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广电-映象网】

大象新闻·映象网记者 章衡/文图 视频

梨园村位于新村镇政府驻地北2公里,春秋战国时期曾是新郑通往新密、荥阳必经之路。这里早称蒋马庄,因曾有数棵大梨树,村上蒋、马两姓有领戏班唱戏传统,后来被称为梨园,至今已千余年。

如今,梨园村主要经济来源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村里街道硬化、美化,路灯全部更新。村内文化广场,戏楼舞台建成投用,文艺活动经常开展已常态化。

谱写富民强村的时代画卷(乡村兴话⑩梨园村)(1)

日间照料中心正在选址

5月19日,梨园村支部书记周帅和村委班子成员们还在为疫情防控的事忙碌着,此外,他们最近在推进的日间照料中心也有了新进展,地址初步选定在村东边新建好的两层小楼里。

“这排仿古建筑原来是准备用来做民宿的,内部设施完善后,照料中心能容纳全村有日间照料老人家庭需求。”5月19日,周帅指着村东边一排仿古建筑说,这个中心我们初步规划照料老人人数标不低于三十人,顺利的一个月左右时间就能投入使用。

周帅表示,“日间照料中心投用后,我们本照着政府补贴,价格亲民,服务周到的原则做好运行工作。它将成为村里有一张集体经济新名片。”

谱写富民强村的时代画卷(乡村兴话⑩梨园村)(2)

此前,属于村集体经济的新郑市洁润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每年都能创造利润30余万元。该公司已经运行数年,既充实了集体经济收入,又解决了村里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

近两年,梨园村在稳步推进落实的规划还有各自然村大、小街道全部硬化、美化。主街道,路灯全部更新。村内旧电杆、旧电线全部更换完毕,所辖居民住房外墙全部刷新并艺术化。村民改水改厕全部到位。新建了文化广场和精品戏楼舞台。村里文艺活动经常开展。公交车开进村口,确保村民出门有路、抬腿上车,目前已经全部实现。

谱写富民强村的时代画卷(乡村兴话⑩梨园村)(3)

梨园村的民间艺术

梨园,原是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梨园村的村名来历自然和戏曲有关。据梨园村中老人介绍,有种说法是梨园村又名蒋马庄,在村东有数棵大梨树,树荫一片片如同大梨树园一般,村上蒋姓、马姓两家祖上都有领戏班子唱戏的传统,村内以唱戏营生,养家糊口者众多,以唱好戏、演名角者不乏其人。

引得南来北往的行人常在这里吃饭、歇息、娱乐、交易、住宿。久而久之,人们把这个辗转停留、唱戏娱乐之处称之为梨园,梨园村因此而闻名千余年至今。

如今,为了再现梨园村戏曲文化传统,村里特意建设了戏楼舞台和锦绣戏曲文化广场,并根据梨园村的戏曲基因,把全村主要街道两旁的住房外墙全部刷新并艺术化,将之打造成戏曲文化特色街,现在,走在村里抬头戏曲文化、典型脸谱、各种乐器乐理绘画随处可见。

谱写富民强村的时代画卷(乡村兴话⑩梨园村)(4)

文艺活动常态化

据了解,当初戏台等硬件设施建好后,村里就通过各种渠道,联系戏曲名家、戏曲培训学校和游学机构入驻,目前已有不少有意向名角儿和培训机构。

按照村里原来的规划,梨园村已经举办了几届“戏曲文化节”,他们通过协调官方和民间主流,将戏曲文化资源导入梨园村,为梨园村“文化生产力”提供支持。

谱写富民强村的时代画卷(乡村兴话⑩梨园村)(5)

“前两年条件允许时,我们在重大节假日落地了梨园春选拔赛,邀请戏曲名家来村里表演《穆桂英挂帅》、《糊涂姻缘》等知名唱段。”周帅表示,我们长远设想的是让村里的戏曲活动常态化,并且已经通过多方努力积极落实有关规划。相信未来的梨园村会根据自身特色,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发展潜力,按照上级部门乡村振兴有关文件要求,因地制宜的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让梨园村发展越来越好。

责编:杨薇薇

本文来自【河南广电-映象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