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创作大赛#中国的民间流传着很多俗语,这些俗语都是来自前人总结出的生活经验,有很多读起来朗朗上口,至今也在很多地方流传,这些俗语涵盖了吃穿用住行,以及与人交往的礼节等方方面面,至今在农村很多地方都会被人提起。

民以食为天”,农村的很多俗语都跟吃有关,比如这句“羊不姜,鸡不豆,鱼不粉”经常被一些人提起,而且实际烹饪过程中也很少有人如此搭配,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符不符合烹饪原理?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说。

“羊不姜,鸡不豆,鱼不粉”,是什么意思?

一,“羊不姜”

羊不姜鸡不韭(俗语羊不姜鸡不豆)(1)

我在烹饪上课学习时,教面点的老师给我们上课时就提到过这句话,意思是在调制羊肉馅料时不要搭配生姜,因为生姜和羊肉都是属于热性食材,而且制作羊肉馅时加生姜会使羊肉的腥膻味加重,并且饭店里大规模制作羊肉馅,生姜加到羊肉里时间一长会影响羊肉的鲜味。

羊不姜鸡不韭(俗语羊不姜鸡不豆)(2)

羊肉是特别鲜美的食材,一般新鲜的羊肉为了品尝其原汁原味,烹制时讲究的是做减法,没有必要添加太多的调味料来掩盖羊肉的鲜味。

不过“羊不姜”这句话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现在很多羊肉都是冷冻的或冰鲜的,加姜去腥膻味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新鲜羊肉,姜还是不加的好,调制羊肉馅时一般都会选择葱姜花椒水,也就是有姜味但吃不到姜。

二,“鸡不豆”

羊不姜鸡不韭(俗语羊不姜鸡不豆)(3)

鸡不豆”从字面理解就是烹制鸡肉时不能跟豆类和豆制品搭配,现实生活中确实也很少有用鸡跟豆类和豆制品搭配,这句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羊不姜鸡不韭(俗语羊不姜鸡不豆)(4)

豆类和豆制品都有一股豆腥味,鸡是比较鲜美的食材,但是鸡也有一股腥味,而且鸡肉和豆制品一样都富含蛋白质,烹制鸡肉时加豆子或豆制品确实有点画蛇添足的感觉。

烹制鸡肉讲究的就是给鸡肉如何去腥増香,一般烹制鸡肉时姜片和白芷都是非常不错的去腥増香的调料,鸡肉的成熟时间一般也比较长,它的鲜味跟豆子或豆制品的豆腥味确实不搭,因此“鸡不豆”是非常有道理的一句话。

三,“鱼不粉”

羊不姜鸡不韭(俗语羊不姜鸡不豆)(5)

东北人的鲤鱼炖粉条

鱼肉跟粉条搭配在东北和山东地区比较流行,这样炖鱼时鱼肉的鲜味融入到汤里被粉条所吸收,粉条爽滑劲道还有鱼的鲜味,吃起来特别的下饭。

不过在南方很多地方基本见不到鱼肉跟粉条的搭配,因为南方人吃鱼喜欢吃鱼的鲜味,选择的烹调方式也多以清蒸为主,这样的烹调方法自然不适合添加粉条。

鱼不粉”还有一层含义,就是在炖煮鱼类时是不能勾芡粉的,而且炖煮鱼类需要多留一些鱼汤,鱼只有浸泡在鱼汤里才更有滋味,如果炖鱼勾芡鱼汤黏糊糊的会使鱼吃起来感觉怪怪的。

羊不姜鸡不韭(俗语羊不姜鸡不豆)(6)

结语:

羊不姜,鸡不豆,鱼不粉”这句话还是比较符合烹饪原理的,因为以前羊、鸡和鱼都是比较高档的食材,很多人家一年也不过吃上几次,因此对于这样的食材自然要吃出它最原始的本味,搭配其它食材就显得有些多余了。

食物的搭配也是一个学问,农村的很多俗语之所以能够流传开来,除了朗朗上口以外,里面也蕴含了很多做事、做人的道理,“羊不姜,鸡不豆,鱼不粉”也是很有道理的一句话,只不过现在这些食材不再稀奇,所以人们喜欢多开发一些吃法而已,但是用鸡搭配豆子或豆制品的做法至今我还没有见到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