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 吴邵萍,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共建措施有待加强?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共建措施有待加强(建立家园互信需深耕细作)

共建措施有待加强

作者: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 吴邵萍

家园共同体是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标,由幼儿的家庭成员及其相关教养人员、幼儿园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组成的不断建构的群体。家园共同体的各方,都承担着研究幼儿教育的规律和方法,促进幼儿发展的责任。建立家园共同体,是所有幼儿园都力争做好的事,但在实践中大家都感觉困难重重。

我园在对家园共同体这一课题近20年的研究中发现,一切矛盾的产生都是因为幼儿园和家长沟通不足、不当,没有让家长获得信任园方的“证据”,致使家长对幼儿园工作不了解、不理解、不认同。

建立信任感,是家园共同体建构过程中最难的一环,即让家长相信园方的专业思想、专业能力、专业行为,相信园方不会损害幼儿利益。家园共同体建构的过程就是家园双方建立信任感的历程。

园所工作规范是根本

幼儿园工作要做到岗岗规范、环环规范

要建立家园共同体,幼儿园各层面的规范是根本,即教师和幼儿园要遵守教育行业应有的行为准则,严守职业规范。

首先,在日常工作中,所有教育人员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规范。如某年轻教师亲切地叫一个比较胖的孩子“小胖墩”,结果孩子回去告诉家长后,家长很生气地指责教师不尊重孩子人格。当时,教师很委屈,认为自己只是出于对孩子的喜爱,并没有侮辱的意思。诸如此类的事情告诉我们,幼儿园各岗位人员,无论是与幼儿还是与家长互动,都不应有丝毫懈怠,谨言慎行应成为所有教育人员的自觉意识。

其次,全面规范幼儿园各岗位、各环节工作,且这种规范是让家长在与园方的日常接触中能够看到、听到、感受到、体验到的。如幼儿园的伙食管理涉及采购、验收、烹调、餐具消毒、分发、进餐管理等多岗位多环节。从后勤管理部门确定供货商到送货、验货、对账,从厨房工作人员择菜、洗菜到切菜、烧菜,从保健医生指导厨房人员将烧好的饭菜汤分装、称量到保育人员送到班级,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餐前准备到进餐、餐后管理等,都要规范,且这种规范可以让家长直接参与其中,亲历规范管理各环节。

我园始终坚持让家长全程参与伙食管理。不仅请家长每周一定期来园验收本周所有食材配料,查阅幼儿伙食账目,而且欢迎家长随时来园参与验收食材或到食堂观看工作人员操作。除此之外,幼儿园还让家长自愿报名参加幼儿园总值班,家长跟随当日总值班者,从幼儿早上入园到下午离园,全天在全园各班、各处、各岗巡视、检查,并在当天结束后,向管理者面对面反馈,同时给幼儿园提供书面意见和评价。

全面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使家长能随时发表意见,感受幼儿园管理的规范、透明和管理者的用心、用情、用智等。家长建立了对幼儿园的信任感,自然会减少矛盾纠纷。即使出现问题,家长也会采取理解态度,与园方共同商讨办法。

对家长持续引领是常态

对家长进行理念引领、专题引领及个别引领

幼儿园是家园共同体建构的主动方,引领家长是幼儿园不可推卸的责任。幼儿园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常态化地主动引领家长,提升其对科学育儿、幼儿园教育及管理理念等的认识。

幼儿园要认识到,对于家长的引领工作从招生时与家长第一次见面就开始了。幼儿园不仅在招生简章上写明了办园理念,新生家长会上也会重述办园理念、管理及教育理念,而且管理人员还需要与家长一对一面对面交流,从而让家长体会到幼儿园对他们的重视,促使家长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幼儿园的理念,感受管理者的用心。

