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后,或奉之高阁,或辟之幽谷,这件“身后事”,中外大有差别外国人梦想把自己的骨灰或雕像放到教堂或闹市,中国人则更倾向于为身后寻找一处安静的栖息地,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马恩列斯?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马恩列斯(马恩列斯的身后事)

马恩列斯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后,或奉之高阁,或辟之幽谷,这件“身后事”,中外大有差别。外国人梦想把自己的骨灰或雕像放到教堂或闹市,中国人则更倾向于为身后寻找一处安静的栖息地。

英国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英国历史上的许多国王、主教、名人,包括莎士比亚等“文艺工作者”,和牛顿、霍金等科学家都安眠于此,供人瞻仰。

法国巴黎的先贤祠,供奉着法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伏尔泰,卢梭,雨果,居里夫妇等。入祀先贤祠是法国人至高无上的荣誉,两百多年来只有70多人得以安葬于此。就连世界文豪如巴尔扎克、莫泊桑等人也无缘到此。

不过戴高乐倒是反其道而行之,选择把自己安葬在故居。

美国的华盛顿国家广场,堪称名人聚集地,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马丁路德金纪念像等都坐落于此。

回顾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后来人的“身后事”,或许对我们普通人也有借鉴意义。

马克思:一生清贫,生前身后都是“事”

1883年3月14日午后,卡尔马克思正在壁炉旁的安乐椅上打盹。当他的战友和资助人恩格斯走进来时,发现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已经永远停止了思想,享年65岁。

马克思去世后被安葬在英国伦敦的海格特公墓里,他的夫人燕妮墓旁。这块墓地当年由恩格斯买下,先后埋葬了燕妮,马克思,以及他们的外孙、两个女儿。1954年,英国有关人士集资为马克思另买了一块墓地,立碑塑像,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马克思墓。

海格特公墓并非传统意义的公墓,而是一座花园式公墓,一座文化遗产,一个旅游景点,保护级别相当于英国的白金汉宫。尽管如此,马克思墓仍然不时遭到人为破坏。后来人充分吸取了马克思墓的教训:

即使了却君王天下事,也未必能赢得生前身后名啊!

恩格斯:近代海葬先行者

恩格斯应该是第一个吸取教训的人,他早早就对自己的身后事做出安排。1895年8月5日,恩格斯与世长辞,享年75岁。遵照恩格斯的遗嘱,他的骨灰罐被沉入他生前最喜欢的英国伊斯特勃恩海。恩格斯成为近代史上骨灰海葬的先行者。

有时候,越是看淡身后名,身后名不减反增。为了纪念他们,他们的家乡德国柏林修建了马克思恩格斯广场。

列宁:安放红场,永世瞻仰

1924年1月21日,俄国革命导师列宁在病痛的摧残下去世,享年53岁。关于列宁的身后事,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坚持认为应该将列宁遗体火化后安葬,而斯大林则认为应该将列宁遗体保存起来,以供后世瞻仰。

后来还是斯大林说了算。列宁被安葬在莫斯科红场克里姆林宫墙外,陵墓由黑、红两色大理石和花岗石建成,一半在地下,一半露出地面,其上是红场检阅平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被永久保存的名人遗体,尽管目前保存状况已经不佳。1994年,列宁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后来经常有一些人想把列宁遗体迁出莫斯科红场,遭到民间强烈抵制,人们坚持:别动列宁。

斯大林:进入列宁墓,有进也有出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脑溢血逝世,享年74岁。据说他生前担心自己死后“无依无靠”,特别留下遗嘱:“把我放到列宁墓里,和列宁的棺材并排,记住要做防腐处理,保存好我生前的模样,这样好让后人瞻仰我的遗容。”

按照他的遗嘱,他的遗体被装入水晶棺,葬在列宁墓中。没想到,8年以后,他又被赫鲁晓夫移出列宁墓,重新葬在克里姆林宫围墙脚下,成为了“十二名人墓”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