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的姿势也和长寿有关,这六种姿势,最好都没有。很多年以来,可以说长寿是我们每一个人追求的目标。于是随之出现的是形形色色的延年益寿之法,这些方法也是鱼龙混杂,很难证实或者证伪。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学习一下走路的姿势和长寿之间的关系。

走路长寿秘诀(走路的姿势也和长寿有关)(1)

关于长寿,古人也有很多经验,认为一个人的寿命之长短,既有先天禀赋的原因,也有后天生长的条件。这种种原因叠加在一起,于是便会在他的日常行走习惯中体现出来,而且是不由自主的本能现象。其中,行走的姿态就有很多种,那么,有哪些走路姿势和长寿有关呢?

1、行走慢:

俗话说,“坐如钟,走如风”,行走的速度也和健康有很大关联。西方曾有学者对正常人步行的速度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以0.9米/秒为一个基准速度,也就是普通人正常的速度,少于0.6米/秒的人,平均寿命比正常速度的人显著偏低。由此,我们可以根据一个人的正常行走速度,来大致预测他是否属于长寿之人。

正常人在行走时,双臂会有一个自然摆动的动作,这是因为左腿前跨的同时,脊柱会向右旋转,导致右手臂随之摆动。如果一个人在行走时,手臂不怎么摇摆,可以由此判断他的后背经络不怎么通畅。后背之上主要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其中督脉更是人身诸阳之海,所以,如果走路时手臂不动,那个人长寿的几率也要小很多了。

3、脚掌先着地:

正常行走的姿态,应该是脚后跟先接触地面,随后脚前掌踏向地面。有的人走路,脚掌落地的顺序却与此相反,脚掌先着地,然后是后跟踩地,这是因为他们的肌肉控制力偏弱导致的,比如椎间盘突出,压迫了下肢神经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也有可能是中风的前兆。

4、步伐太小:

正常成年人,应该是昂首挺胸的一种状态,气势充沛的人,更是“大步流星”。这个步伐虽然每个人都不一样,通常前脚后跟与后脚脚尖的距离,应该在15~20厘米左右,步伐越小,说明这个人的“气”不够,当然,也有部分下肢疾病引起的不在其列。气虚之人,想要长寿就更困难了。

5、踮着脚尖,脚后跟不着地:

一个人正常情况下如果只用脚尖走路,那很可能意味着大脑、脊椎受到过损伤,导致下肢肌肉紧张,脚尖着地后,脚后跟还来不及落地就已经抬脚了。中医认为,可能和足少阴肾经瘀滞有关,这类人长寿也是比较少的。

6、跳跃着走路:

除非是小朋友,很高兴的小朋友,走路才会出现一蹦一跳,正常成年人,几乎都不会出现这种姿势。一旦出现,就意味着他的小腿肌肉绷太紧,脚后跟刚接触地面就抬脚了。这种情况,如果排除是长期穿高跟鞋引起的话,一般也是足少阴肾经的问题。

总而言之,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正常的行走姿势,应该是昂首挺胸,平视前方,步履宽大,手臂稍弯曲,随着步伐自然前后摆动,很有节奏之美,并且双肩都是放松的,这时候,如果旁人从侧面观察,会发现耳、肩、髋、膝大致在一条直线上,这种身姿,才显得挺拔和自信,也是健康和长寿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