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潘老汉,住在青城山下的一个村庄里。他从未娶妻生子,给村里刘财主家做长工为生。

话说这刘大财主,五十来岁,个子虽不高,却长得肥头硕耳,大腹便便,走起路来都费劲。不仅吝啬,且尖酸刻薄,贪财又好色。

他家有良田百亩,却还嫌不够。农闲的一天,他见潘老汉背着双手,在庭院里走进走出,无事可做,怕便宜了他,便一边吸着旱烟,一边吩咐道:我说潘二愣子,你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枉费了一身好力气,不如去大山深处,开垦几亩荒地,来年开春就可以种上土豆和红薯了。

民间传说故事财主家产被掏空(长工开荒挖到宝物)(1)

潘老汉停下脚步,愣愣地看着他说:东家,你刚才说什么,我没听错吧?

刘财主说: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潘老汉说:问题倒是没有,只是这开恳荒地,可比不得种庄稼,那得多花数倍的精力和体力。你一定要开的话,就得另外加工钱。

刘财主皱了皱眉头,慢悠悠地吸了一口烟,不满地说道:我给你的工钱,可是按年算的。你总不能在家闲着,也白领我的工钱吧?叫你开个荒,还好意思给我加工钱。

潘老汉说:东家,瞧你这话说的,我是给你种庄稼来的,不是来开垦荒地的,这多出来的活计,当然得另外加工钱。再说种庄稼地本来就如此,忙的时候忙,闲的时候自然也就闲。

刘财主见他不听使唤,便使出了杀手锏,威胁道:想干便干,不干就趁早走人,别占着茅坑不拉屎,我这可不养闲人。

潘老汉一看他又使出这招,底气瞬间弱了许多。在这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年代,如果真的被他赶了出去,往后的生计恐怕都成问题,因而只好忍气吞声地说:既然东家一再坚持,我去便是了,何必这样动怒呢?

刘财主拿烟枪往鞋底磕了磕烟渣说: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早这样不就没事了,非得逼我生气才行。你今晚早点睡觉,明早天一亮就给我上山去。

可开垦荒地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土质硬不说,遍地还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块,每一镐砸下去,手腕都会震得发麻。一天下来,荒山倒没开垦多少,身子骨却累得跟散了架似的,晚上躺在床上,也感觉四肢乏力,腰酸背痛。可迫于刘财主的淫威,隔天还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去干。

几天后的一个上午,当他用镐头奋力撬开一块大石头的时候,赫然发现底下埋有一个五彩缤纷的陶瓮。

民间传说故事财主家产被掏空(长工开荒挖到宝物)(2)

他拿过铁锹,小心翼翼地把它周边的红土和石块扒开,然后双手捧起,左看右看。只见它足有两尺来高,一尺多宽。潘老汉觉得它还挺精致,便欣然抱回家了。

经过一番洗刷之后,陶瓮显得更加华丽和夺目了。

潘老汉想了又想,这么漂亮的一个陶瓮,装些什么好呢?

他忽然想起,家里那个米缸,已经用了好多年了,显得又破又旧,早就该换个新的了。于是,他把米缸里的米全部倒进了陶瓮内。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潘老汉又惊又喜,完全超乎了他的想象。

几天过后,他照例又去陶瓮里舀米准备做饭,猛然发觉陶瓷里的米,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

潘老汉觉得十分奇怪,便找来了一个木盆,把瓮里的米一勺一勺地住盆中舀。结果盆子装满了,瓮里的米,却一点也不见少,似乎还越舀越多了。

潘老汉激动不已,喜形与色: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宝瓮吗?要多少有多少,永远也取之不尽。

可自己孤身一个人,也吃不了这么多呀。他忽然灵机一动,想起村里还有好几家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贫苦百姓。于是,他又找了几个袋子,将它们一一装满,然后分别给他们送了过去。

第二天,他索性挨家挨户,给每个家庭都送去了一袋,让他们不必再为吃不饱而发愁。

结果,一传十十传百,潘老汉捡了个宝瓮的消息,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

刘财主听到后,羡慕得心里直痒痒,暗自盘算着:就他那穷鬼的样子,不论从哪方面讲,都不配拥有那宝瓮。如果能归我所有的话,以后就算啥也不做,光卖那取之不尽的米,就能发一笔大大的横财了。

想到这里,他大手一挥,带上管家刘流和几个家丁,挺着个大肚,迈着四方步,气势汹汹地就来到了潘老汉的家。

民间传说故事财主家产被掏空(长工开荒挖到宝物)(3)

潘老汉一看对方来者不善,忙想起身让坐,只见刘财主双手叉腰,趾高气扬地指责他道:好你个大胆的潘二愣,竟敢趁我昨日不在家,偷偷把我老刘家祖传的宝瓮给偷出来,你是活腻了不成?念在我们主雇多年的份上,如果你现在还给我,我且饶了你,既往不究。否则,叫你吃不了兜着走。

从刘财主跨进家门的第一步,潘老汉就已料到了他此番的来意,因而早有思想准备,不慌不忙地说:东家,想要诬陷别人,也要有所根据,不能信口雌黄。你说宝瓮是我从你家里偷出来的,谁能证明?

