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沉入桩施工沉入桩所用的基桩主要为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桩和预应力混凝土桩断面形式常用的有实心方桩和空心管桩两种管桩(包括普通的和预应力的)一般由工厂以离心成型法制 成沉入桩的施工方法主要有:锤击沉桩、振动沉桩、射水沉桩以及静力压桩等这里介 绍锤击沉桩的施工方法,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桩基础施工方案?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桩基础施工方案(36讲义桩基础施工技术)

桩基础施工方案

一、沉入桩施工

沉入桩所用的基桩主要为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桩和预应力混凝土桩。断面形式常用的有实心方桩和空心管桩两种。管桩(包括普通的和预应力的)一般由工厂以离心成型法制 成。沉入桩的施工方法主要有:锤击沉桩、振动沉桩、射水沉桩以及静力压桩等。这里介 绍锤击沉桩的施工方法。

1. 概述

锤击沉桩一般适用于中密砂类土、黏土。由于锤击沉桩依靠桩锤的冲击能量将桩打入土中,因此一般桩径不能太大(不大于0.6m),入土深度在40m左右,否则对沉桩设备要 求较高。沉桩设备是桩基施工的质量的关键,应根据土质、工程量、桩的种类、规格、尺寸、施工期限、现场水电供应等条件选择。

2. 施工要点

(1) 沉桩前,应对桩架、桩锤、动力机械等主要设备部件进行检査;开锤前应再次检查桩锤、桩帽或送桩与桩的中轴线是否一致;锤击沉桩开始时,应严格控制各种桩锤的 动能;用坠锤和单动气锤时,提锤高度不宜超过0.50m;用双动气锤时,可少开气阀降低 气压和进气量,以减少每分钟的锤击数;用柴油机锤时,可控制供油量以减少锤击能量; 如桩尖已沉入到设计标高,但沉入度仍达不到要求时,应继续下沉至达到要求的沉入度为止。沉桩时,如遇到沉入度突然发生急剧变化;桩身突然发生倾斜、移位;桩不下沉,桩 锤有严重的回弹;桩顶破碎或桩身开裂、变形;桩侧地面有严重隆起等现象时,应立即停止锤击,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2) 沉桩过程中应注意:桩帽与桩周围应有5 - 10mm间隙,以便锤击时桩在桩帽内可作微小的自由转动,避免桩身产生超过许可的扭转应力;打桩机的导向杆应予固定,以便施打时稳定桩身;导向杆设置应保证桩锤上、下活动自由;预制桩顶面应附有适合桩帽大小的桩垫,其厚度视桩垫材料、桩长及桩尖所受抗力大小决定;桩垫破碎后应及时更换;选用的桩帽,应将锤的冲击力均匀分布于桩顶面。

3. 锤击沉桩的停锤控制标准

(1) 设计桩尖标高处为硬塑黏土、碎石土、中密以上的砂土或风化岩等土层时,根据贯人度变化并对照地质资料,确认桩尖已沉入该土层,贯入度达到控制贯入度。

(2) 当贯入度已达到控制贯人度,而桩尖标高未到达设计标高时,应继续锤入0.10m 左右(或锤击30 ~ 50次),如无异常变化即可停锤;若桩尖标高比设计标高高得多时,应 报有关部门研究确定。

(3) 设计桩尖标高处为一般黏土或其他松软土层时,应以标高控制,贯入度作为校核。当桩尖已达设计标高,而贯入度仍较大时,应继续锤击,使其接近控制贯入度。

(4) 在同一桩基中,各桩的最终贯入度应大致接近,而沉入深度不宜相差过大,避免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如因土质变化太大,致使各桩贯入度或沉桩深度相差过大时,应报有关部门研究,另行制订停锤标准。对于特殊设计的桩,当桩尖标高比设计标高高或低时(如拱桥的桥台桩等),应按设计要求处理。

