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墨素笺(青未了残砚)(1)

残 砚

文|吴亮汝

故乡老友送我一方砚台,素面,无雕工。我搞过几年文物,对收藏知识略知一二,经初步签定,是一方端砚。可惜底部一侧有残。

端砚,产于广东端州。唐代诗人李贺在《杨生青花紫石砚歌》中写道:“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也许在他看来,端砚的最好石材,应来之于云雾缭绕的高山之上。其实不然,端砚的最好石材,来之于端溪斧柯山下的水坑岩。水坑岩的开采十分艰难,必须秋冬水降,将坑水排出,方可开采。有文云:“千夫挽绠,百夫运斤,膏火下缒,以取斯珍”。端砚为全国十大名砚之首,上品有金丝线,火捺纹。此砚虽非上品,我却十分珍爱。可美中不足,如何处理?

一天,正好是星期日,我便用旧报纸将砚台包好,前去找老友刘喦先生。刘喦先生是胶东颇有影响的民间艺术家。他不仅擅长绘画、书法、剪纸、雕刻,对吹拉唱弹亦无师自通。八十年代初,他曾患过绝症——胃癌,因豁达乐观,醉心于绘画、书法、剪纸创作,竟不治自愈。故乡文友孙瑞曾撰文报道过他的感人事迹,我与刘喦先生是在他大病初愈后认识的。当时,我刚接手文物工作不久。一天,他来到文物管理站,遍观站里的文物字画后,便自报家门,与我攀谈起来。我们一起谈历史,谈文学。谈绘画书法,好不快哉!自此,我们经常见面,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三年后,因为一种无法说清的原因,我被下调到莱阳北乡西留粮管所工作。九年之后,又因为春雪公司的创建,需要大批员工,我才如愿以偿,重返莱阳县城。经与友人打听,始知刘喦老先生亦从乡下来到城里,在东山锡镶茶壶厂做守门人。自此,每当星期天节假日,我总要抽空找他闲聊。

来到刘喦先生的工作住处。一番寒喧后,我便将砚台从书兜里掏出,让他品赏。他戴上老花眼镜仔细端祥后。笑道:“不错,是方端砚”,我指了指底部“可惜有点残”。他略一沉吟“有点残怕啥,我会让他残上又残,残成一件真正的艺术品”。我忙问:“您如何让它残上又残”?他大手一挥,霸气地说:“此事你别多问,十天后来拿东西,自然会明白”。

十天之后,我惴惴不安地来到刘喦先生的居处,见他正忙着剪纸。我笑问:“老先生,又在忙着剪啥?”他放下手中的剪刀,一边为我泡茶,一边笑道:“前些日子,你带儿子来玩,他叫我蝴蝶爷爷,我不能光担个虚名,我用旧挂历剪几只蝴蝶给他,好留个念想”,我凑近细瞧,见那几只蝴蝶,漂亮极了。它们好象刚从春天的原野飞来,翅膀上带着沁人的花香。我笑道:“我代表我儿子谢谢你”。他道:“谢什么?认识你们父子,是我三生有幸”……他一边倒茶水,一边问道:“是不是挂念着那方砚台?”我不置可否地笑了笑,他转身从抽屉里取出砚台,递到了我手上。

我接过一看,惊呆了,只见残缺处已凿出了一条两侧贯通的通涵。通涵的上面雕有拾阶而上的石桥、护栏。这一侧,有挑柴的樵夫,有骑驴登阶的游人。另一侧,是打伞过桥的女郎,及空手相随的旅伴。而在砚台的两端,又刻有一付气度恢宏的对联:山岳气度,云水襟怀。最让人眼睛一亮的是,在砚台的背面刻有三个饱满有力的大字:古桥砚……我一边欣赏,一边啧啧称赞:“太好了,经过你的精心设计雕琢,它真的变成了一件人见人爱的艺术品。”他得意的言道:“雕虫小技,不足道哉。”又谦逊地说:“多提宝贵意见。”……

