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歌完整版,话音乐四(1)

我国歌曲艺术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形成和发展了。早期歌曲往往和劳动生产相结合,内容也以反映劳动生活为主。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我国歌曲艺术经历了诗经、楚辞、乐府、绝律诗、词曲等不同体裁的发展和演变阶段。

下面只就目前有音响资料的几首古代歌曲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几首,简要作以介绍:

古代民歌完整版,话音乐四(2)

一、关山月

汉乐府歌曲之一,属于“鼓角横吹曲”,是当时守边将士经常在马上奏唱的。现存“关山月”的曲谱,据说为明朝末年避难于日本的魏侯(之琰)所传,歌词为李白所填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那一首。

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夏一峰、杨荫浏等将李白的歌词重新配入歌唱,并得以流传。

《关山月》纯朴自然,带有一些北方民歌的风味,比较贴切地体现了原诗豪放的气质和感怀的情调。

古代民歌完整版,话音乐四(3)

二、阳关三叠

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之安西》诗谱写的一首琴歌。

王维的诗是为送友人去关外服役而作:“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全曲分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

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大跳,以及“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陈述,情意真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古代民歌完整版,话音乐四(4)

三、念奴娇•赤壁怀古

是北宋诗人苏轼根据民间曲调《念奴娇》填词的一首独唱歌曲。

《念奴娇》是词牌,念奴是唐玄宗时“梨园”里最著名的女歌手之一。

苏轼这首词是他被贬谪黄州,游览传说中的“三国周郎赤壁”时写的。曲为散板,按词调传统由两个乐段(即上、下片)组成,后乐段基本上是前乐段的发展,既有对比,又有联系,其整体结构和情绪的起伏均与歌词密切结合,具有雄健豪放的气质和浓厚的古典风格。

古代民歌完整版,话音乐四(5)

四、苏武牧羊

此曲约产生于辛亥革命后三、四年中,曾长期流行于二、三十年代。相传作者是北京一位中学教师。内容采自古代历史故事中关于苏武被遣送北海边上牧羊的传说。

苏武不顾匈奴贵族的威胁利诱,不怕艰苦折磨,坚持十九年而终不屈服,表现了坚强的意志和英勇的精神。

苏武牧羊的歌词为长短句,音乐也仿照词调传统作上下片处理,除第一句引子外,上下片的曲调完全相同。此曲虽用古代题材,但却寄托着当时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它音调流畅,内容通俗,感情深切,因而流行较广。

古代民歌完整版,话音乐四(6)

五、木兰诗

原是产生于南北朝时候的一首叙事诗,写爱国女英雄木兰(传说姓花)代父从军的故事。诗中塑造的这一热爱家园、不图富贵荣华的英雄形象,千百年来,一直广为人们所传颂。

辛亥革命后不久,《木兰辞》被谱成歌曲流传,在当时国难深重、帝国主义横行的历史条件下,很受群众欢迎。

此曲可能是根据传统的吟诗调而加以歌曲化处理的,音乐基本上用叙事歌曲常见的上下句结构作变化发展而成。风格清新,音调流畅,感情朴实亲切。

古代民歌完整版,话音乐四(7)

六、满江红

宋元时候最为流行的词牌之一。现行曲调本来是和元代萨都刺的词《满江红•金陵怀古》配在一起的,二十年代中,杨荫浏先生将它与相传为岳飞所作的《满江红》词相结合而得以广泛流传。

这首词描述了岳飞回忆过去转战南北的艰苦岁月,想到而今却是“三十功名尘与土”,靖康之耻犹未报雪,发出了“臣子恨,何时灭”的感叹,并表达了坚持“收复旧山河”的壮志和决心。

歌曲音调淳厚,节奏稳健,感情昂扬而壮烈。全曲由两大段组成,称为上、下片,下片的曲调基本上是上片的反复,只第一句略有变化,称为“换头”,是词调音乐中最典型的曲式结构之一。

古代民歌完整版,话音乐四(8)

以上六首歌曲,是中国古代歌曲的代表,有兴趣的头友可从网上搜索欣赏。

(待续)

下期介绍:中国近现代歌曲。

古代民歌完整版,话音乐四(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