从沉桩开始时起,应严格控制桩位及竖桩的竖直度或斜桩的倾斜度。在沉桩过程中, 不得采用顶、拉桩头或桩身办法来纠偏,以防桩身开裂并增加桩身附加弯矩。

二、钻孔灌注桩施工

1. 钻孔灌注桩的特点

钻孔灌注桩桩长可以根据持力土层的起伏面变化,并按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的最不利内力组合配置钢筋,钢筋用量较少,便于施工,故应用较为普遍。

2. 钻孔灌注桩施工的主要工序

钻孔前应先布置施工平台。当场地为浅水时,宜采用筑岛法施工。筑岛面积应按钻孔方法、机具大小等要求决定,高度应高于最高施工水位0.5 ~ 1.0m。当场地为深水时,可采用钢管桩施工平台、双壁钢围堰平台等固定式平台,也可采用浮式施工平台。平台须牢靠稳定,能承受工作时所有静、动荷载。

钻孔灌注桩施工的主要工序有:埋设护筒、制备泥浆、钻孔、清底、钢筋笼制作与吊装以及灌注水下混凝土等。

1) 埋设护筒

护筒能稳定孔壁、防止坍孔,还有隔离地表水、保护孔口地面、固定桩孔位置和起到钻头导向作用等。

护筒要求坚固耐用,不漏水,其内径宜比桩径大20 ~ 40cm。 一般常用钢护筒,在陆上与深水中均能使用。

护筒高度宜高出地面0.3m或水面1.0 ~ 2.0m。当钻孔内有承压水时,应高于稳定后的 承压水位2.0m以上;当处于潮水影响地区时,应高出最高施工水位1.5 ~ 2.0m,并应釆取 稳定护筒内水头的措施。

护筒埋置深度应根据设计要求或桩位的水文地质情况确定,一般情况埋置深度宜为 2~4m,特殊情况应加深以保证钻孔和灌注混凝土的顺利进行。有冲刷影响的河床,应沉入 局部冲刷线以下不小于1.0~1.5m,护筒连接处要求筒内无突出物,应耐拉、压,不漏水。

旱地、筑岛处护筒可采用挖坑埋设法,护筒底部和四周所填黏质土必须分层夯实。水域护筒设置,应严格注意平面位置、竖向倾斜、倾斜角(指斜桩)和两节护筒的连接质量均需符合要求。沉入时可采用压重、振动、锤击并辅以筒内除土的办法。

护筒中心竖直线应与桩中心线重合,除设计另有规定外,平面允许误差为50mm,竖直线倾斜不大于1%,干处可实测定位,水域可依靠导向架定位。

2) 泥浆制备

钻孔泥浆由水、黏土(或膨润土)和添加剂按适当配合比配制而成,通过泥浆搅拌机或人工调和,贮存在泥浆池内,再用泥浆泵输入钻孔内。钻孔泥浆具有浮悬钻渣、冷却钻头、润滑钻具,增大静水压力,并在孔壁形成泥皮,隔断孔内外渗流,防止塌孔的作用。

钻孔泥浆的性能指标可根据钻孔方法,地质情况具体选用。对大直径或超长钻孔灌注桩,泥浆的选择应根据钻孔的工程地质情况、孔位、钻机性能、泥浆材料条件等确定。在地质复杂,覆盖层较厚,护筒下沉不到岩层的情况下,宜使用丙烯酰胺即PHP泥浆。

3) 钻孔

根据井孔中土(钻渣)的取岀方法不同,常用的方法有:螺旋钻孔、正循环回转钻孔、反循环回转钻孔、潜水钻机钻孔、冲抓钻孔、冲击钻孔、旋挖钻机钻孔。

(1) 正循环回转钻孔:系利用钻具旋转切削土体钻进,泥浆泵将泥浆压进泥浆笼 头,通过钻杆中心从钻头喷入钻孔内,泥浆挟带钻渣沿钻孔上升,从护筒顶部排浆孔排出 至沉淀池,钻渣在此沉淀而泥浆流入泥浆池循环使用。其特点是钻进与排渣同时连续进 行,在适用的土层中钻进速度较快,但需设置泥浆槽、沉淀池等,施工占地较多,且机具设备较复杂。

