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是国内最早的古城之一。当时吴王阖闾命大臣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在江南平原上建起一座规模宏大的土城,是为“阖闾大城”;并在今东起公园路,西至锦帆路,南起十梓街,北至干将东路的范围内修建子城,作为吴王的宫室,大城经历2500余年,虽屡有毁建,但至今城址仍清晰可辨,小城则毁于元末明初,今已无迹可寻。苏州古城到底有过多少城门?伍子胥筑城时,辟陆门八,历代志书都有记载,但八个城门的名称,却各不相同。

苏州一共有多少座城门(苏州曾经先后竟有过15座城门)(1)

东汉《越绝书》是苏州最早的志书,应该说其正确程度较高,可偏偏记载了九个城名:阊、娄、平、蛇、齐、胥、巫、地、近。

书上还说:“从阊门到娄门,九里七十二步,陆道广二十二步;平门到蛇门,十里七十五步,陆道广三十三步。”

由此可见,阊门在西,娄门在东,平门在北,蛇门在南,这四门的方位是明确的;齐门遗址可查、胥门至今犹存,其位置也是清楚的;只是巫门、地门、近门的方位无法确定。

苏州一共有多少座城门(苏州曾经先后竟有过15座城门)(2)

近闻有位行家提出:此《越绝书》是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铅印本,并非古本,可能误 将“蛇”门当作“地”门, “匠”门误作“近”门。这样,既符合八门之数,又与其他志书所记基本一致。不过,推测仅是分析,还得查阅古本才能确定,现在只得存疑。我们在统计苏州城门之数时,权且依照通常的说法为八门:阊、娄、平、蛇、齐、胥、巫、匠。

苏州一共有多少座城门(苏州曾经先后竟有过15座城门)(3)

▲胥门原貌

苏州一共有多少座城门(苏州曾经先后竟有过15座城门)(4)

▲今 胥门

汉代赵晔撰的《吴越春秋》记载:“造筑大城,周迴四十七里。陆门八,以象天八风。”

但书上没有明确八门之名称,只写了阊门与蛇门:“立阊门者,以象天门,通阊阖风也。”“立蛇门者,以象地户。”此两门与《越绝书》所载相同,且至今均有遗址可证。

苏州一共有多少座城门(苏州曾经先后竟有过15座城门)(5)

▲觅渡桥对岸,相传乃蛇门遗址

苏州一共有多少座城门(苏州曾经先后竟有过15座城门)(6)

▲今 蛇门

阊门在历代屡有毁建,至1958年才完全拆除,如今已在原址重建。蛇门何时封闭,志书没有记载,1952年开辟南门时,曾在城墙下挖得一方界石,上书“蛇门”两字,很多人都亲眼目睹。可惜那时保护文物意识淡薄,此石竟被附近居民取去,今已无法寻找。

苏州一共有多少座城门(苏州曾经先后竟有过15座城门)(7)

▲阊门原貌

苏州一共有多少座城门(苏州曾经先后竟有过15座城门)(8)

▲今 阊门

《苏州市志》对八门的记载是引用唐代的《吴地记》:“阖闾城四周辟陆门八,以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象地之八卦。”“陆门八座是:西阊门、胥门;南盘门、蛇门;东娄门、匠门;北平门、齐门。”

以此八门与《越绝书》相比,少了一个巫门,多了一个盘门。巫门是否即为盘门,各种志书均未见记载,笔者不敢妄断。但《越绝书》的成书时间要比《吴地记》早500多年,其正确程度相对要高一点。然也不能就此判断《吴地记》记载有误,因为盘门至今还依然矗立在古城南部,而巫门却无迹可寻。所以,我们只能以此推断,盘门是阖闾建城后再修建的,是苏州第九座城门。

苏州一共有多少座城门(苏州曾经先后竟有过15座城门)(9)

▲盘门原貌

苏州一共有多少座城门(苏州曾经先后竟有过15座城门)(10)

▲今 盘门

到了宋代,朱长文撰的《吴郡图经续记》记载的八门,无平门而有葑门。其实葑门倒是不在八门之数,而是在越国攻打吴国时所破的城墙开辟的。

《吴越春秋》上清楚地记述了这段故事:当时越军“欲入胥门,来至六七里,望吴南城,见伍子胥头,巨若车轮,目若耀电,须发四张,射于十里。越军大惧,留兵假道。即日夜半,暴风疾雨,雷奔电激,飞石扬砂,疾于弓弩,越军坏败。……范蠡、文种乃稽杂肉袒,拜谢子胥,愿乞假道。子胥乃与种、蠡梦,曰:‘吾知越之必入吴矣,故求置吾头于南门,以观汝之破吴也,惟欲以穷夫差,定汝入吾之国,吾心又不忍,故为风雨以还汝军。然越之伐吴,自是天也,吾安能止哉?越如欲入,更从东门,我当为汝开道贯城,以通汝路。’于是,越军明日更从江出,入海阳于三道之翟水,乃穿东南隅以达,越军遂围吴。守三年,吴师累败,遂栖吴王于姑胥之山。”

此故事虽有点神话色彩,但葑门的开辟乃越国攻吴破城所致,这一点与《越绝书》、《吴地记》的记载基本一致。由此,苏州古城的城门数应增至10个。

苏州一共有多少座城门(苏州曾经先后竟有过15座城门)(11)

▲残存的葑门水城门/摄于50年代

苏州一共有多少座城门(苏州曾经先后竟有过15座城门)(12)

▲今 葑门

《吴郡图经续记》还记载:“平门一名巫门,与赤门二门都不在八门之数。”

而《越绝书》所记八门,既有平门,又有巫门,并各有方位。平门与蛇门的相距已见上述,巫门之位置。

书上说:“巫门外糜湖西城,越宋王城也。”

笔者孤陋寡闻,不知糜湖原址在今何处,但据此推测,平门与巫门不可能同为一门。另外,这里又多了一个赤门。

苏州一共有多少座城门(苏州曾经先后竟有过15座城门)(13)

▲平门原貌

苏州一共有多少座城门(苏州曾经先后竟有过15座城门)(14)

▲今 平门

《吴地记》载:“匠门南三里有葑门、赤门,”

这说明赤门、葑门均不在八门之数。赤门何时开辟,志书无记载,但在统计苏州古城的城门时,应当加上这一座。至此,苏州古城的城门数应为11个:阊、娄、平、蛇、胥、齐、巫、匠、葑、盘、赤。宋代以后,苏州城门多有变化,有的关闭,有的废弃,直到清末,只有苏州人通常讲的“六城门”了。那就是:娄、齐、葑、阊、胥、盘。

苏州一共有多少座城门(苏州曾经先后竟有过15座城门)(15)

▲娄门原貌

苏州一共有多少座城门(苏州曾经先后竟有过15座城门)(16)

▲今 娄门

民国10年(1921),在阊门、胥门之间(今景德桥东堍)开一城门,名新昌门(新阊门)。民国17年重开平门。民国20年,于新阊门北60米处开金门,新阊门渐被废弃。民国23—24年,重开相门(即匠门)。苏州沦陷后,于民国27年,在古胥门之北,正对万年桥处开新胥门。苏州解放后,人民政府为繁荣经济,开展城乡物资交流,于城南延伸三元坊(今人民路)开辟南门,建造人民桥。但未筑城门,仅将城垣拆除,成为苏州城南的一个出入口。综上所述,苏州古阖闾大城先后有过15座城门名称:东有娄门、相门(匠门)、葑门;南有蛇门、南门、盘门;西有胥门、新胥门、新阊门、金门、阊门;北有平门、齐门;另有巫门、赤门其遗址不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