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诗咏同光十三绝中四大一小伶人五绝五首开篇 (“燕市群芳小集” 麝月楼主)
咏紫阳主人朱莲芬, 字水芝
斜阳芳树最相思,憔悴芙蓉江上枝。献赋即今犹被放, 人生难得杜门时。
咏景龢主人梅巧玲, 字慧仙
故人天末去匆匆,留与当筵唱恼公。歌板酒旗无恙在,水晶帘外晚霞红。
咏绮春主人时小福,字琴香
吴宫人抱玉成烟, 留醉青春绛树前。珍重名花如茧栗,丰台风月又今年。
咏景龢余紫云, 字艳芬
镂檀散麝作楼台,玉蕊临风细细开。枨触闲愁如水起,笛家重唱紫云回。
咏岫云主人徐小香, 字蝶仙
蓟树迟回阅古春,廿年前见玉精神。未须白发谈天宝,曾见名场几辈人。
诗作者为麝月楼主谭献,字仲修,号复堂, 浙江杭州人,清同治年间举人,曾任知县,作“燕市群芳小集”传世,对当时菊部名伶点评。本文先录其五绝五首,分别介绍同光十三绝伶人中的四大名旦和一位小生,供大家赏析后再以其一阕金缕曲和一阙前调词赋作结。
如图为晚清画师沈容圃所绘同光十三绝,是指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的京剧名伶,依次为陈长庚,饰“群英会”中之鲁肃;卢胜奎, 饰“战北原”中之诸葛亮;张胜奎,饰“一捧雪”中之莫成;杨月楼,饰“四郎探母”中之杨延辉;谭鑫培,饰“恶虎村”中之黄天霸;徐小香,饰“群英会”中之周瑜;梅巧玲,饰“雁门关”中之萧太后;时小福,饰“桑园会”中之罗敷;余紫云,饰“彩楼”中之王宝钏;朱莲芬,饰“玉簪记”中之陈妙常;郝兰田,饰“行路训子”中之康氏;刘赶三“刘宝山”,饰“弹琴家”中之乡下妈妈;杨鸣玉,饰“思志诚”中之闵天亮。
其中这四位乾旦名伶都是当时旦行中出类拔萃的人物,或可称之为同、光时期的“四大名旦”。吴焘(别署倦游逸叟,人称吴四先生)在他撰写的“梨园旧话”中说:“旦角著称者殆难缕数,以当时各堂弟子无不应召侑酒,色与艺并重,故习青衫与花衫者最多。青衫著称者以喜禄、宝云、余紫云、时小福为最,花衫著称者以松龄、长贵、梅巧玲、杨桂云为最。至昆(腔)旦则以朱莲芬为无上神品,即许海秋先生“玉井山房文集”中称为‘莲郎’者是。此不过略举数伶,以志承平时梨园中舞扇歌衫之盛。麝月楼主谭献也不吝笔墨形容此四大名旦,“水芝如缑岭吹笙,湘灵鼓瑟。慧仙如香熏百合,霞吐九光。自然倩盼,光艳照人者为丽品。琴香如碧树晓莺,红楼晴雪。紫云如夜帐调筝,春灯翦彩”。
梅巧玲(1842~1882),梅兰芳大师的祖父,原名芳,正名芳普,字筱波,一字雪芬,号慧仙,别号蕉园居士,自号梅道人,乳名阿昭,寓所名“景和堂”,又称景和堂主人,绰号胖巧玲。祖籍江苏泰州凤凰墩鲍家坝。梅巧玲天资聪慧,学戏刻苦,扮相雍容端丽,表演细腻逼真,念白文雅脱俗,京昆俱佳。在京剧早期,青衣、花旦界限很严,但梅巧玲戏路很宽,花旦戏外,兼工青衣和昆旦,实为余紫云、王瑶卿、梅兰芳等创花衫行当打下基础。他为人正直,办事公道,他一反苛待艺徒和梨园同业恶习,厚待四喜班贫苦同业,在四喜班遇到困难时,梅巧玲尽出自己私蓄,以维持班内同业生活,其重信义,讲情谊,深为人们所重。梅巧玲常演剧目,昆曲有“百花赠剑”、“刺虎”、“思凡”、“折柳”、“小宴”、“絮阁”等。京剧有“盘丝洞”、“闺房乐”、“梅玉配”、“浣花溪”、“虹霓关”、“胭脂虎”、“玉玲珑”、“彩楼配”、“龙女牧羊”、“乘龙会”、“五彩舆”、“德政坊”等。