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流行“白月光”这个词,这个词源于张爱玲的小说:“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因此,网络上便有了“白月光”和“朱砂痣”两个热门词语,其中“白月光”就是指,心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人或物,一直喜爱,却无法触碰。比如大家最喜欢说的,就是孝贤纯皇后是乾隆皇帝的白月光。

而像今天的主人公,康熙原配孝诚仁皇后,她也被很多人认为,是康熙皇帝的白月光。其实我觉得这样形容还是比较贴切的,因为孝诚仁皇后21岁就去世了,作为发妻,康熙肯定是怀念她的,然而妻子却再也无法陪伴自己身旁,可不就是“心中可望而不可及”吗?康熙对发妻一直拥有夫妻情分,却再也无法触碰到对方。

那么身为康熙的原配,21岁早逝的孝诚仁皇后,是如何成为白月光的?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康熙的皇后和妃嫔简介(身为康熙的原配)(1)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生于顺治十年。如今看来,这一年还比较重要,因为就在八月二十六日,顺治帝正式宣布将原配皇后降为静妃,改居侧宫。也是这一年,康熙的生母佟佳氏入宫,不久受到宠幸并怀孕。赫舍里氏生于本年十二月,就在她出生三个月后,佟佳氏为顺治生下皇三子玄烨,也就是赫舍里氏将来的丈夫,康熙皇帝。

赫舍里氏出身书香门第,其曾祖父、祖父,还有曾叔父都是有学识的人,她的祖父就是康熙四大辅臣之首索尼。索尼通晓满、蒙、汉三种文字,被清太祖努尔哈赤赐号“巴克什”,意思是有学识之人。

索尼原本深受信任,但是在多尔衮掌权期间,被诬陷密谋立肃亲王豪格为帝,结果被罢职。顺治亲政后,才让他官复原职,并委以重任,晋封一等伯,担任议政大臣、内务府总管等职。不仅如此,顺治临终前,还遗命索尼与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共同担任辅政大臣。

康熙的皇后和妃嫔简介(身为康熙的原配)(2)

康熙四年,12岁的康熙皇帝要选皇后,在候选名单中,就有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以及遏必隆之女钮祜禄氏。出于对鳌拜的忌惮,康熙和祖母孝庄,自然都属意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却遭到其他三位辅臣的一致反对。

遏必隆反对很容易理解,毕竟他更希望自己女儿做皇后。苏克萨哈给出的理由是,赫舍里氏比康熙年纪大,不合适。至于鳌拜则表示:“若将噶布剌之女立为皇后,必动刀枪,满洲下人之女,岂有立为皇后之理?”

要说三大辅臣联合起来反对,要是换个稍微懦弱点的皇帝,可能就因恐惧而放弃了。可他们遇到的是行事果断,小小年纪就能智除鳌拜,敢于不顾群臣反对就削藩,并且最终成功的英明之主康熙。因此不管他们怎样反对,康熙还是宣布要立赫舍里氏为后。

康熙的皇后和妃嫔简介(身为康熙的原配)(3)

康熙与原配的结合,的的确确出于政治因素,要说二人有多好的感情基础,那是不可能的。康熙大婚后,礼部询问之后直隶各省官员向皇后进笺文的事宜。按理来说,每年元旦和皇后生日,这些官员都应该进笺文,但康熙参考顺治朝,当时只有元旦才进笺文,皇后生日并没有这样做,于是康熙下令照旧即可。

古代没有多少岁即成年的说法,一般成亲就代表成年了。比如明朝的皇子被封王之后,等他成亲就意味着成年,便可以动身前往封地就藩。康熙成亲之后,自然就意味着他已成年,皇帝成年就应该亲政了。可是鳌拜等人不作声,此事一直拖到康熙六年。

康熙六年,辅臣索尼上奏,恳请皇帝亲政,但遭到拒绝。之后上奏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也称:“以帝尚幼冲,如尔等俱谢政,天下事何能独理,缓一二年再奏。”