回到家中,我用绿色广告色将雕刻处涂抹过,再用湿布擦过,使雕刻处更加鲜亮醒目。我珍爱不已,反复把玩。后将它放到书架中间的博古架上,读书写作累了,总爱来到书架前深情仰望,我觉得它不仅是一方砚台,一件艺术品,更是我与刘喦先生友谊的象征。我经常用“山岳气度,云水襟怀”的名句鞭策自己,要永远做一个心胸旷达、志趣高远的君子!而不要做苟苟且且的庸人、小人。夜深人静,我仿佛听到石桥下潺潺的流水声,和水鸟的鸣叫……

几年后,我的长诗《孝子峰》要出版,想搞几幅插图增光添彩。我找到刘喦先生,他不提一个钱字,欣然答应了。不出半个月,十几幅生动有趣的插图便送到了我面前。长诗出版后,不少诗友、文友、工友赞叹道:“诗配画,相得益彰,妙!”

又过了二年之后,我内退后到东古城钢材货场做守夜之人。在一个春雨潇潇的夜晚,我想到刘喦先生的人品、艺品,想到他对我一次次无私的帮助,不觉心头涌起一层层热浪。我执笔为他写下了一首古风体诗《神剪》。全诗如下:

神 剪

——给民间老艺人刘喦先生

儒林之泊有儒生,

身长自称隆准公。

大难无恙称寿喦,

山水常寄逍遥情。

爱在乡土深根扎,

慧接九窍艺海通。

凡剪一把人称奇,

裁得村野万象生。

残雪犹存腊梅笑,

嫩蕊初放蝶有情。

牛背横吹人望月,

土台谁家唱包公?

我与先生相交久,

老少深结忘年情。

砚残巧凿古桥渡,

水梦绕梁闻荷风。

长诗待版君先读,

老凤喜聆雏凤鸣。

不辞艰辛张张绘,

倦眼几度对寒星。

名播齐鲁心不傲,

谦谦颇具长者风。

家贫却藏和氏壁,

千金不售是丹青。

诗写好后,我来到诗友赵松枝的居处,他帮助稍加斧正后,便挥毫泼墨形成长条书法,送给了刘先生。他的老脸笑成一朵花。

举家移居牟平海滨,已有十余载。回故乡办事,只要不是特忙,我总要抽空去看望一下刘老先生。有时,我们会到附近的酒馆小酌。他牙口不好,我们常吃的饭菜,是麻婆豆腐,小笼包……他不胜酒力,一杯啤酒下肚,脸红得像关公。近些日子,听友人说,他已叶落归根,回到了他的故乡儒林泊村。不知身体可否安好,他大概已有九十余岁高龄了吧……

作于二〇二二. 三.三

作者简介:吴亮汝,山东莱阳人,中国当代诗人,原名吴云进。高中毕业。系中国诗歌家学会会员。1971年入伍,1979年转业,先后从事过落实政策、文物、粮管、企业人事政工工作。自1971年开始诗歌等文体创作,先后在《诗刊》《诗选刊》《解放军歌曲》《诗潮》《福建文学》《山东文学》《胶东文学》《世界诗人》《葡萄园诗刊》《大风筝》《新乐府》等刊物上,发表诗歌、歌曲、故事、散文、诗评五百余(篇)首,作品多次入选各种选集并获奖。特别《海姑娘》一诗由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配乐朗诵多次播出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后入选中央戏剧学院语文教材。并创作出版长篇神话诗《孝子峰》,该书得到著名作家峻青、青年诗人张智及广大文友、工友的好评。部分诗作被英译后传播到海外,其中《鬼城》《染》《五月的挽歌》得到英国诗人约翰.米塞特的书信赞誉。2012年,组诗《远方的感动》被《山东文学》重磅推介,《诗与坦克》2017年被《世界诗人》推荐为:中国上榜好诗。

醉墨素笺(青未了残砚)(2)

投稿邮箱:huanghaisanwen@163.com

壹点号胶东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