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的推文主题是“赞美/夸奖”。

谈到“赞美”“夸奖”,这似乎是幼儿园、小学才会谈论的话题,大学还有必要谈吗?换句话说,父母的赞美和夸奖对大学生而言还重要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两档综艺节目中嘉宾的即时发言:

“因为我爸从小不夸我,到今天为止我依然觉得我不配让别人喜欢我。”

“爱情那么美好,我那么憧憬,但绝对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从来没有听到我爸夸过我,我有一个小心愿,就是想听我爸当面夸我一次。”

“我爸从来不表扬我,他总觉得我做得还不够。”

“我父母从来不在面前表扬我,但他们会在别人面前表扬我。”

夸奖孩子鼓励孩子的方法(让孩子更好的健康成长)(1)

或许你觉得综艺节目的发言有一定的表演性,那不妨来做个调查吧,看看正在阅读本文的你的同龄人都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1.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当面赞美/夸奖过你吗?

A夸夸是常态 B很少会这样 C记忆中从来没有 D听到过背后的夸奖/别人的转述

2.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妈妈当面赞美/夸奖过你吗?

A夸夸是常态 B很少会这样 C记忆中从来没有 D听到过背后的夸奖/别人的转述

3.现在的你希望得到爸爸当面的赞美/夸奖吗?

A当然希望 B无所谓 C太羞耻了,不要了

4. 现在的你希望得到妈妈当面的赞美/夸奖吗?

A当然希望 B无所谓 C太羞耻了,不要了

或许是幸存者效应的影响,我听到了很多同学对于这一问题的肯定回答,看到了他们对于父母、老师、同学的夸奖的期待,这里面不乏一些被认为很优秀的同学。是的,有些“别人家的孩子”也在期待夸奖。

夸奖一下孩子有那么难吗?

是的!

不当面夸奖似乎是中国家庭的常态。一方面,“谦虚”的传统美德约束了家长夸奖的表达,好像表扬一下就不能培养孩子谦虚的优秀美德了,好像夸奖一下孩子就飘了、就要骄傲了、就会不努力了……但一次、两次、三次,约束多了却成了过度的束缚。

另一方面,情感表达似乎是很多国人的“难题”,父母很少会直接表达“爱”,更多的是在通过表达自己很辛苦、为孩子付出很多来隐晦地表达对孩子的爱;很少会直接说“你做得很好”,甚至在别人夸奖的时候还会说“没什么,做得还差得远呢”,更多的是在心里默默地竖起了大拇指、笑成了一朵花。“严父慈母”“家长的权威”的传统印象更是束缚了家长(尤其是父亲)的情感流露,生怕破坏了在孩子心中的高大、威严,生怕对孩子太过溺爱。

夸奖孩子鼓励孩子的方法(让孩子更好的健康成长)(2)

父母的夸奖有这么重要吗?

是的!

父母的肯定是孩子自信的最早来源,也是自我认同的重要来源。想想在你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你是怎么知道自己做得对、做得很不错的?自信不是凭空来的,是在父母的一次次肯定、一次次夸奖中逐渐内化、逐渐建立的。随着年龄、经历、接触范围的变化,这个来源变得越来越丰富,老师的夸奖、同学的赞扬、自我的肯定,都是自信和自我认同的源泉。但地基打不好,房子建得再华丽也是徒劳。

如果孩子从小缺乏父母的夸奖与肯定,外在上他可能会是畏缩的、不自信的,内在里他会觉得是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所以父母才没有夸奖,于是一直想要证明自己。想要证明自己本身也没有什么问题,但当证明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他人的一些东西时,就容易踏入一条看不到尽头的路,比如把所有人都视为竞争对手,总想要拿第一,只要一次没有拿第一就认为自己是失败的;比如不敢接受周围人的夸奖,因为怕被发现自己名不副实。

父母恰如其分的夸奖不仅能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认同,给孩子的进步提供动力(期待效应就是最好的证明),更能让孩子接收到父母心底的声音——我爱你。说到底,孩子所寻求的不只是一句赞美和夸奖,更是在寻求父母的爱。

夸奖孩子鼓励孩子的方法(让孩子更好的健康成长)(3)

孩子都这么大了,现在夸奖还有用吗?

是的!

文章开头的几个发言大概就是对这个问题的最好回答了。对那些没有被夸奖过的人而言,这不仅是一份迟来的赞美,更是一个与自己和解的契机。迟到永远比不到好。而对那些被夸赞着长大的人而言,夸奖也总是会被欢迎的,“夸夸群”的流行不正是印证了大家对于鼓励、赞美、夸奖的渴求吗?

无论长到多大,无论身份是什么,我们都需要夸奖。夸奖意味着自己被看到、被尊重、被认真对待了。这意味着自己的表现被看到了,自己的努力被看到了,自己这个人被看到了。这里的“看到”不是物理意义上的看到,毕竟只要视力没有问题,就不会看不到一个人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看到”那个人的努力,看到那个人的表现,看到那个人的期待。我们都有被“看到”的需求。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希望在未来,题目中的“其实”二字能够去掉,“孩子,你很好”这句话能够成为一个适时、日常的表达,而不要在遗憾发生之后成为弥补的一句“孩子,其实你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