刘财主说:岂有此理,你偷了我家的东西,还要我来证明,逻辑何在?

潘老汉说:人要脸,树要皮。如果一个人可耻到连脸皮都不要了,那他活着还有何意义?

刘财主气得暴跳如雷,吼道:好你个潘二愣子,你…你胆敢骂我。

潘老汉没理会他,继续说:这分明是我在青城山上亲手挖出来的,埋宝瓮的土坑还在。你总不至于说,整个青城山都是你刘家的吧?

哈哈,哪敢,哪敢。刘财主见吓唬不成,又自知理亏,便立马换了一副嘴脸,笑眯眯地说:潘兄,你误会了,刚刚只是跟你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我看不如这样,你在我家辛辛苦苦打一年的长工,才五两银子,我现在给你五十两,够你打十年的长工了,你把它卖给我,如何?

潘老汉冷笑一声,说:东家,你当我傻子不成?别说五十两了,就是五百两,我也不卖。

刘财主见他软硬不吃,顿时火冒三丈,对他旁边的家丁训斥道:一群废物,还杵着干嘛?难道只兴他暗偷,不兴咱们明抢吗?

众家丁会意,一拥而上。

民间传说故事财主家产被掏空(长工开荒挖到宝物)(4)

潘老汉迅速抓起身旁的宝瓮,双手举过头顶,怒斥道:你们胆敢再往前一步,我就将它砸碎,让你们永远也得不到它。

刘财主慌了,忙对家丁们喊道:退下,退下,快给我退下。

然后狠狠地瞪了潘老汉一眼,用手中纯铜的烟枪,指着他咬牙切齿地说道:姓潘的,算你狠。不过来日方长,我就不信收拾不了你。

说罢,大手一挥,气哼哼地带着一众家丁,灰溜溜地走了。

刘财主回到家,越想越气,心里就像窝着一团火,愤愤难平。他背着双手,在屋里来回踱着步,一心盘算着该怎样才能把那宝瓮弄到手。

管家刘流上好了一泡烟丝,双手递给刘财主,点头哈腰说:老爷,小的倒有一个法子,定叫那潘老汉无条件地将那宝瓮拱手让出来。

刘财主闻言,眼睛陡然一亮,忙说:是_吗?快说来听听。

管家上前一步,压低嗓门说:老爷,你和知县何大人不是很熟吗?他这人又贪财,是个只认银子不认理的人。常言道,有钱能使鬼推磨,你不妨私下里多使些银两给他,就说长工潘老汉,趁你外出收租的时候,偷偷地将你家祖传宝瓮偷了去。何知县既收了你的银子,自然会向着你说话。想必那潘老汉在棍棒相逼之下,也不敢不将宝瓮交出来吧?

刘财主说:好,好,这主意不错。待事成之后,老爷我一定重重有赏。

第二天早上,潘老汉刚吃完饭,县衙的李捕头带着两名捕快,煞有其事地来到他家。见到潘老汉后,不由分说,扭住他就往外走,

潘老汉不明就里,拼命地挣扎着,叫屈道:官爷,我到底犯了什么事?你们为什么要抓我?

民间传说故事财主家产被掏空(长工开荒挖到宝物)(5)

李捕头冷冷地说道:先别激动,自然有抓你的理由,等到了衙门,你就知道了。你那宝瓮呢?一并带上,那就是你犯罪的证据。

到了县衙大堂,何知县眯着眼睛,围着宝瓮转了两圈。他很是疑惑:这陶瓮表面上看起来也没啥特别之处,为什么里面的米却永远掏不完呢?

他决定当场验证一下,便命一个衙役去找了一个米袋来,让他使劲地往外掏。结果里面的米一点也没有减少,往外掏了多少,立马又长出了多少。

何知县乐得合不拢嘴,心里想着:光生米多费劲,如果能直接生出银子来,那该多省事。

于是,他吩咐师爷拿来了一锭五两的小元宝,放进了宝瓮里。

说来也奇怪,那宝瓮瞬间长大了一倍,里面的米也全都变成了白花花的银子。

何知县欣喜若狂,也不顾自己的身份,趴在宝瓮上就一个劲地往外掏元宝。可里面的银子却越掏越多,他抬起头,兴奋地冲堂上的衙役们喊到:快,快,你们都去给我找袋子和一切能装银子的东西来,越多越好。

顿时,大堂之上一片乱哄哄,都争先恐后地去找各种容器,何知县哪里还顾得上跪在一旁的刘财主和潘老汉,在苦等着他断案呢。

话说何知县有个九岁的儿子,叫何坤,在私塾念书。兴许不是块读书的料,好动又爱玩,上学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这天,他又逃学回到家,忽然心血来潮,非缠着奶奶带他去大堂看父亲是如何审案的。

奶奶慈爱地说:乖孙子,奶奶腿脚不便,还是让你母亲带你去吧!

