优美。石门墩正面运用线刻和浅雕手法,雕刻戏曲人物,侧面分别阴刻唐朝诗人杨巨源的《城东早春》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词,表达了曾经的院主人的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走进门洞,迎面是四扇门板合成的闪屏,闪屏两侧的木柱下分别叠放一对红色石英岩柱础,柱础石为鼓腹状,上部环雕石箍。在太行山区,用硬度极大的红色石英岩雕凿柱础实不多见。绕过闪屏,走进院内,举人院建筑依旧,如今虽然少了森严和斯文,但增加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北楼墙根的石台板上放置一个磨豆腐的红石磨,下部磨盘中间突出,外侧雕刻凹槽,四周边缘凸起,在一侧开凿突嘴状汁液流出口;磨盘中间凸起部分上置磨扇,磨扇上雕凿圆形填料口。主楼和东厢房交界处的厦棚下放置一炉灶,全由麦秸红泥糊成,不使一砖一石,下部两足,两侧留有排烟孔,上面是蹲放铁锅的圆形口,填柴口设计成向外突出的平底张口形状,整个炉灶形似宝鼎。看了这个泥巴炉灶,由衷佩服院主人精巧的手艺和节能环保意识。

双沙陈坪峰岩古村(太行古村落路罗川)(5)

举人院内红色石英岩柱础

双沙陈坪峰岩古村(太行古村落路罗川)(6)

磨豆腐的红石磨

双沙陈坪峰岩古村(太行古村落路罗川)(7)

举人院内用麦秸红泥糊成的泥炉灶

进士巷屋舍俨然,蔚为壮观。巷子里放置清光绪二年武进士王丕绪练功用的掇石,有三百斤四百斤两种。当年,“黑虎”王丕绪走进京城比武场,一手举起一个四百斤的掇石,绕场步行一周,面不改色心不跳,稳稳放下,力拔头筹,被钦点为武进士,成了光绪帝的侍卫官,后任山西北部长城杀虎口都司护理副将和大同游击等官职。光绪维新失败后,王丕绪被后党杀害。进士府依山而建,前低后高,由一进三套院组成,是光绪二年王丕绪被钦点进士后所建。进士府大门口左边有青色上马石,正面雕刻高浮雕口衔圆环的兽头,威武庄严。门口两侧各放置一米五高的方正立体石座,上面端坐雕刻精美的狮子,形象憨态可掬。走上九级条石台阶,左右两侧是雕刻精美的抱鼓石,石鼓侧面深雕“万”字符;矩形鼓座正面雕刻喜鹊梅花,侧面雕刻团凤牡丹。抱鼓石雕工精致,堪为艺术佳品。正对门洞是木质屏门,门楣正反面分别雕刻“智者乐”“仁者寿”行楷大字。一进院是规矩的四合院,正房坐落于五层台阶之上,是上下各五间的二层石楼。主楼二层的窗户设计为上圆下方形状,红石裹券与红石墙体之间装饰精致的突起状青石条,窗棂上部的半圆形木扇分别雕刻行楷体松、竹、梅三字,儒雅而灵动,彰显了武进士的修养和气节。穿过主楼下的过厅,能够走进内宅。进士府内宅是“五裹三”的院落结构,主楼一楼大堂悬挂“龙池先声”牌匾,但上下各五间的主楼早已坍塌;遗存的东西配楼都是上下三间,青砖石灰砌墙,笔直粗壮的木梁木檩木椽子,木架起脊,上铺木板,叠压片片红石板。东西陪楼二楼窗户上部半圆形木扇分别雕刻“龙楼”“凤阁”二字,是公子、小姐的居住之处。“龙楼”“凤阁”的一楼为一门两窗,平直过木,窗花制作精美,分别装饰两对高浮雕石榴和寿桃;二楼开设两个上圆下方的窗户,拱圈之上砖雕展翅飞翔的蝙蝠。进士府东侧的几座院落是王丕绪家族的老宅院,巷子幽深,红石铺地,青石垒砌台阶,步步升高,门楼门楣木刻体现传统文化的词句,处处不忘对居住者进行家风教化。

双沙陈坪峰岩古村(太行古村落路罗川)(8)

进士府东侧巷子楼

双沙陈坪峰岩古村(太行古村落路罗川)(9)

练功掇石

双沙陈坪峰岩古村(太行古村落路罗川)(10)

进士府残存龙楼

双沙陈坪峰岩古村(太行古村落路罗川)(11)

进士府龙楼窗花,下部为六横六纵方格,上部装饰石榴雕花,寓意多子多福。

双沙陈坪峰岩古村(太行古村落路罗川)(12)

进进士府凤楼寿桃窗花,寓意健康长寿。

双沙陈坪峰岩古村(太行古村落路罗川)(13)

进士府一进院主楼二层外景

双沙陈坪峰岩古村(太行古村落路罗川)(14)