(2) 反循环回转钻孔:与正循环法不同的是,泥浆输入钻孔内,然后泥浆挟带钻渣从钻头的钻杆下口吸进,通过钻杆中心排出至沉淀池内。其钻进与排渣效率较高,但接长 钻杆时装卸麻烦,钻渣容易堵塞管路。另外,因泥浆是从上向下流动,孔壁坍塌的可能性 较正循环法的大,为此需用较高质量的泥浆。

(3) 冲击钻孔:冲击钻成孔灌注桩适用于黄土、黏性土或粉质黏土和人工杂填土层,特别适合于在有孤石的砂砾石层、漂石层、硬土层、岩层中使用。施工中应根据现场 地质状况,合理的选择冲击钻。冲击钻成孔一个最重要的关键点,就是泥浆护壁,护壁泥浆含沙量一定要小。泥浆的浓度可以根据试验测定或经验判断,泥浆太浓钻孔速度慢,泥浆太轻护壁容易坍塌。

开始钻进宜慢不宜快,因为护筒刃脚周围岩层要密实有个过程,需反复冲击挤压,因 为这个位置最容易穿孔。施工中注意垂直度校正,2~3m后立即校正,钻孔太深且偏差太 大只有回填重来。岩层一般是倾斜,与钻机接触面位置垂直,此处位置通过回填卵石反复冲钻,直到岩层平整,然后再继续钻进,防止卡钻、孔位倾(斜等。

施工过程中护筒及时跟进,护筒内的水头一定要保持,随时检查控制泥浆指标,不可马虎。随时检查钻机、钢丝绳等,防止掉钻;每天根据钻渣判断地质情况,做好地质柱状 图标识;钻至设计位置后通知监理一起验收,共同确定孔底地质与设计是否一致;钻孔整 个过程控制应严谨,防止刃脚穿孔、塌孔、偏孔、十字孔、卡钻、埋钻、吊钻事故发生。

(4) 旋挖钻机钻孔:旋挖钻机是一种高度集成的桩基施工机械,采用一体化设计、 履带式360。回转底盘及桅杆式钻杆,一般为全液压系统。旋挖钻机采用桶式钻斗,钻机就 位后,调整钻杆垂直度,注入调制好的泥浆,然后进行钻孔。当钻斗下降到预定深度后, 旋转钻斗并施加压力,将土挤入钻斗内,仪表自动显示桶满时,钻斗底部关闭,提升钻斗 将土卸于堆放地点。钻进施工过程中应保证泥浆面始终不得低于护筒底部,保证孔壁稳定性。通过钻斗的旋转、削土、提升、卸土和泥浆撑护孔壁,反复循环直至成孔。

旋挖钻机特殊的桶型钻斗直接取土出渣,不需接长钻杆,钻孔时孔口注浆以保持孔内泥浆高度即可,因而能大大缩短成孔时间,提高施工效率。由于带有自动垂直度控制和自 动回位控制,成孔垂直度和孔位等能得到保证。桶钻取土上提过程中对孔壁扰动较小,桶 钻周边设有溢浆孔,溢出泥浆可起到护壁作用。

旋挖钻机一般适用黏土、粉土、砂土、淤泥质土、人工回填土及含有部分卵石、碎石的地层。对于具有大扭矩动力头和自动内锁式伸缩钻杆的钻机,可适用微风化岩层的钻孔 施工。

4)成孔检査与清孔

钻孔的直径、深度和孔形直接关系到成桩质量,是钻孔桩成败的关键。为此,除了钻孔过程中严谨操作、密切观测监督外,在钻孔达到设计要求深度后,应采用适当器具对孔 深、孔径和孔的倾斜度进行检验,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清孔。

