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创新或者死亡”成为了每一个科技公司必须要面对的沉重话题。对于传统的银行业来说,尽管实力雄厚,但也逃不开这个问题。
传统的银行业立足于实体网点进行客户服务,在那个网络不发达的年代里,银行网点几乎天天都是人群爆满的状态。取钱、存款、转账等,办理各项业务的人在银行大厅中拥挤嘈杂。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创新,各大银行也必须紧跟时代潮流进行改变。
一、刷脸取款
随着2017年iphoneX问世首次推出了手机3D人脸识别,掀起了识别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众多的手机厂商纷纷跟进引入这项技术。同年,中国面部识别产值就占据了世界29.29%的市场份额。经过4年的发展后,人脸识别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支付、门锁、身份认证等多项领域。
今年“银行取款进入刷脸时代”冲上了网络热搜。广州市内各大型银行的网点将全面支持“刷脸取款”,操作步骤非常简单。只需输入手机号码,通过人脸识别后就可以在ATM机上正常的进行存取款服务,一整套操作下来,仅仅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
人脸识别的ATM机应用已经出现在了公众的视野当中,也有不少人对于人脸识别的安全性表示怀疑。银行其实也有相应的风险制度安排,比如每天取款的限度一般为几千元,并且各大银行的人脸识别技术也经过了严格的测试,安全性上不必过多担忧。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ATM机数量呈现持续下滑的趋势。2020年末,我国ATM机的总量为101.39万台,较2019年末减少了8.39万台,刷脸取款服务的推广。在方便了用户的同时,可以在一段时间之内限制ATM机数量减少的趋势,延缓ATM机退出金融历史舞台的速度。
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冲击
我国的银行网点数量在2017年达到高峰,从那以后到现在,我国银行网点的数量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2019年,银行网点数量下降了800个,2020年下降了1100个。
不止我国的银行网点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世界各国的银行网点状况也面临同样的困境。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约100个国家的银行网点数量在近10年的时间里大幅度削减了14%。银行网点数量的减少已经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大趋势。
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互联网金融的强势崛起,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借着电商经济的火爆繁荣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一步步蚕食着传统银行的业务领域。2009年我国的手机移动支付规模才仅仅19.74亿元。
到了2020年12月,手机移动支付的规模已经达到了432.16万亿,支付笔数达到了1232.2亿笔,用户规模也达到了8.54亿。移动支付的普及是对传统支付方式的一次重大革命,而传统现金支付方式正是银行网点得以快速扩张的根基。
尤其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服务功能,如水电缴费、社保缴费、转账等功能的实现,更是让传统银行网点迎来了业务的寒冬。众多银行处于成本节减角度的考虑,越来越多的开始裁减过剩的营业网点。
货币基金借助着第三方支付平台广大的用户基础,开始和银行争夺着居民储蓄。2020年6月19日,蚂蚁平台推出的29只货币基金的资产总规模已经达到了2.58万亿元,同比大幅度增长21%。这还只是蚂蚁平台一家的情况,借助于第三方平台进行成长的货币基金总量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我们再来看信贷领域,银行业务的两端一头是储蓄,另一头是贷款。居民储蓄领域资金流入量已经面临了极大的挑战,贷款领域面临的压力同样十分严峻。
2020年8月25日,蚂蚁集团公开资料显示,蚂蚁集团的信贷规模已经达到了2.1万亿,其中98%的资金来自于银行资金和ABS资金回笼。并且ABS的规模在逐渐的扩大,蚂蚁集团俨然已经掌握了在中小银行中的话语权。
而2020年年底,我国国有大银行中,消费信贷余额最高的为邮政储蓄银行,占据了国有大银行消费信贷余额30%以上。但邮政储蓄银行的消费信贷余额却只有3173.50亿元,远远赶不上蚂蚁集团2.1万亿的规模。
三、银行行业的未来发展传统银行业务在存贷两端都遭受了巨大的压力,未来的商业银行发展必然会在某些层面做出创新和提升。否则将会成为“21世纪灭亡的恐龙”。
首先是银行的电子化,各大银行已经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电子银行,并且鼓励客户使用电子银行进行业务的办理。电子银行是时代发展所必然要出现的产物,不仅可以更方便快捷的为客户提供服务,更可以有效的降低银行的经营成本。
再者就是银行的业务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第三方支付平台带来的挑战,将促使银行提高中间业务的比重,将业务中心更多地放在理财、保险、证券投资等领域。
最后就是银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个人金融业务的大发展。移动支付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促使各大银行在生存的压力下纷纷进行了服务水平的提升,以前银行工作人员蛮横的态度现在几乎已经看不见了。而且随着富裕阶层的不断扩大,对于个人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将得到极大的增长。
总结
目前广州各大型银行已经全面推出了ATM机的“刷脸取款”服务,在未来,这一项服务将在全国范围内铺开,ATM机将真正迎来“无卡化”服务时代,这也充分显示了银行对金融创新方面所进行的努力。我们也期待着银行在竞争的压力下,能够进行更多的变革。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