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见William
一个人的孤独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牵挂。
01
前不久,一则八旬老人意外去世的新闻上了各大媒体头条。
真正让老人出名的,是他留一下的一屋子“遗产”。
在老人家中的一间房里,床上、衣橱顶上、地板上,已经被整盒整箱的各类保健品占据,大部分未拆封,还有些已经过期。
邻居说,老人原本有五个孩子,后来陆续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了也不能常回来。
5年前,老人从一名推销员那接触到保健品,从此便成了那里的老顾客。
为了购买保健品老人花光了10多万积蓄,自己省吃俭用,没钱了向邻居借,却不敢和子女说。
在整理老人的遗物时,除了身上的700块钱,就只剩下满满一屋子的保健品。
令人遗憾的是,老人买了5年的保健品,直到堆满了整间屋子,子女都没有发现。
有人说,现在老年人之所以轻信保健品,其实是缺失了子女的关心。
原浙江大学心理学教授黄勤曾经提到:
“老人最大的困境不是疾病是孤独。
销售员打亲情牌,阿姨叔叔叫个不停来帮你,所以老人就容易相信。
儿女对老人好一点,多关心老人,让老人不孤独,这才是一条让老人不那么容易受骗的路。”
很多时候,你以为父母买的是保健品,却不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一份感情。
曾经不经意丢下了陪伴,终有一天,会成为我们无法弥补的遗憾。
龙应台说:“这个社会向来谈的都是父母要给孩子相处的‘质量时间’,陪伴孩子长大。什么人谈过我们要给父母‘质量时间’,陪伴他们老去?”
02
《四大名助》有一期节目谈到老年人为什么喜欢买保健品。
节目中一对老夫妻痴迷于保健品很多年,前前后后花费了20多万。
由于买的太多,家里已经放不下,只能将一部分存放在销售公司的仓库。
老夫妻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常年工作在外,很少有机会在家。
女儿说母亲现在成了几家保健品公司的高级vip,经常有推销员来家里,“像走亲戚一样”。
时间久了有个小伙子还成了老人的干儿子,反倒是自己和母亲因为保健品吵成了“仇人”。
老人在节目中怒怼女儿:“老了,心里想的是什么?我不是要你给我买多少东西,给我多少钱,是希望他的子女能够常回家看看。”
席间嘉宾黄舒骏提起自己一段经历,10年前因为父母身体出了问题,他一直亲历亲为的照顾,多年的陪伴让他明白一个道理。
“原来,我们做子女的并不了解老人,而等我们了解的时候,我们也老了。”
周杰伦曾经给外婆写了首歌,歌词中写道:“外婆的期待,慢慢变成无奈。大人们始终不明白,她要的是陪伴,而不是六百块。”
其实,父母最大的富足,不过是儿女的承欢膝下。
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年老最大的心酸不是膝下无子,而是子女在,自己却成了空巢的守望者。
一个人的孤独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牵挂,去等另一个人回家。
03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保健品明明是骗人的,为什么却总是说服不了老人。
跟帖中有一个网友的回答得到近5000人的赞同。
在回答的结尾,网友还晒出一张自己父亲手机短信的截图。
在老人的手机里,仅有的27条短信中,其中有4条是来自这个叫小谢的保健品推销员的嘘寒问暖。
相比之下,很多子女平时不关心,出了事只会责怪父母太傻。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新闻。
一名80多岁的退休老教授,为了购买保健品,5年花掉300万。
而老人的儿子却一直在国外对此浑然不知,听说父亲计划卖房变现买保健品,儿子才从国外赶回来大加指责。
老教授说,自己这么多年都是一个人生活,相比自己的亲儿子,他更相信那个经常来陪自己说话的小伙子(保健品推销员)。
《爷爷等一下》栏目做过一个关于老人购买保健品的街头采访。
记者询问他们购买保健品的理由时,老人们的回答惊人的相似。
“对自己好”
“他们很关心我”
仅仅是说一些体己的话,许多推销员便能轻易获得老人们的信任和欢喜。
更有老人坦言,自己养的儿子没什么用,还不如一个推销员对自己好。
有人说,人到中年,眼睛都往前看,看孩子健康成长,看事业紧锣密鼓,却忘记了往后看,看父母只能一步一缓,看岁月中落落孤单。
张洁说:“爱和孝顺是两回事。孝顺除了牺牲、奉献,还有很多技术环节上的问题。”
当一个人习惯了父母在通讯录里,这份爱就变得廉价而空虚。
▽
《2018年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
全国老年人口已经高达1.68亿,90%的空巢老人,最害怕的问题是孤独,50%的老人感觉家庭关系尚且融洽,仅有9.2%的老人对子女感到满意。
有记者采访一对购买保健品的父母,老人的一句话让人心酸:
“我买过十多万的保健品,我知道有的时候是骗人的,但是我觉得他们说话挺贴心的,所以我就能接受他们这个保健品,总比孩子强,连骗我们,他也没有时间。”
当我们奢求父母理智一些,可曾想过,留下他们独自面对常年孤独的牵挂,也是一种情感上的极大残忍。
陈紫婷说:“有谁能懂父母心事,原来陪伴才是幸福最美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