(1) 清孔的方法:有抽浆法、换浆法、掏渣法、喷射清孔法以及用砂浆置换钻渣清孔法等,应根据设计要求、钻孔方法、机具设备和土质条件决定。其中抽浆法清孔较为彻底, 适用于各种钻孔方法的灌注桩。对孔壁易坍塌的钻孔,清孔时操作要细心,防止塌孔。

(2) 清孔的质量要求:对摩擦桩,孔底沉淀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 对于直径小于1.5m的桩,≤200mm;对桩径大于1.5m或桩长大于40m或土质较差的桩, ≤300mm;对支承桩,孔底沉淀厚度不大于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50mm。清孔后的泥浆指标,相对密度为1.03 ~ 1.10,黏度为17~20Pa • s,含砂率小于2%,胶体率大于98%。

在吊入钢筋骨架后,灌注水下混凝土之前,应再次检査孔内的泥浆指标和孔底沉淀厚度;如超过规定,应进行第二次清孔,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不得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式代替清孔。

5) 钢筋笼制作与吊装

灌注桩钢筋骨架的制作、运输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制作时应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骨架的刚度,主筋的接头应错开布置。大直径长 桩的钢筋骨架宜在胎架上分段制作并编号,安装时应按编号顺序连接。

(2) 应在骨架外侧设置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垫块,垫块的间距在竖向不应大于2m,在横向圆周不应少于4处。

(3) 钢筋骨架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其变形。骨架的顶端应设置吊环。骨架入孔一般用吊机,或采用钻机钻架、灌注塔架等,起吊应按骨架节段的编号入孔。

(4) 安装钢筋骨架时,应将其吊挂在孔口的钢护筒上,或在孔口地面上设置扩大受力面积的装置进行吊挂,不得直接将钢筋骨架支承在孔底。

6) 灌注水下混凝土

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搅拌机能力,应能满足桩孔在规定时间内灌注完毕。灌注时间不得长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时间。若估计灌注时间长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时间,则应掺入缓凝剂。

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泵送机具宜采用混凝土泵,距离稍远的宜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采用普通汽车运输时,运输容器应严密坚实,不漏浆、不吸水,便于装卸,混凝土不应离析。

水下混凝土一般用钢导管灌注,导管内径为200 ~ 350mm,视桩径大小而定。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严禁采用压气试压。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应小于孔内水深1.3倍的压力,也不应小于导管壁和焊缝可能承受灌注混凝土时最大内压力P的 1.3 倍。

导管应自下而上顺序编号,单节导管作好标示尺度,导管吊装设备能力应充分满足施工要求。导管应定时进行水密试验,以确保桩基施工质量。

灌注水下混凝土时,混凝土拌合物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合,二次拌合后仍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首批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首批混凝土拌合物下落后,混凝土应连续灌注,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 ~ 6m。在灌注过程中,特别是潮汐地区和有承压力地下水地区,应注意保持孔内水头;应经常测探井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 及时地调整导管埋深。

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应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当混凝土拌合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高出一定高度,一般不小于0.5m,以保证混凝土强度,多余部分接桩前必须凿除,桩头应无松散层。在灌注接近结束时,应核对混凝土的灌入数量,以确定所测混凝土的灌注高度是否正确。

3. 灌注桩质量检验与质量标准

每根灌注桩留取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应各为3 ~ 4组。对桩身的完整性进行检验时,检测的数量和方法应符合设计规定。宜选择有代表性的桩采用无破损法进行检测,重要工程或重要部位的桩宜逐桩进行检测;设计有规定或对桩的质量有疑问时,应采用钻取芯样法对桩进行检测,当需检验柱桩的桩底沉淀与地层的结合情况时,其芯样应钻至桩底0.5m以下。

4. 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1) 强度应不低于设计强度,并按设计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 2011中的规定对桩身完整性与质量进行检验。

(2) 桩身混凝土无断层或夹层,钻孔桩桩底不高于设计标高,桩底沉淀厚度不大于设计规定。应仔细检査分析所有各桩径的混凝土灌注记录,并用无破损方法检验桩身,认 为其中某些桩的质量可疑,则应以地质钻机钻通全桩取芯样,检查该桩有无夹泥、断桩、 混凝土质量松软,并做芯样的抗压强度试验。

