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去世后,因其子周成王尚在襁褓之中,武王之弟周公恐天下听闻武王驾崩而叛乱,“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成王与周公这对君臣组合留下佳话。千年后,汉武帝令宫中画师作画《周公辅成王朝诸侯图》,将其赐给霍光,几乎明示要霍光如周公一般辅佐幼帝刘弗陵。从二十余年无一差错到手执帝国最高权力,生前令皇帝都要望其项背,死后更是为历代汉帝尊奉祭祀,霍光是怎么一步步走上巅峰的呢?

霍光人品有多可贵(深谙为人处世之道)(1)

一、强大外戚,如履薄冰

谁能想到,不过是歌女的卫子夫竟然能够入汉武帝的眼中,背有平阳侯府撑腰,加上卫青、霍去病战功赫赫,在汉武帝的有心提拔下,卫、霍二族摇身一变成为西汉数一数二的大家族。霍光正是在卫、霍崛起之时随兄长来到帝都,并见到了传奇皇帝——汉武帝刘启。然而皇帝的宠幸终有一天会消散,霍去病、卫青的相继离世,皇后卫子夫朱颜辞镜,风光无限的卫、霍二族走向滑坡。汉武帝在位末年,发生了震惊朝野的巫蛊之祸,太子刘据、皇后卫子夫、卫青之子卫伉等人受到牵连而死,卫氏在朝中的势力“悉灭”。

霍光人品有多可贵(深谙为人处世之道)(2)

在哥哥的推荐下,十余岁的霍光先任郎官,随后迁任各曹官、侍中等。与日渐骄奢的卫氏族人不同,仅有哥哥撑门面的霍光可不敢学习权贵子弟那般飞鹰走犬,官海沉浮多年的他靠着过人的坚韧先后出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等职。伴君如伴虎二十余年,霍光未尝出现一次错误,加上霍去病英年早逝,在爱屋及乌的光环作用下,霍光竟然成为卫、霍青年一辈中最受汉武帝信任和器重的人。要知道,汉武帝的丞相可是先后换过十余位,且大部分没有好下场,而且巫蛊之祸可是和卫氏有直接关系,同气连枝的霍光竟然屹立不倒,还一跃成为辅政大臣之一,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二、托孤重臣,深谙世故

巫蛊之祸的影响太大了,盛极一时的卫氏势力被悉数摧毁,就连下一任帝国继承人的选择都成为了问题,汉武帝二子刘闳慈惠仁德而短寿,三子刘旦直言请求太子之位而被驳斥削地,四子刘胥没有做皇帝的实力而没有入选,五子刘髆因为舅舅李广利和丞相刘屈氂的谋划失败而失去资格,成为皇帝的好事落到了幼子刘弗陵头上。为了避免下一个吕后干政,汉武帝杀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并“召画工图画周公负成王也。於是左右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也”,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接受遗诏辅政。

霍光人品有多可贵(深谙为人处世之道)(3)

在巫蛊之祸中摘得最干净的两人却迎来完全相反的结局,本能母凭子贵而更进一步的钩弋夫人被处死,与卫氏最亲密的霍光却因祸得福,得到了迈向权臣的台阶。汉武帝最后的平衡之术可谓恰到好处,钦定的四位辅政大臣的势力都不庞大,金日磾是一位笃厚谨慎的外族人,霍光还得靠自己给卫霍撑门面,家大业大的桑弘羊同霍光是政敌,上官桀与霍光虽是亲家,但也是依附后者的存在,避免了霍光一家独大的局面。刘弗陵登基为汉昭帝后,霍光做了两件极其重要的事,一是始终尊敬金日磾,并与之结为亲家;二是摒弃前嫌向汉昭帝靠近,甚至不惜与桑弘羊、上官桀闹翻。霍光如此深谙事故,成为他屹立三朝不倒的最大依仗。

霍光人品有多可贵(深谙为人处世之道)(4)

三、侍奉幼帝,殊荣不断

能侍奉汉武帝多年还躲过杀身之祸,霍光靠的不仅仅是谨慎,还有懂得揣摩上位的心思。霍光在拉拢队友的同时也在刻意为自己树立敌人,营造出“我需要陛下为我撑腰”的假象,所以在面对桑弘羊的发难时汉昭帝才会保护霍光。与霍光结仇的桑弘羊率先发难,拉拢上官桀一起向汉昭帝求情诛杀霍光。本来互为政敌的大臣相互嘴炮也没什么,但桑弘羊不该将燕王刘旦拉入自己的阵营,因为刘旦不仅曾经十分高调向汉武帝求太子之位,还有散播昭帝非武帝亲生这类谣言的嫌疑。一边是需要自己撑腰的股肱重臣,另一边是篡位野心昭然若揭的皇位继承人之一,况且此时还没有发生过例如曹魏、西晋那样外姓取而代之的例子,桑弘羊等人的结局可想而知。

霍光人品有多可贵(深谙为人处世之道)(5)

元平元年(前74),汉昭帝病逝驾崩,霍光迎立汉武帝孙昌邑王刘贺,然而刘贺品性败坏,于是霍光奏请太后废黜了刘贺,改立武帝曾孙刘病已为帝。霍光接来刘病已,因为他是戾太子刘据之孙,是武帝皇后卫子夫的曾孙,二人是天然的盟友。从巫蛊之祸隐忍至今的霍光在亲眼见证了皇权回到戾太子刘据和卫霍手上后,决定急流勇退,上奏归政于帝。然而这位天子“盟友”丝毫没有给霍光面子,哪怕“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也要将他留下,营造一番“君臣和睦”的假象。霍光果然被迷惑住了,他继续把持朝政,纵容自己的妻子和儿子们的胡来,结果却是在他死后满门被抄斩,自己连名字都无法留下来。然而霍光的功绩又是何等耀眼,在国家大乱之际力挽狂澜,宠辱不惊以安社稷,死后哀荣不断,也算对得起他的尽忠尽责了。

霍光人品有多可贵(深谙为人处世之道)(6)

若是卫青、霍去病没有死在汉武帝之前,也许戾太子刘据能够顺利登上帝位,霍光如履薄冰的命运可能也会改变。霍光与汉昭帝相辅相成,因为两人需要对方的助力来抵抗敌人,但换成是有亲缘关系的汉宣帝后,未尝犯错的霍光松懈了,他卸下了自己的武装,却没有意识到位高权重的自己成为皇帝的头号大敌。不过好在汉宣帝没有一棍子打死霍光,虽然将谋反的霍氏满门抄斩,但他高度肯定了霍光的所作所为,霍光不仅陪葬茂陵,还得到后世尊奉祭祀。“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匡国家,安社稷”,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霍光当得起如此殊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