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悉达阿汤哥

不仅刚开始练习瑜伽的小伙伴会遇到左右不平衡的问题,甚至练习多年的瑜伽老师也会有同样的疑问,随着身体的打开,身体左右不平衡的情况也跟着同步水涨船高,这是怎么回事儿?

首先要理解的是,我们的身体结构本身就左右不平衡,比如说心脏、胃、脾在左侧或偏左侧,肝在右侧等。心脏偏左侧导致我们左胸腔要同时容纳心脏和左肺,而右肺完全占据右胸腔,这样右肺三叶,容积就比左肺两叶大一点,这一点差距经过我们的习惯被放大,形成了多数情况下我们右侧身体更有力量,运动能力更好,身体的本体意象也比左侧更完整。

人左右阴阳不平衡咋调节(左右两边不平衡怎么办)(1)

身体结构解剖图

因此,不顾身体结构基础去追求完美的左右平衡,不过是一种虚妄。承认我们身体左右不平衡,在这个基础上需要探讨的是:左右不平衡到什么程度需要被矫正?如果矫正的话,我们有什么办法?

其实,左右不平衡不影响你的生活,不影响你的瑜伽练习,一般来说不需要特意矫正。在瑜伽的体式练习当中,留意自己左右平衡的问题即可。最简单的方法是买带有体式引导线的瑜伽垫,对比自己手脚的位置和体式引导线的关系,尽量在练习时,手脚平行于垫子上的横向体式引导线,脊柱与纵贯垫子的体式引导线重合。

其次是老师的辅助。如果你的体式表现出左右差距巨大,老师一般都会给予辅助,帮你回到左右平衡的位置。此时你应该记住这个感觉,不过在你身体的本体意象中,一般来说会认为这个调整反而是左右不平衡的。所以这种调整往往需要多次反复,经过一段时间让你的身体本体意象重新学习真正的平衡位置,慢慢内外达成一致的平衡。

再次是需要提高对自己垫子下生活中对身体使用习惯的觉察。看看自己行走坐卧的习惯,有没有加剧左右不平衡的习惯。是不是经常等公交车时重心完全放在一条腿上?是不是经常跷二郎腿坐着或者坐靠在椅子一侧扶手上?是不是睡眠时必须要侧卧到某一边才能入睡?对这种长时间的姿态和习惯没有觉知,仅仅指望瑜伽垫上几分钟的调整是不现实的,瑜伽垫上的调整仅仅是帮你开启觉知,后面还是要靠把觉知带入生活习惯。

如果你感觉自己左右不平衡已经很严重,进行过调整却没见到效果,或者已经引起一侧身体反复受伤,那么你可以对着镜子观察一下自己的体态,看看双肩是否高低一致,有没有前后的扭转;两个肋骨的最下缘的肋骨尖是否高低一致,有没有在一个平面上;看看骨盆两侧的凸出处髂前上棘是否平行,有没有左右的扭转。

这个观察是检查我们肩膀、脊柱和骨盆是否正位。正位的情况下,我们的双肩和髂前上棘四个点会构成一个长方形,中间肋骨下缘形成的线应该平行于这个长方形的上下边。我们进行肢体动作,比如手臂上举,或者双腿下蹲,这个长方形应该保持原来的形状,不发生形变。发生形变,意味着我们在肢体移动时,应该发力的深层核心稳定肌群部分没有收缩,此时我们在使用身体浅层的运动肌肉群来完成动作,也就是发生了代偿性调节。

人左右阴阳不平衡咋调节(左右两边不平衡怎么办)(2)

肌筋膜前深线上的主要深层肌肉

左右不平衡为什么要看深层核心稳定肌群是否正常启动?因为只有动作从最贴近骨头的核心稳定肌肉发起,而不是远离骨头的运动肌肉发起,我们轴向运动的圆心才能落在骨骼上,这样肩、髋、脊柱的共轴性才能保证。很多人肱骨前移、股骨前移,所以胳膊或者大腿转到某个角度就会被卡住,因为肱骨头、股骨头不是完全在关节槽内,而是偏到了关节槽一边,转到某个角度很可能会发生骨头之间的碰撞,或者某几块肌肉拉住肱骨和股骨不让它继续转动,这其实是一种保护性牵拉,防止肱骨和股骨继续转动造成脱臼,或者损伤盂唇关节的软骨。如果脊柱不是我们转动的中心,相当于我们画圆却随意移动圆心,那么我们画出来的圆自然不能重合,这时左右侧就对称不了。