他知道母亲一向惧怕父亲的威严,从不敢大声说话。再说家眷一般不能轻易上公堂,如果父亲怪罪下来,有奶奶顶着,想必父亲也不敢追究。

民间传说故事财主家产被掏空(长工开荒挖到宝物)(6)

于是,他撒着娇,摇着奶奶的手臂说:我不嘛,我就要奶奶去。

奶奶被他缠的没办法,只好答应了。

来到大堂,何坤见父亲正手忙脚乱地从陶瓮里往外掏银子,便找了个小凳子垫在脚下,爬上陶瓮,想帮父亲一把。哪知一下没把稳,直接摔了进去。

奶奶一看宝贝孙子掉了进去,顿时慌了手脚,连忙也踩着凳子爬了上去,结果一不小心摔了进去。

何知县正掏得起劲,见儿子和母亲先后掉了进去,不免埋怨道:你们这不是添乱吗?接着把她俩一个个从里面捞了出来。

等他回身想再掏银子时,却突然发现,里面的银子全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他母亲和儿子。

何知县瞬间傻眼了,不是刚刚捞出来了吗?怎么里面还有?

他回头看了看站在身后的母亲和儿子,又看了看里面,一时不知谁真谁假,只好也把她们捞了出来。然而里面还有,他只得又继续捞。一连疯狂地捞了十个母亲和十个儿子出来,再看里面时,还有,怎么也捞不完。

那十个儿子又特别地爱闹爱玩,满地疯跑,该玩的东西玩,不该动的东西也动,整个大堂闹得乌烟瘴气。

再看那十位母亲,一个个谁都不服,吵闹声一片,分别指着对方叫嚷道:我才是真的,你们一个个都是假的。

何知县看得目瞪口呆,这也太荒唐了吧?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这要传出去,还不被别人笑掉大牙。

何知县气急败坏,吩咐衙役道:快把它给我砸碎了。

随着“ 砰"的一声,宝瓮顿时四分五裂了。奇怪的是,里面的祖孙也不见了。

更奇怪的是,刚刚陶出来的银子也随之不见了,连一个元宝都没剩,结果是空欢喜一场,现场只给他留下了十个母亲和儿子。

何知县气得都快发疯了,当看到跪在一旁的刘财主时,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冲他吼道:都是你给惹出来的好事,这下该如何是好?

民间传说故事财主家产被掏空(长工开荒挖到宝物)(7)

刘财主吓得浑身直哆嗦,忙分辨道:大人请息怒,我怎么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呢?

旁边的潘老汉说:大人,我那可是个宝物,在场所有的人都有目共睹,总不能白白被砸了吧?

何知县威逼说:那你想怎样?

潘老汉说:这一切都是因刘财主而引起的,不仅害了你,还害我失去了宝瓮,他理应赔偿。

何知县道:那该赔多少呢?

潘老汉说:起码…起码也得五百两吧。

何知县怒视刘财主问道:潘老汉的话,你可听清楚了?

刘财主说:听…听清楚了,小的甘愿认赔。

潘老汉谢过知县,拿着银票,轻蔑的撇了刘财主一眼,喜滋滋地回家去了。

何知县想想还不解气,这样是乎太便宜了刘财主,便吩咐衙役道:把这个贪财好利之徒拖下去,重打五十大板。

结果刘财主偷鸡不成反蚀了把米,既赔了银子,还被打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别说走路,连爬也爬不动。最后还是管家雇了顶轿子,把他抬了回去。

何知县木然地看着眼前,这突然之间一下子多出来的九个母亲和儿子,一时不知该如何安置她们才好,更想到以后不知要如何面对她们。

这平空多出来的九个母亲要赡养,还要负责九个儿子的成家立业。想的他脑袋都疼,愁得眉头紧锁,气得他顿足捶胸,嘴里一直喊着:造孽,造孽。最后急火攻心,一口气没上来,竟当场一命呜呼了。

从此,关于何知县和十个母亲及十个儿子的话题,便成了街头巷尾,平头百姓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笑柄。

▲本故事为【桃子姐姐】的原创民间故事,素材取自民间传说和原创虚构,旨在丰富读者业余生活,寓教于乐,与封建迷信无关!

▲本故事严禁擅自搬运,抄袭!如果有公众号申请转载,请私信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