最拿手的是旗装戏,如“四郎探母”、“雁门关”(扮演萧太后)等。此外还有“得意缘”、“二进宫”、“百花亭”、“密誓”等。梅巧玲妻子为陈金雀之女,生有二子二女。长子梅雨田,梅雨田极具音乐天赋,从小父亲梅巧玲遍请京城名家好手教过,鼓锣琴弦无不精通,尤擅胡琴,曾为伶界大王谭鑫培操琴多年。次子梅竹芬,乳名二锁,梅竹芬遗传了梅巧玲善良温顺的性格,又做事认真而不投机取巧。他最早学的是老生,后改小生,最后承乃父衣钵,唱青衣花旦。因为他的唱法极似梅巧玲,长相也酷似父亲,故有“梅肖芬”之称。竹芬英年早逝, 其子梅兰芳,孙梅葆玖,为四代梨园世家。
余紫云(1855 -1910年)名金梁,谱名科荣,又名培寿,字砚芬(艳芬),号砚芳,小名昭儿;行五;湖北罗田人。寓所名“胜春堂”,曾先后居住宣南石头胡同和李铁拐斜街。 其父余三胜与程长庚、张二奎被誉为老生三鼎甲。其子余叔岩,为余派老生创始人。余紫云曾课业授徒,家中求教者甚多,其中王瑶卿求教最频,受益最多。 余紫云幼时即入“景和堂”从梅巧玲习花旦,并私淑胡喜禄之青衣戏。同光年间搭四喜班。他的花旦戏“打面缸”、“虹霓关”、“梅龙镇”等,青衣戏“祭江”、“探寒窑”、“宇宙锋”、“玉堂春”等均极出色,与当时之时小福称一时之瑜亮。擅演“彩楼配”、“三击掌”、“赶三关”、“梅玉配”、“芦花河”、“打金枝”、“孝感天”、“金水桥”、“二进宫”等。他不仅基本功扎实,技艺精湛,而且能戏多、戏路宽,文武昆乱不挡,尤精由魏长生所创跷工,疾走圆场,犹如杨柳春风,婆娑生姿。据“梨园旧话”载他“嗓音柔脆、玉润珠圆,其唱工固臻妙境,至不专属青衫之剧,如“戏凤”之李凤姐,“虹霓关”之丫环,姿态横生,维妙维肖”。“惟双跷弓样而身材绝不嫌高,台步之精工,一时无两。”(“梨园旧话”)“每紫云演此剧时,则京中旦角无不往观者。其绕场所走步,非他人所能及,故人争师法也。”(罗瘿公“菊部丛谭”) 余紫云继承了乃师梅巧玲揉花衫、青衣于一炉的优良创造,对京剧旦角表演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据“京剧二百年之历史”载:“时小福之青衣以典雅胜,田桐秋之花旦以流利著,然紫云兼此二人之长,实后来王瑶卿、梅兰芳之先驱者。”紫云兼工琵琶,演“昭君出塞”一剧时,自弹自唱,琵琶铿锵,珠喉宛转,清晰动人,世人称为一绝。
朱莲芬(1837--1884年),昆曲旦角。原名延禧,字水芝,号福寿。 幼学昆旦及花旦,后又兼习皮黄,文、武、昆乱,各有所长,尤精昆曲。同治年间入四喜班,名重一时。“乌龙院活捉三郎”一剧,常与名丑杨鸣玉合作,佐以杨鸣玉之张文远,与王楞仙之“奇双会”配以王楞仙之小生,都似锦上添花,曾享誉剧坛。“活捉”之圆场,奇双会之“三拉”,功底坚实。他如“小放牛”、“秋江”等戏,载歌载舞,也称绝一时。 莲芬有子朱桂秋,初学老生,后改学花旦,亦名振一时,能继父业。朱莲芬会戏很多。擅演“思凡”、“琴挑”、“寻梦”、“寄扇”、“相梁刺梁”、“金山寺”、“三怕”、“盘秋”、“双拜月”、“双沙河”、“贪欢报”、“虹霓关”、“小放牛”、“挑帘裁衣”等戏,声容并茂。尤以“挑帘裁衣”一剧,泼辣灵活,堪称绝技。
