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会忘记所学知识(初中生多在初二下学期)(1)

当孩子进入初中,许多家长发现,原本听话懂事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叛逆了,并且心思敏感、脆弱,遇事多疑又不愿向家长倾诉,甚至学习成绩欠佳、行为习惯不良,一天比一天消沉……初中是一个人成长的少年期,当家长发现孩子遇到以上诸多问题时,应该如何应对?

在近日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中学举办的现代教育大讲堂上,资深家庭教育专家、北京市关心青少年协会副会长冉乃彦带来了一场题为“初中学生的习惯养成和自我教育”的讲座,针对这些问题为家长答疑解惑。

初中是危险逆反期更是最佳塑造期

人们习惯认为,当孩子进入初中就是步入了传说中的“危险期”、“叛逆期”,然而,在冉乃彦看来,“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实际上初中阶段首先是一个人的最佳塑造期”。

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在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冉乃彦认为,对孩子来说初中就是这样的关键期,家长要“抓好”孩子的这段少年期。

为了说明少年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性,冉乃彦举了几例:宋庆龄在13岁时“不怕掉脑袋”也立志要跟随孙中山参加革命;

桥梁专家茅以升14岁时看到桥梁垮塌压死人后立志要修建最牢固的桥;14岁的爱因斯坦和两个同伴谈论世界新闻、科学成就,后来他们三个全部成为了科学家。

“这个时候的孩子应该明确定人生的方向了,所以在座的家长,要注意引领自己的孩子。”接下来,冉乃彦提醒家长仔细思考以下几点。

首先,初中阶段是孩子的少年期,是他们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学会独立,而且比较逆反,家长、老师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常来源于此;

其次,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半成熟”的,既有独立成熟的一面,又限于经验年龄独立不起来。由此,这也造成了初中时期是家庭教育最困难的时期。

“初中三年,家长一定要下足功夫,把问题妥善解决好,让孩子顺利发展。”冉乃彦说。

真正的教育要激发孩子学会自我教育

“您老是教训孩子,效果不一定好,而应该激发孩子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反省自己,这样才能进步。”

冉乃彦说,人的发展受到遗传、环境、教育等多方面的影响,但决定性因素还看这个人能否学会自我教育,“当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增强后,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

他指出,目前许多家庭在教育孩子上存在四个“过多”问题:满足过多、照顾过多、保护过多、禁止过多。

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孩子的能力不足。

冉乃彦经常通过微博、博客、QQ等同家长进行交流,最后他和家长们得出一个普遍适用的重要结论:“孩子的情况就是家长的反应问题,我们家长要变了,孩子就能变。”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能够激发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冉乃彦引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告诫家长,“我们都是外因,成长还要靠孩子自己”。

冉乃彦曾经参与某小学的教学实验,体育课上,让孩子轮流相互照顾,“端水、扇风,有求必应”。

结果是,有家长打电话给班主任反应自己的孩子回家以后“特别有孝心,做了好多家务事”。

冉乃彦认为,这就是一个激发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典型,体会到照顾别人辛苦的孩子终于理解了在家父母照顾自己的不易,才有了这样的转变。

“当孩子想自己变得更好,更健全,这就是自我教育。”冉乃彦说。

教育后进生不妨“哪壶开窍了提哪壶”

众所周知,在校园内有一个群体叫做“后进生”,一般指那些学习不好、不遵守纪律、行为习惯又差的学生。

对待后进生,许多家长常常缺乏耐心,甚至“破罐破摔”、被动放弃。

“如果家长对孩子失去信心,他孩子就真的完了。”

在冉乃彦看来,“恨铁不成钢”、对孩子恶语相加是不可取的,而要去发自内心地去鼓励他们,因为只要教育适当“后进生不会永远是后进生”。

有句俗语讲,“哪壶不开提哪壶”,家长再教育孩子方面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学着用优点去改缺点,“哪壶开了提哪壶”。

冉乃彦举例说,曾经有个初中后进生,爱写文章,把自己写的一篇一万字的文章拿给老师看,起初被奚落了一番,后来换了老师,得到了鼓励。

后来,而他也从此发愤图强考上了重点大学,现在已经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家长要做显微镜、号角、镜子、灯塔,引领孩子的人生成长。”冉乃彦说,孩子的心理发展有一定规律,多数是在初二的下学期才“开窍”。

说到这里,他特别提醒初一家长:“所以您还得至少熬一年多,有些孩子不是立刻就开窍的,而一旦开窍两三天就能变一个人”

小时“抓小不抓大”长大“抓大不抓小”

不久前,冉乃彦曾随中国代表团造访苏霍姆林斯基的小学母校(小学),注他留意到这所学校门口的有这样一段标语是:“爱自己的父母”。在他看来,小学生年龄还小,口号式标语并不适用。

由此,他谈到某个家长的话带给自己的启发:当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要从细小处培养他们的习惯;

当孩子长大了,就要从人生观、价值观这些方面去引导,“有的家长到了高三孩子抓刷牙洗脚这样的生活琐碎,这显然不行”。

谈起习惯,冉乃彦提醒家长们首先要弄清概念,什么是习惯?习惯就是“该起床就起床,不费劲,该刷牙就刷牙,很自然”。

虽然培养习惯尤其重要,但是要注意引导孩子自己养成习惯,特别是思维习惯。

学习上,许多孩子不得要领常常事倍功半,比如,老师上课讲到重点的时候经常习惯性的重复,而这时他们却在走神。

这个影响效率的毛病应该如何纠正?冉乃彦建议家长回家告诉孩子,采取一些警示性的标语贴在桌面上,“人都有惰性,没有自我监督想改变坏习惯很难”。

生活中还有种普遍现象:当孩子回到家,许多父母习惯于密切监督着他们进行学习,导致孩子丧失了学习兴趣。

对此,冉乃彦建议,不妨采取互动游戏的方式,比如文字游戏“一个口加两笔组成什么字?”他冉乃彦说自己曾在某初一班级找到41个字,“你们家长回家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如果能找到42个就打破记录了”。

【现场互动】

Q:当孩子对异性产生好感怎么办?

A:首先,这是正常的现象,不要粗暴对待,而要试着理解并引导孩子。初中生还不懂什么是爱情,多停留在模仿甚至胡闹的层面。

因此,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参加有异性在内的集体活动,因为只有从小进行正当的爱情教育,孩子长大后才能正常谈恋爱,组建家庭。

Q:为什么孩子上初中以后不爱搭理父母了?

A:原来孩子最相信父母,上了初中他们发生了转移,重点联系对象成了同学。

这个时期,父母不要总是高高在上地教训孩子,要注意与孩子平等相处,甚至有些问题可以请教孩子。

根据我的调查,等孩子到了高一、高二明白事理后,又会回到父母身边。

Q:为什么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A:其实,学习是孩子的天性。学习动机是分层的,兴趣是表面,深层动机源自成就感。作为家长,要一点一滴慢慢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成就感,从小处着眼多鼓励孩子,先让他们尝到甜头,慢慢进步,情况就会好起来。

我是世界记忆大师汤老师

如果您的孩子记忆力不好、学习靠死记硬背、很努力但成绩不理想......

那么请加QQ/554331871(长按复制),或关注微信公众平台:danaoxs(或微信搜索:最强大脑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