门楣“仁者寿”木雕

忠义厚道传家风

进士为人忠义,举人助贫济弱,他们以己之行,为朝野做出了表率,是身体力行民族优良传统的仁义之士。

村中世代相传,因王丕绪外号叫“黑虎”,驻守山西北部边关杀虎口,犯了地明劫,因此遭受灾祸。实际上,他是光绪帝的嫡系,忠诚正直,不懂见风使舵,是因维新变法和帝后之争才被后党杀害。王丕绪不仅是忠义之臣,还乐于助人于危难之时。光绪年间,本乡人到口外贩牲口,崩了群(骡马都跑了),到杀虎口找到王丕绪,请其帮忙。王丕绪安排手下人贴出告示,帮助乡亲收回了骡马。

清朝末年,内忧外患不断,百姓生活自是艰难。财主有些存粮,穷人难以度日。一夜,举人王维翰正在睡眠,闻听屋顶有人走动,飞手甩出绳鞭,用力回拉,箭步出屋,接住了从屋顶掉下的大活人,稳稳地把对方放在地上;待问名缘由,方知来者因难以生活,到屋顶偷柿牛。王维翰没有责怪对方,只是告诉他以后不要偷东西,揭不开锅了可以来借吃的,给了对方一些粮食和柿牛度日。

贺家坪的私塾坐落于村西头的平安巷北侧,代代贺家坪弟子在此读圣贤之书,吸取民族文化的甘露,强壮精神筋骨。私塾临街门楼较为朴素,闪屏两侧的木柱下放置立鼓式青石柱础,上下部雕刻一周乳钉,颗颗乳钉突出,形象逼真。主屋是两层石楼,一楼门口建有单向斜坡顶门楼,木挂落雕刻繁复精细,立柱笔直挺立,五级青石台阶,扁平鼓形青石柱础,上下部有乳钉环绕。

双沙陈坪峰岩古村(太行古村落路罗川)(15)

私塾院落内景

双沙陈坪峰岩古村(太行古村落路罗川)(16)

私塾闪屏立鼓式青石柱础

红色历史

地处太行山深处的贺家坪村自然有红色历史。1939年2月,国民政府河北省政府主席鹿钟麟在日军的追击下,携国民党省党部省政府官员及其卫队从冀南平原逃进路罗川避难,起初驻鱼林沟村,由于遭到敌机轰炸,秘密转移到山高林密的贺家坪,住王家庄园。为开展抗战工作,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和前线参谋长罗瑞卿曾经在举人东院三楼留宿一夜,彭德怀和村民王廷方同睡在一个炕上。 同年秋天,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与鹿钟麟在侍卫府举行会晤,商谈建立统一战线、共同抗日等事宜。 八路军129师在村内设有裁缝铺,在峡谷群口里侧向阳处山坡建有被服厂,依靠流水动力发电,进行军需生产。1942年5月,日寇发动大扫荡,烧毁了裁缝铺上下6间石楼;日本鬼子采取合围加突然袭击方式,包围了被服厂,十多名八路军战士英勇牺牲。抗日战争中,深山小村贺家坪有20多人参加抗日队伍,三人牺牲于外地。如今,进士府内宅南墙的抗日标语依稀可见,鬼子放火烧掉的石楼遗址尚存,村东头“贺家坪抗日边区小学”院内山坡下高2米深5米的鹿钟麟防空洞保存完好。硝烟弥漫的战火已经远去,村民尽情享受着和平而幸福的生活。

双沙陈坪峰岩古村(太行古村落路罗川)(17)

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曾经在此居住

双沙陈坪峰岩古村(太行古村落路罗川)(18)

抗日小学旧址

生态良好 诗意生活

行走在贺家坪的街巷,随时能看到仍然在使用的石碾石磨和磨豆浆的石对臼;田间劳作的长者仍然在使用传统生产工具精耕细作,不少人家烧柴做饭,享受着天然的原香美味。村西的峡谷群是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峡深壁立、峰峦叠嶂、树木葱茏,飞瀑流泉,空气清幽。景区中的贺家坪盆顶自然村依山临水而居,几户人家幽居深山,养鸡种菜,如世外桃源。从盆顶菜畦起步,走过三华里长的流水沟,便是与山西和顺县搭界的王山铺村。峡谷群景区面积18平方公里,由24条峡谷组成,长度1000米以上的达8条,峡谷曲折蛇形,山顶草原广布,是太行群峰中的自然奇观。峡谷群中还遗留有黄巢殿和跑马栈道等唐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的历史遗迹。

双沙陈坪峰岩古村(太行古村落路罗川)(19)

街巷中仍然使用的石磨石碾子

双沙陈坪峰岩古村(太行古村落路罗川)(20)

村民用石臼研磨豆沫

当我们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或者因工作劳累而身心疲惫之时,不妨到贺家坪的农家院小住几天。白日,亦或行走街巷,探访进士府、举人院,欣赏传统文化,体验村民恬淡自然的生活,抑或行走峡谷之间,看红岩壁立,望满目青翠,让身心在峡谷之中,在淙淙溪流之间洗去尘埃。夜晚,天空湛蓝,星斗低垂,不知名的虫子弹奏着属于自己的生命乐曲,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你能够真切的体会到闲适的田园诗意生活。

(来源:邢台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作者:李振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