这也部分回答了某些小伙伴的问题:我一边比另外一边弱/紧,我练习时多做一会弱侧/紧侧会不会有效果?如果造成弱侧/紧侧原因,是因为筋膜理论称为的螺旋线或者体侧线的肌筋膜经线不平衡,那么多做一会儿也许会有效。但如果是深层核心稳定肌肉不启动表层运动肌肉代偿造成的不平衡,那么多做也没用,因为问题出在动作模式上,你需要的是固定圆心,找到从脊柱或者骨骼发力,才能达到两侧平衡的目标。

人左右阴阳不平衡咋调节(左右两边不平衡怎么办)(3)

体侧线和螺旋线

关于如何加强深层核心肌群的练习,悉达之前就已经讲过,这些深层核心肌肉都是没有方向性的小肌肉,往往只连接一个关节,因此练习基本是仰卧或者俯卧的简单动作,依据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方法,Tao老师的答疑视频中就介绍过找到肩胛骨觉知的动作和找到髋部觉知的动作,都是很好的参考。

另外悉达认为有用的练习方式,就是在瑜伽体式练习中找到对立的力量,并把这个力量整合到体式中。比如,主要是向上的动作要找到向下的力量,主要是向前的动作要找到向后的力量,主要是向左的动作要找到向右的力量,主要是向内捆绑的动作要找到向外舒展的力量等等。说起来好像很玄妙,实际上不复杂,只不过想要做到位很难。以拜日A举例,ekam吸气双手上举,双手好像拉着一根踩在脚底的弹力带,dvi呼气身体前屈,这根弹力带现在从脚底沿着腿后侧、后背经过肩部一直到手里,tri吸气抬头,这根弹力带还在身后……如果你认真观想有一条弹力带在,那么每个动作就不会一下甩到位,你要发力对抗来自弹力带的阻力,因此能体会到内核心肌肉的自动启动。

这个办法就是利用身体深层稳定肌的前馈机制,用意念让它启动,深层稳定肌靠近骨骼,没有方向性,它的收缩不会影响关节位置,反而可以有效稳定关节。这个寻找对立力量的练习,关键之处在于找对意念中弹力带的方向,并把它融入到呼吸和动作的配合中去。另外也不能过于追求动作深度,当你追求动作幅度时,很可能是浅层运动肌肉处在紧张僵硬的状态,把身体锁死,此时觉知下降,代偿效果已经发生,前馈作用就无法实现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这种练习,你会发现,虽然这个练习不追求动作幅度,但你的动作空间反而会变大,由此减少自己的左右不平衡现象。

再往深说一点,瑜伽的目的之一就是追寻平衡,瑜伽要整合物质/prakriti和意识/purusha的对立,要整合身与心的对立,要整合左脉/Ida Nadi和右脉/Pingala Nadi到中脉/Sushumna Nadi,通过中脉直接连接对立两极,达到平衡,实现完整合一。

我们身体左右平衡的问题,在传统哈他瑜伽理论看来,是左脉和右脉平衡的问题。左脉对应的是左侧身体,左脉的尽头是左鼻孔,右脉对应的是右侧身体,右脉的尽头是右鼻孔。因此,传统哈他瑜伽运用左右交替呼吸法/ Nadi Shodana的办法来平衡左脉和右脉。采用调息的方法要求你能放松下来,身体有更敏锐的觉知,能坐住专注于呼吸的进出。可以采用先做一侧调息几分钟,体会该侧身体的改变,再做另外一侧的方式。关于左右交替呼吸法很简单,悉达就不具体介绍了,不知道的自己搜下。

哈他瑜伽理论认为,左脉掌管我们的记忆力,又连接着潜意识。右脉掌管理性逻辑性的思维和行动力,连接超意识。因此有使用左脉的人偏向感性内向,使用右脉的人偏向理性控制的说法。可以说,身体的左右不平衡,是自身性格和气质的外化显现。所以平衡身体的左右侧,也是在平衡我们的性格和气质特征,平衡我们的思维习惯。反过来,我们改善心意,改变性格特质,即精微身改变,也能带来更平衡的粗重肉身。身心互相影响,这恰好说明了瑜伽能把身心对立整合为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