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北宋史学家、谏官。家中贫穷,常用获柴棒在地上教他写字。他敏悟超人,读过的书一般能背诵出来。成年,中进士甲科,任西京留守推官,二十八岁时入朝任馆阁校勘。欧阳修立身正直,仗义执言。因写信批评右司谏高若讷不给遭贬的范仲淹说句公道话,而被贬为夷陵县令,又调为光化县令,乾德县令权武成军判官。四年后又调回朝廷任馆阁校勘,既而知谏院。他上言的事情有:皇帝应该重用韩琦、范仲淹;吕夷简致仕后不应再变相地参预朝政;对义军王伦的镇压不力;滕宗谅、狄青、种世衡动用公款的事被搞得变了质,又株连了很多人;应该制止献“瑞物”以取媚朝廷的行为等。这些意见皇帝或多或少地接受了。

宋代欧阳修简介(北宋史学家谏官欧阳修)(1)

有时皇帝也派欧阳修到地方上去处理某些问题。如河东上言粮草供应不上,要求废掉麟州,便派欧阳修赴河东与转运使研究处理。欧阳修见麟州地形险峻,城壁完好,应该保留,回来后提出解决办法:减少戍卒,而让土豪承担一部分防御任务。保州出了守卒叛乱的问题,皇帝派富弼“宣抚”河北,指挥各路派去镇压的部队,同时派右正言、知制诰欧阳修为河北都转运按察使。镇压结束,把两千多名降卒分散安排到几个州里。一天夜里,富弼找到欧阳修谋划说:“这些人以后如果再发动叛乱怎么办?不如规定个统一的时间,各州一齐动手杀掉他们!”欧阳修反对,富弼被他说服了,两千多降卒的命被保了下来。

宋代欧阳修简介(北宋史学家谏官欧阳修)(2)

庆历五年,欧阳修被自己弹劾过的赃官诬陷,出知滁州。原来欧阳修的妹夫的前妻之女张氏,由她的继母带在娘家抚养大,欧阳修把她看作自己妹妹之女,主婚把她嫁给了族兄的儿子欧阳晟,后来张氏与仆人有奸情,案子送到开封府。临时知府杨日严,知益州时贪赃横暴,欧阳修动奏过他,他一看“报仇”的机会到了,便吩咐狱吏把欧阳修牵连进去。专门在上层拉关系的谏官钱明逸劾奏欧阳修“私于张氏,且欺其财”。最后查无实据,他们又劾奏皇帝派来参与审理此案的户部判官崔安石、内供奉官王昭明调阅案卷的手续不对一—主要因二人看了案卷认为欧阳修是冤枉的一—结果三人一起遭贬。

宋代欧阳修简介(北宋史学家谏官欧阳修)(3)

欧阳修在滁州的几年,过得很潇洒,写下“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反映了他的治绩,同时也反映了他政治上的落寞感。欧阳修丁母忧,除服后入朝见皇帝,宋仁宗看他头发白了,询问任外官几年了,多少岁了,表现出不少怜恤,任命他为吏部流内诠。奸佞小人们唯恐欧阳修回来自己又要倒霉,便伪造了一份欧阳修的“奏疏”,内容是要求裁汰倚仗皇帝的恩宠干坏事的宦官,于是宦官与朝中小人内外勾结,罗织欧阳修的罪名,皇帝竟轻信了他们,又下令龙图阁直学士、吏部郎中欧阳修知同州。欧阳修在吏部的凳子上坐了还不足十天!吏部的吴充、冯京为他申辩,也被罢官。后来知谏院范镇与参政刘流极力营救,皇帝才收回成命,又派欧阳修刊修唐书。

宋代欧阳修简介(北宋史学家谏官欧阳修)(4)

这时欧阳修已五十六岁,其后的日子,他虽是翰林学士、参知政事,也被罢出任过州官,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修史上。对国家大事,他仍然很关心,而且常提出一些正确意见,如:在用人方面,他向朝廷推荐了王安石,要求罢治宰相陈执中,不同意狄青当枢密使,反对贾昌朝任枢密使,不同意张方平任参政等等;对皇帝,他几次积极建议早立嗣;在财务上,他反对大兴土木,因受灾免除了灯节活动;在一些方针政策上,如茶法、牧马措施、方田均税法,他都尽力地陈述利害。在阐述政见时,欧阳修与其他大臣之间,有时一致,有时矛盾。他像其他正直的大臣们一样,“就事论事”,不计较得失。

宋代欧阳修简介(北宋史学家谏官欧阳修)(5)

但涉及大的原则问题,总要坚持己见。宋仁宗时,因罢治陈执中事意见不被采纳,欧阳修要求出知蔡州;宋英宗时,因政见不同,被诬为“朋党”,对方罢了官,“对立面”还汹汹不已,他三次上表要求罢官,以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出知亳州。他多次以病辞官而不获准,后来神宗时,因论青苗法不好,被罢为宣徽南院使、知蔡州。当时他已六十四岁了。在蔡州看到“青苗法”的弊病,上书要求停行,王安石很反感,他又积极求退,第二年,便以太子少师、观文殿学士致仕。下一年病故。益“文忠”,配享韩愈庙。欧阳修秉性刚劲,见义勇为,多次罢黜,志气不少屈。英宗皇帝特别欣赏他的为人,曾夸奖他“性直,不避众怨”。

宋代欧阳修简介(北宋史学家谏官欧阳修)(6)

宋仁宗

御史刘庠曾动奏欧阳修:到福宁殿祭奠仁宗时,丧服里面穿着紫衣。英宗扣下了这个奏章,派中使去告诉欧阳修,赶紧换衣服,把他保了下来。欧阳修善于识人,并积极向朝廷荐人,曾巩、王安石、三苏父子的出名、起用,都和他的推荐分不开。欧阳修任地方官,为政宽简,便民,既不繁琐,也不松弛。他任开封府尹时,完全沿用了包拯的做法,多事的人嫌他无所变革,他说:“人各有长短,为什么要抑制他的长处而宣扬他的短处呢!”欧阳修一生好古嗜学,他奉诏与别人合修了《新唐书》,自己撰写了《五代史记》。苏轼评论他的文风说:“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挚,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