(3) 桩头凿除预留部分无残余松散层和薄弱混凝土层;需嵌入承台内的桩头及锚固钢筋长度符合规范要求。

在质量检查中,如发现断桩或其他重大质量事故,应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提出处理方案。在处理过程中,应作详细记录。处理完毕后,再作一次检查,认为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5. 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及预防和处理方法

1 )钢筋笼上浮这里指的是灌注桩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的现象。

(1 )原因分析混凝土在进入钢筋笼底部时浇筑速度太快;钢筋笼未采取固定措施。

(2 )防治措施

当混凝土上升到接近钢筋笼下端时,应放慢浇筑速度,减小混凝土面上升的动能作 用,以免钢筋笼被顶托而上浮。当钢筋笼被埋入混凝土中有一定深度时,再提升导管,减少导管埋入深度,使导管下端高出钢筋笼下端有相当距离时再按正常速度浇筑,在通常情 况下,可防止钢筋笼上浮。此外,浇筑混凝土前,应将钢筋笼固定在孔位护筒上,也可防止上浮。

2)断桩

断桩是成桩后经探测,桩身局部没有混凝土,存在泥夹层,或截面断裂的现象,是最严重的一种成桩缺陷,直接影响结构基础的承载力。

(1 )原因分析

① 混凝土坍落度太小,骨料太大,运输距离过长,混凝土和易性差,致使导管堵塞,疏通堵管再浇筑混凝土时,中间就会形成夹泥层。

② 计算导管埋管深度时出错,或盲目提升导管,使导管脱离混凝土面,再浇筑混凝土时,中间就会形成夹泥层。

③ 钢筋笼将导管卡住,强力拔管时,使泥浆混入混凝土中。

④ 导管接头处渗漏,泥浆进入管内,混入混凝土中。

⑤ 混凝土供应中断,不能连续浇筑,中断时间过长,造成堵管事故。

(2) 预防措施

① 混凝土配合比应严格按照有关水下混凝土的规范配制,并经常测试坍落度,防止导管堵塞。

② 严禁不经测算盲目提拔导管,防止导管脱离混凝土面。

③ 钢筋笼主筋接头要焊平,以免提升导管时,法兰挂住钢筋笼。

④ 浇筑混凝土应使用经过检漏和耐压试验的导管。

⑤ 浇筑混凝土前应保证混凝土搅拌机能正常运转,必要时应有一台备用搅拌机作应急之用。

(3 )治理方法

① 当导管堵塞而混凝土尚未初凝时,可吊起导管,再吊起一节钢轨或其他重物在导 管内冲击,把堵管的混凝土冲散或迅速提出导管,用高压水冲掉堵管混凝土后,重新放入 导管浇筑混凝土。

② 当断桩位置在地下水位以上时,如果桩的直径较大(一般在Im以上),可抽掉桩孔内泥浆,在钢筋笼的保护下,人下到桩孔中,对先前浇筑的混凝土面进行凿毛处理并清 洗钢筋,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

③ 当断桩位置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可用直径较原桩直径稍小的钻头,在原桩位处钻 孔,钻至断桩部位以下适当深度时,重新清孔,并在断桩部位增设一节钢筋笼,笼的下半 截埋入新钻的孔中,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

④ 当导管被钢筋笼挂住时,如果钢筋笼埋入混凝土中不深,可提起钢筋笼,转动导 管,使导管脱离。如果钢筋笼埋入混凝土中很深,只好放弃导管。

⑤ 灌注桩因严重塌方而断桩或导管拔出后重新放入导管时均形成断桩,是否需要在 原桩外侧补桩,需经检测后与有关单位商定。

3)桩身混凝土质量差

桩身混凝土质量差是指桩身出现蜂窝、空洞、夹泥层或级配不均的现象。

(1) 原因分析

① 浇灌混凝土时未边灌边振捣,使桩身混凝土不密实。

② 浇灌混凝土时或上部放钢筋笼时,孔壁土塌落在混凝土中,造成桩身夹泥。

③ 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掌握不严,下料高度过大,混凝土产生离析,造成桩身级配 和强度不均匀。