时小福(1846 – 1900年)原名庆,别名小馥,字琴香,又字纫之,号赞卿,乳名阿庆。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 时小福12岁随父母来京,后入四喜班名旦郑秀兰之“春馥堂”,从徐阿福习昆旦兼皮黄青衣。他的嗓音高亢嘹亮,略欠圆润。他的唱腔是私淑于胡喜禄,吐字发音真切,极富情韵,但仍不脱徽调味道,唱法属阳刚性质。有“天下第一青衣”美誉。 他能戏极多,善演悲剧,也善于用水袖的功夫来表达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心情。他以演青衣唱工戏为主,很少演花旦戏。曾以“三娘教子”享誉一时,与孙菊仙、穆凤山合演“二进宫”一时无双。他晚年兼演小生戏,如“孝感天”、“雁门关”、“打金枝”等。他常于春台、四喜、三庆各班演出。曾一度继梅巧玲掌四喜班。1886年,他与孙菊仙、李燕云、李连仲四人同被选入升平署进宫承差。曾以旦角演员身分,破例被委任精忠庙庙首。他的拿手戏,昆乱不挡,其代表剧目有“阳关折柳”、“小宴”、“彩楼配”、“三娘教子”、“桑园会”、“二进宫”、“汾河湾”、“武家坡”、“探寒窑”、“祭塔”、“南天门”等;反串小生戏有“孝感天”中的共叔段、“雁门关”中的杨八郎等。
徐小香(1832 – 1912年)原名馨,别名炘,字心一,号蝶仙,小名阿大,原是昆曲小生,自幼到北京“吟秀堂”学艺,又拜在曹眉仙门下。出师后,长期在“三庆班”与程长庚长期合作,能戏甚多,昆乱不挡文武皆能,因其扮相富丽,故不演“穷生”。所饰周瑜为其拿手,有“活公瑾”之誉,擅演“拾画,叫画”、“惊梦”、“乔醋”、“奇双会”、“举鼎观画”、“玉堂春”、“石秀探庄”、“八大锤”、“雅观楼”、“起布问探”、“辕门射戟”、“罗成叫关”、“监酒令”、“孝感天”、“借赵云”、“镇潭州”、“取南郡”等,与程长庚、卢胜奎、杨月楼等合作演出连台本戏“三国志”。徐小香在小生唱腔上,虽然也用宽嗓、尖嗓“雌雄音”结合的唱法,但他彻底革除了过去小生唱腔过于柔媚、近于女音的缺点,而“雌音”中有 “刚音”。如“辕门射戟”的西皮二六,刚音盖着调门唱,显示了吕布这一人物的雄伟气概。又如“双狮图”中的大段唱,则是把老生腔、青衣腔的旋律吸收过来,加以变化,创造了以刚为主的二黄调式的小生唱腔。至于摇板、散板的唱法,虽仍直腔直调,但咬字“喷口”却讲究人物的气魄。徐小香的做工身段精湛,他的水袖、翎子等特技表演,有不少绝妙的创造。比如“凤仪亭”吕布与貂蝉在亭中相会时,他把头一低,再向左一扭,那吕布所戴盔头上右边的翎子竟能从貂蝉的脸蛋上滑过来,顺着劲儿再绕到鼻边,吸气一闻。把此时吕布心情荡漾、缠绵轻佻的性情勾划得活灵活现。翎子是死的,但通过徐小香的运用,就成了表达人物性格的活物了。
各位都知道,除以上五位四大一小,同光十三绝更有其他八位京剧泰斗级伶人,待下篇再继续跟大家讨教了。最后跟各位欣赏麝月楼主的两阙“都门春感”词赋如下:
金缕曲
如梦春云晓。遍天涯,东风院宇,燕莺啼觉。草长红心江南路,留得王孙未老。正绿鬓,杨枝俱袅。忽堕明珠金尊侧, 有车轮乍向肠中绕。休浪说,被花恼。 青袍踏遍长安道,最难忘,分花拂柳,乌衣年少。细雨残红飞难定,只有闲愁待扫。浑不似,当年怀抱。鹦鹉前头三生话,便相逢不分今生早。无一语,玉山倒。
前调
落絮翩翩影。任天风,参差吹断,都无恁准。翠翦铢衣神仙侣,玉袖徘徊自整。使珍重,千言难尽。愿得化为尘与土,且因风吹上卿斜领。劳拂拭,一临镜。 笙歌草草人初定,剩无多,银屏画烛,泪花红凝。题遍人间芳华怨,弹到瑶琴弦冷。算婉转,留渠应肯。门外香车应早去,怕夜深风露还凄紧。嘶骑远,酒才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