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伦俄罗斯莫斯科中俄文化交流中心主席,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俄罗斯最著名的教堂?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俄罗斯最著名的教堂(俄罗斯的三个滴血大教堂)

俄罗斯最著名的教堂

【俄罗斯的三个“滴血大教堂”】

李宗伦

俄罗斯莫斯科中俄文化交流中心主席

编者按

赵全胜 【海外看世界】主编:

我们很高兴地推出【俄罗斯人与东正教】系列文章(分16次刊出)。正如李宗伦先生所指出:

“东正教在俄罗斯经历了1000多年的风雨历程,从至高无上的“国教”,到作为“人民的敌人”和帝国主义毒害人民的“精神鸦片”,再到现在“俄罗斯人民的道德标准和精神支柱”,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天上地下!”

这是久居莫斯科的宗伦先生继【俄罗斯人和中国人】之后,再次为我们立下了一个标杆:研究国际关系,只看一个国家的政治、外交是不够的,还要考察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至于文化、宗教、历史等多个层面,这样才能真正 “读懂” 一个国家。

希望更多的海外、海归作者能够拿起笔来,和大家分享自己多年在海外的观察与经历!

【俄罗斯的三个“滴血大教堂”】

李宗伦

俄罗斯莫斯科中俄文化交流中心主席

“俄罗斯人与东正教”系列第十三篇

俄罗斯东正教的教堂,往往承载着俄罗斯的一段“不寻常”的历史。我下面要说的三个“不寻常”的教堂,分别是为纪念俄罗斯的三位被杀害的历史人物:伊万雷帝的小儿子,王储德米特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和俄罗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一家人。他们已被俄罗斯东正教会封为“圣人”,在教堂的壁画中,他们的头上都有金色的光环。作为东正教的“神圣殉教者”,受到后人的崇敬和膜拜。每当这些人“殉教”的忌日,教堂所在地的东正教会都会举行盛大的宗教活动,俄罗斯其他教区的神父也会参加,当地政府的官员也都会到场。人们在祭悼亡灵的同时,也在追溯着教堂背后的故事……

乌格里奇的“滴血大教堂”

在伏尔加河的上游,有一座3.5万人口的美丽的小城市叫乌格里奇(Углич)。这个名字翻译成中文就是“拐角处”的意思。因为伏尔加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1591年,俄罗斯的历史也在这里也“拐”了一个大弯。伊万雷帝的小儿子,留里克王朝唯一的继承人,八岁的小德米特里在乌格里奇被暗杀,从而导致了俄罗斯留里克王朝的最后覆灭,经过几十年鲍里斯·戈都诺夫的篡权和假“德米特里”王子乱政的混乱时期之后,1613年,十七岁的米哈伊尔·罗曼诺夫登基,建立了俄罗斯的罗曼诺夫王朝,从此开始了俄罗斯历史新阶段。

俄罗斯著名作曲家穆索尔斯基根据普希金同名历史剧创作的著名歌剧“鲍里斯·戈都诺夫”,详细生动的描写了这段历史,至今还在俄罗斯各大剧院上演。为纪念俄罗斯历史上的巨大的“拐点”和这位被杀害的小王子,1691年在小王子的被害地乌格里奇伏尔加河畔,建成了这座“德米特里滴血大教堂”。教堂外墙的颜色是血红的,表示一个“殉教者”的鲜血;天蓝色的穹顶上布满白色的小星星,代表小王子纯洁的心灵,而红、白、蓝三色又恰好是俄罗斯国旗的颜色。

(右)德米特里已成为“神圣殉教”的“圣人”

(左)德米特里滴血教堂的壁画和大钟

教堂内部的壁画展现出小王子被杀害和凶手被群众乱石砸死的情景。还有一口当年报警的大钟,每当游客参观时,导游都会敲响这口钟。听着回旋低沉,余音不绝的钟声,看着墙上的壁画,使人们仿佛又回到了几百年前的那个血腥的时刻。据说每到小王子的忌日,教堂附近的沙子里会渗出鲜血。当然这是传说,但是许多东正教信众都会郑重其事的告诉你:“这是真的”。德米特里的遗体现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天使长”大教堂里安葬。

乌格里奇的“滴血教堂”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左)亚历山大二世沙皇

(右)圣彼得堡的“滴血大教堂”

俄罗斯有一位叫亚历山大二世的沙皇,他因签署“解放农奴”的法令,遭到暗杀,因此,也被称为“俄罗斯的林肯”。1881年3月13日(俄历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的马车路过彼得堡格利鲍耶陀夫运河的岸边,突然遭到“无政府主义”的民意党人的炸弹袭击,他受伤严重,送回冬宫后几小时后去世。1883年,其子亚历山大三世开始在他父亲遇刺的地方修建一座“亚历山大二世滴血大教堂”,也叫“滴血救世主大教堂”。这座教堂把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的地点“包”在里面,因此整个教堂深入到运河水面中。

这个教堂的风格与彼得堡的其他著名的教堂不同,一反“巴洛克”、“新古典主义”的建筑形式,回到中世纪俄罗斯式的建筑风格,类似于莫斯科红场上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教堂里面,亚历山大二世遇难处,专门设了一个“祭坛”。当年路面的鹅卵石缝隙中,还有隐隐约约的血迹。这个教堂也有一个“世界之最”,那就是教堂内部7500平方米的马赛克壁画,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教堂。1917年以后,教堂遭到洗劫和掠夺,内部破坏严重。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被围困,引发饥荒,教堂被当做贮藏蔬菜的仓库,被人们戏称为“马铃薯上的救世主”。苏联解体后,1997年修复,正式对外开放。

(左)亚历山大二世殉难处

(右)教堂内精美的马赛克壁画

叶卡捷琳堡的“滴血大教堂”

1918年7月17日凌晨1点30分,俄罗斯逊位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私人医生博特金接到叶卡捷琳堡内务人民委员会的通知称:“由于局势紧张,需要紧急转移,让尼古拉二世一家立刻穿好衣服到地下室集合”。35分钟之后,末代沙皇,皇后,王子和四个公主一家七口,还有私人医生,厨师,男仆,女仆一同来到了仅有5.3米X4.4米的地下室。叶卡捷琳堡苏维埃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军警说:“你们的朋友(指高尔察克的白卫军)已经踏上了叶卡捷琳堡的土地,因此你们必须被枪毙,现在,立即!”枪声随即响起……

(图一):尼古拉二世一家 “殉难时刻”纪念碑

(图二)皇家私人医生博特金和厨师哈利托夫

(图三)女仆安娜和男仆特鲁普

枪声响过的85年之后,2003年7月16日,在这个地下室的上面,一座辉煌的大教堂“开光”了。这座拜占庭式的五个圆顶的大教堂,是专门为纪念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的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一家人建立的。而且王室一家全部被封为东正教的“圣人”。教堂为了纪念这些“殉道者”,专门设计了下层的阴暗,低矮的空间,还原了那个“地下室”,也就是尼古拉二世一家的“殉难处”。每年的7月17日,这个教堂都要举行大规模的宗教祭奠活动。尼古拉二世一家的遗骸已于90年代初“奉安”到圣彼得堡的彼得保罗大教堂,与罗曼诺夫王朝的历代沙皇安葬在一处,在墓碑上写着:“死因:被枪杀”。

末代沙皇全家“殉难处”的壁画

俄罗斯的东正教堂是俄罗斯历史的承载者和见证者。每一座教堂的背后都有一段沉甸甸的历史故事。

本文由海外看世界平家首发,文字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