(2) 防治措施

① 浇灌混凝土时应边灌边振捣。

② 浇灌混凝土时或上部放钢筋笼时,注意不要碰撞土壁,造成土体塌落。

③ 认真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浇灌混凝土时设置串筒下料,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使混凝土强度均匀。

三、挖孔桩施工

在无地下水或有少量地下水,且较密实的土层或风化岩层中,或无法采用机械成孔或机械成孔非常困难且水文、地质条件允许的地区,可采用人工挖孔施工。岩溶地区和采空 区不宜采用人工挖孔施工。

挖孔桩施工现场应配备气体浓度检测仪器,进入桩孔前应先通风15min以上,并经检查确认孔内空气符合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规定的三级标准浓度限值。人工挖孔作业时,应持续通风,现场应至少备用1套通风设备。孔内空气污染物超过现行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规定的三级标准浓度限值,且无通风措施时,不得采用人工挖孔施工。

1. 挖孔桩施工的技术要求

(1 )人工挖孔施工应制订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并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 因地制宜选择孔壁支护方式。

(2) 孔口处应设置高出地面不小于300mm的护圈,并应设置临时排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孔内。

(3) 挖孔施工时相邻两桩孔不得同时开挖,宜间隔交错跳挖。

(4) 采用混凝土护壁支护的桩孔必须挖一节浇筑一节护壁,护壁的节段高度必须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严禁只挖、不及时浇筑护壁的冒险作业。护壁外侧与孔壁间应填实, 不密实或有空洞时,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 桩孔直径应符合设计规定,孔壁支护不得占用桩径尺寸,挖孔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桩孔尺寸、平面位置和竖轴线倾斜情况,如有偏差应随时纠正。

(6) 挖孔的弃土应及时转运,孔口四周作业范围内不得堆积弃土及其他杂物。

(7) 挖孔达到设计高程并经确认后,应将孔底的松渣、杂物和沉淀泥土等清除干净。

(8) 孔内无积水时,按干施工法进行混凝土灌注,并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密实;孔内有积水且无法排净时,宜按水下混凝土灌注的要求施工。

2, 挖孔桩施工的安全要求

(1 )施工前应制订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并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 挖孔作业前,应详细了解地质、地下水文等情况,不得盲目施工。

(3) 桩孔内的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安全绳必须系在孔 口。作业人员应通过带护笼的直梯进出,人员上下不得携带工具和材料。作业人员不得利用卷扬机上下桩孔。

(4) 桩孔内应设防水带罩灯泡照明,电压应为安全电压,电缆应为防水绝缘电缆, 并应设置漏电保护器。

(5) 施工现场应配备气体浓度检测仪器,进入桩孔前应先通风15min以上。人工挖孔 作业时,应持续通风,始终保持孔内空气质量符合相关要求;孔深大于10m时,必须采取机械强制通风措施。

(6) 孔深不宜超过15m,孔径不宜小于1.2m。孔深超过15m的桩孔内应配备有效的通信器材,作业人员在孔内连续作业不得超过2h;桩周支护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护壁上 的爬梯应每间隔8m设一处休息平台。孔深超过30m的应配备作业人员升降设备。

(7) 孔口应设专人看守,孔内作业人员应检查护壁变形、裂缝、渗水等情况,并与孔口人员保持联系,发现异常应立即撤出。

(8) 桩孔内遇岩层需爆破作业时,应进行爆破的专门设计,且宜釆用浅眼松动爆破法,并应严格控制炸药用量,在炮眼附近应对孔壁加强防护或支护。孔深大于5m时,必须采用电雷管引爆。桩孔内爆破后应先通风排烟15min并经检査确认无有害气体后,施工 人员方可进入孔内继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