引领家长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分专题、分阶段循序渐进地持续引领。如我们围绕本园开放性课程如何发展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对家长进行了持续引导。我们从小班就开始围绕“幼儿有自主学习行为吗”“什么情境下幼儿会出现学习行为”“成人怎么做才能提升幼儿学习兴趣”等主题,展开家园共同体建构。通过专家系列讲座、对幼儿学习活动观摩与研讨、小型座谈会、家长预约一对一交流等,让家长与专家、幼儿、教师及其他家长互动。经过三年持续引领,家长充分了解了幼儿学习发展的规律,也学会了在家庭中如何给幼儿有针对性的支持。

家长既有阶段性共同问题,也有个体性问题,园方和教师应在与家长的日常沟通中及时准确地捕捉家长关注的问题,并给予有效的引领。

如小班入园时,一个孩子总是在来园时牵着妈妈的手不放,哭闹着说不上幼儿园。但当妈妈离开后,孩子情绪很快就恢复了,妈妈来接时还不愿离园。刚开始,孩子妈妈非常焦虑。教师请她快速离开,她不听,每天都和孩子商量:“不要哭,妈妈一定会第一个来接你……”于是,教师就和这位家长沟通,告诉她幼儿入园焦虑的一般原因和差异性原因,并具体分析孩子焦虑的可能原因,请她配合,先试试教师的策略,如果不行再调整。家长同意了,第二天家长把孩子带到班级门口就离开了。教师直接带孩子进入游戏区玩,孩子情绪很快稳定了。教师拍了视频立刻发给家长。家长看到后,非常感动,终于放心了,对教师也产生了信任感。正是教师持续对孩子关注,并及时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园情况,加之运用数字化手段,才消除了家长的焦虑和对教师不适当的猜忌,使双方解除了信任危机。

与家长沟通要有智慧

要让家长感受到园方的诚恳态度,不打官腔、不推脱责任

当家园产生冲突,比如幼儿受伤时,除了启动应急预案、按照规范流程操作外,园方智慧地与家长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园方要向家长表达歉意,表达对幼儿受伤后的心疼和难过,及期望幼儿尽快恢复的心情,愿意尽一切努力帮幼儿恢复的态度和举措,让家长感受到园方的诚意。比如幼儿脸部受伤,园方分管领导和教师不仅要陪家长、幼儿到医院治疗,还要帮忙找高水平医生为幼儿处理伤口,尽最大努力减少可能留下的疤痕,减轻家长的担心和焦虑等。在幼儿受伤后,教师不仅要第一时间去看望幼儿,且在幼儿休养过程中要常关心、看望幼儿,了解其恢复情况,并有计划地对其进行个别辅导。幼儿园也要安排相关人员去慰问幼儿和家长,让家长感受到园方对事件的重视。

其次,事件发生后,管理者要第一时间到事发现场,调查事件经过,准确还原事件发生的情景。这样做不仅能体现出园方对事件的了解程度,让家长感受到园方对事件的重视程度,而且是确定事件责任方的依据。如在园期间幼儿发生冲突或受伤等事件的处理,幼儿园一定要详细调查确认事件发生的原因、地点和幼儿受伤的具体状态。若是因跌倒而受伤,要确认是自己跌倒的,还是他人碰撞的。若是他人碰撞的,怎么碰撞的?跌倒时是什么状态?……教师要将事件发生场景在全体幼儿面前还原,让幼儿了解事件是如何发生的,并能准确描述。家长来园时,教师也要向家长准确叙述事件发生的全过程,以保证家庭中全体成员都清晰事件发生的始末,避免因为他人不准确的转述引发激动情绪或因理解不准确而产生误会。

再其次,园方要做到既不推卸责任也不包揽责任,尊重事实,并自然表述相关证据,如事件发生时其他幼儿的证言、园里监控录像截取等。当然,在向家长表述时,要让家长感受到自然真实,不强势、不打官腔、不推脱责任。

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感是幼儿园所有人员个人价值观、态度、情绪、个人魅力与家长交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幼儿园里所有人的一言一行、每时每事、各岗各环都是在向家长提供值得信任的“证据”,它需要全体人员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地严守规范,始终不渝地为幼儿健康发展做到最好。唯有如此,才能获得家长的信任,家园共同体才能真正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