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文学历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就在于它独特的叙事结构,把一大批英雄人物有条不紊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其中,作者巧妙运用“旁逸侧出,因文生事”的艺术转折结构推动故事的发展。这一独特的写作手法,是同时期其他的优秀文学作品所并不具备的。本文就简单探讨一下这种经典的转折结构为《水浒》故事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以及这种艺术结构对金庸作品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水浒传》出场人物众多,人物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神态各异。如果按照王庆、史进、鲁智深、林冲这些人物依次出场,平铺直叙到底的写法,就无法突出英雄之间的主次差异,也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和对推动剧情发展感觉迟钝,小说也就不可避免的落入俗套。
因此,作者用了一招前所未见的转折方式,在《水浒传》第四十八回作者写到《一丈青单捉王矮虎宋公明两打祝家庄》,这一篇章。按道理,接着是继续写"三打祝家庄"。但是,作者把笔锋一转,离开祝家庄,去写登州"解珍解宝双越狱,孙立孙新大劫牢"的情节去了。
表面看来,好象是作者横生枝节,离开了中心事件,其实正是为第五十回的宋公明三打祝家庄作了有力的铺垫。因此,它是三打祝家庄这一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第四十九回看似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其实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从毛太公为抢夺猎户解珍、解宝打老虎的功劳而诬赖陷害的劣迹的描写中,揭露当地土豪恶霸的无耻嘴脸,继而展现了顾大嫂的侠义心肠和有勇有谋,组织得力的情节。同时也交待了孙立、孙新、解珍、解宝、邹渊、邹润、乐和及顾大嫂上梁山的原因和经过,这种鲜活的表现方式给人以十分深刻的印象。
有意思的是在《水浒》中,这种旁逸侧出,因文生事的结构艺术绝不是仅"三打祝家庄"一例。
在梁山义军为救柴进打高唐州时,忽然引出了第五十三回的"戴宗智取公孙胜,李迪斧劈罗真人"的趣事。在攻打曾头市的两次战斗之间,穿插引入了"智赚玉麒麟"、"燕青救主"、"石秀劫法场"、"兵打北京城"、"智取大名府"、以及赚关胜、擒索超等七回的内容。
真是大故事套小故事,可谓波澜迭起,酣畅淋漓。这种旁逸侧出,因文生事的艺术结构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艺术容量,而且使故事情节极尽峰回路转、破云诡谲之妙,给读者增添了无限的艺术情趣。
金圣叹说这种写作方式是:"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
也就是说这种旁逸侧出,因文生事的艺术结构虽然运用的十分巧妙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随心所欲,无中生有地胡乱编造的滥用。那么运用这种转折技巧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旁逸侧出的故事要服从于主线故事的需要虽然这些故事有它自己的主题、人物和结构形式,既有它自己的独立性,但它和每个大事件又是紧密相连的,不可分割的。
二、这种旁逸侧出、因文生事的艺术构思必须合乎艺术规律
《水浒》作者在这个问题上是处理得相当好的。比如说为了让公孙胜回到梁山义军中来,以高巧的法术斗败高廉,救出柴进,而所有围绕卢俊义的故事描写,又是和宋公明的夜打曾头市以报史文恭的一箭之仇的这一目的密切相关。故事虽情节不同,但都写得合情合理,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表现了作者在安排情节结构方面高巧的艺术才能。
三、旁逸侧出的故事可以说是串联在每个大背景下的小故事,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个艺术整体为了破解连环马阵,就很自然地引出了时迁盗甲,赚徐宁上山的故事,既合乎生活的真实和战争的规律,又旁逸有因,侧出自然,富有逻辑性,合乎艺术的真实,这种独到的写作技法为后世许多文学作品巧妙推进故事,形成层次分明的递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金庸的小说中就巧妙地运用了这种转折手法
最为典型的是《倚天屠龙记》,在六大派围攻光明顶的紧张时刻,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战争场面的紧张刺激和正邪之间的较量。他从峨眉派一行人入手,通过五行旗惨烈的战斗方式,揭露开本次大战的冰山一角。接下来六大派的其他武林高手是如何攻入光明顶的,白眉鹰王如何施展精妙的"鹰爪功"力敌六大派高手的,我们统统没有看到。
读者跟着张无忌和小昭追赶成昆进入地道迷宫里去了。在地道中张无忌机缘巧合的学会了"乾坤大挪移",等到他学成后推开石门,光明顶上已经唱起"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的悲歌,一场大战基本已经进入尾声了。
这种叙事转折与水浒的转折同出一辙。金庸以围攻光明顶为主线让读者从腥风血雨的武林纷争中,成昆单指败六魔的紧张情节中透出一口气来,让读者跟随张无忌揭开一段尘封往事。
外界杀声震天,风雨飘摇。而读者却被牢牢的吸引在张无忌修炼"乾坤大挪移"的过程中,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叙述方式,让读者获得强烈的代入感和情感的满足感。当张无忌终于推开石门的时候,读者也跟着产生了一种脱胎换骨重见天日的感觉。
既为张无忌的合理出场做了铺垫,又为将后面力敌六大派高手的情节推向另一个高潮。这个转折让人物没有趋于扁平化,而是用内在的心理动机和行为逻辑推动剧情,为角色的塑造骨血丰满、人情味十足,使观众产生共情效应。
白羽点评:作为常年与文字打交道的人,作品要想要描摹世间百态,涤荡心智、鼓舞人生,同时又要远离僵硬、夸张、拙劣的写作技巧和让小说情节或作品显得纵横开合,扑朔迷离,就要在大场面与小技巧之间寻找平衡点。这种旁逸侧出,因文生事的技巧可以使小说结构更富于变化,使情节既显得生动明快,又使矛盾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同时还不会让读者产生头晕目眩的阅读障碍。这就要求作者必须从夯实文本的基础工作做起,才能写出富含艺术魅力、精神营养和思想内涵的优秀作品来。
除此之外,受到《水浒传》写作技法影响的作品还有古龙、琼瑶、陈忠实的《白鹿原》、二月河的《康熙大帝》等作品也深受启发。如果有发现,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