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里,中原政权长期以正统的身份占据史册的绝大多数篇幅。如今人们耳熟能详的许多历史故事,其主人公的活动也多是围绕这些中原政权展开。但就像中华民族离不开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任何一个民族一样,古时中原周边许多政权的故事其实也同样精彩。譬如,西南的大理国就曾上演过皇帝因“太闲”而纷纷跑去出家,权臣却不愿意窜权为帝的“好戏”。

大理国皇帝列表排名表,大理国段氏皇帝接二连三出家为僧(1)

一、段氏崛起与大理初定

虽然西南几乎从未成为中国古代的核心区域,却因从不缺人类活动而孕育了别样的地域文化。虽然其文明的规模难以与中原抗衡,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西南地区也出现了南诏之流的地方政权。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本繁盛的南诏国也如许多中原政权一样,逐渐陷入社会矛盾加剧,国家弊病积重难返的境地。尤其是在末期的近三十年间,南诏政权先后被三波世族夺取,南诏国也相继变为“长和国”、“天兴国”和“义宁国”。只是事与愿违,夺权的世家大族越希望巩固自身的统治,其建立的政权就愈发短命——直到以段氏为首的第四波世族灭“义宁”而建“大理”。

大理国皇帝列表排名表,大理国段氏皇帝接二连三出家为僧(2)

当然,段氏的建国之路也并不轻松。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各家族为夺取权势和维护权益,相互勾连、制约,在混乱之中亦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但以段思平为代表的段氏的崛起,打破了这种虚伪的平衡——段氏也因此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段思平本人更是被追杀得四处躲藏。

幸而与暴虐昏庸的其他世家子弟相比,段思平是个难得的心中有大抱负之人。虽然他一度被追杀,但在逃亡途中也不忘继续拉拢可靠的其他势力。最终,凭借段氏、董氏、高氏等世家与滇东三十七部的支持,段思平彻底击败其他竞争对手,于后晋天福二年(937)称帝,定国号“大理”。

大理国皇帝列表排名表,大理国段氏皇帝接二连三出家为僧(3)

二、高氏繁盛与两度尊帝

前文提到,在南诏末期的乱局中,段氏成为了想改变僵局的出头鸟。而世间已有了一个同旧势力公开叫板的段氏,再出现一个与旧势力不和,进而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与段氏结盟的高氏,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同段氏一样,高氏也是在南诏国时期积累了一定实力的世族。但它非但没有强大到可以吃上一块大蛋糕的地步,后来还与建立义宁国的杨氏交恶,屡屡受其打压。直到他们真的压对段氏这块称帝的宝,高氏这个家族才逐渐壮大为顶尖豪族。

大理国皇帝列表排名表,大理国段氏皇帝接二连三出家为僧(4)

在元丰三年(1082),段氏第十二代皇帝段廉义被野心勃勃的大臣杨义贞弑杀。杨义贞不自量力地自称“广安皇帝”,随即则被高氏诛杀。段氏再度在高氏的支持下得到皇位,大理国的实权也彻底交由高氏掌握。

可以说,在段氏统领一方的过程中,高氏简直就是其背后的影子。虽然皇位是段氏的,但皇权却由两家瓜分——高氏获得的那部分甚至还远比坐拥皇位的段氏多。

三、大理国——皇权不敌佛法的妙地

若熟悉中国古代历史,看到这的你或许已经在想,那高氏是何时正式取代段氏,成立大理国的新皇帝的呢?很抱歉,这个问题恐怕没有你想要的答案。虽然地处西南隅的大理国和中原政权一样遵循着某些历史规律或惯例,但他们也有一个与中原大相径庭的特点:尽管数代皆掌大理国实权,高氏却并不乐意彻底代替段氏。

大理国皇帝列表排名表,大理国段氏皇帝接二连三出家为僧(5)

在第二次拥立段氏为帝后,绍圣元年(1094),高氏当家人高升泰曾一度迫使段氏让位于己。但这位高氏历史上唯一的君王,在位仅一年就因病辞世。且他留下的遗嘱并非立高氏某子为帝,而是还政于段氏。

皇位于高氏而言真就是什么烫手山芋吗?还真是。虽然掌握大理国实权,坐拥大量社会财富,高氏家族却一直有个不那么符合自身气质的传统——笃信佛教,并大力支持佛教的传播和发展。无论是在滇西、滇东,还是其主要领地滇中,高氏都支持或主持了多座佛教建筑的修建。坊间甚至有“名山大刹皆高氏所创”之说。

大理国皇帝列表排名表,大理国段氏皇帝接二连三出家为僧(6)

且高氏还重视子孙的佛法教养。至少对外,高氏营造并维持着自己身为佛门“护法”的身份——如果说段氏是大理国俗世的君王,那么高氏也堪称大理国佛门的领袖——尤其佛教几乎是大理国的国教,在境内信徒众多。

所以,真说起来,高氏也“不屑”再有一个大理国国君的名头。若是真篡位自立,高氏反倒容易激起佛教信徒的不满,或像高升泰一样陷入被菩萨惩戒的恐惧……俗世虚名有什么好呢?于高氏而言还不如继续支持段氏的傀儡皇帝。

参考资料:

[1]李吉星. 南诏大理国政治与政治制度史[D].云南大学,2014.

[2]林超民.大理高氏考略[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03):53-58.

[3]聂葛明,魏玉凡.大理国高氏家族和水目山佛教[J].大理学院学报,2015,14(03):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