康熙和孝庄都没有一口答应,也是在看鳌拜等人的态度。事已至此,其他辅臣也没办法,只好上奏:“主上躬亲万几,臣等仍行佐理。”就这样,康熙得以亲政。同年,索尼去世,追赠一等公,谥号文忠。

康熙的皇后和妃嫔简介(身为康熙的原配)(4)

康熙八年,皇后生下嫡长子承祜,但是这孩子在康熙十一年夭折了。据《康熙起居注》记载,承祜聪明伶俐,很受康熙喜爱,只可惜福薄。康熙十三年,皇后生下嫡次子胤礽,却因难产去世,年仅21岁。康熙一下从弄璋之喜,变为丧妻之痛。

前面笔者刚写过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她也是年纪轻轻便早逝,儿子才刚刚当上皇帝,她连福都没享过几天。孝诚仁皇后和她这位从未蒙面的婆婆相比,也好不到哪里去。

孝康章皇后虽然生前不受丈夫宠爱,但好在儿子继承了皇位,之后佟佳氏一族更是备受荣宠,成为震惊朝野的“佟半朝”。但孝诚仁皇后虽然得到丈夫的敬爱,可康熙也没有对她做到独宠的地步,而且她的儿子经历两废两立,最终也没能继承皇位,还被康熙囚禁起来。至于其家族,后来更因没有出现什么人才,还有一个被康熙称为“本朝第一罪人”并处置的索额图,也逐渐没落了。

康熙的皇后和妃嫔简介(身为康熙的原配)(5)

有人说,其实在很多时候,都可以看出康熙没那么重视皇后。比如当初皇后生病时,康熙只顾着陪祖母孝庄于汤泉疗疾,并没有打算回去看皇后,只是吩咐御医要多加重视。要不是孝庄多次劝康熙回去看看,康熙也不会赶回去陪皇后一天。还有他陪皇后一天,便以其痊愈为由,又回到祖母身边。

另外,在康熙大婚的那一年,同时也选了不少妃子进宫。甚至在皇后的丧期,康熙仍然不忘宠幸其他妃子。从这些地方来看,康熙似乎对皇后也就一般。既然如此,为何还说孝诚仁皇后是白月光呢?

康熙的皇后和妃嫔简介(身为康熙的原配)(6)

其实笔者前面就说了,白月光就是指心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人或物,一直喜爱,却无法触碰。孝诚仁皇后与康熙因政治结合,虽然二人没有感情基础,但出于政治背景下,双方站在同一阵线,所以感情融合很容易。

二人年少成婚,皇后陪伴康熙度过最艰难一段时间,这样的感情自然没人能比。而且与那些久未生育的皇后相比,孝诚仁皇后又很快为康熙生下嫡子,嫡长子承祜又自幼聪慧,这便更能增进夫妻感情。

孝诚仁皇后因难产去世,康熙虽然仍然照常宠幸其他妃子,可也始终不忘怀念发妻。康熙晚年时曾说:“胤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妪爱惜,亲加训谕……”虽说册立皇太子,更多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但康熙说出这话,也说明皇后在他心中是不一样的。

康熙的皇后和妃嫔简介(身为康熙的原配)(7)

所以在我看来,将孝诚仁皇后称为康熙的白月光,并不是说康熙有多么爱她,爱到心中容不下其他人。很显然拥有众多子嗣的康熙也根本做不到,毕竟历史上真正做到一夫一妻的皇帝,就只有明孝宗一人。

而恰好是因为,孝诚仁皇后陪伴了康熙从年少到亲政,这一段特殊时光,又是21岁就红颜早逝,这是无比遗憾的。从康熙屡次在谕旨中称其为“贤后”,在祭文中说她:“德符厚载,诗书礼乐,既表范于六宫。”便可以看出来,赫舍里氏是一位合格的皇后,要是她长寿的话,也能坐稳中宫之位。

康熙本就长寿,人到了晚年就喜欢回忆过去。他想起自己即位初期,想到自己扳倒鳌拜,平定三藩(孝诚仁皇后去世时,正是三藩之乱局势紧张之际),这一切都很难让他不想到孝诚仁皇后。对于康熙来说,发妻代表着他意气风发的时期,他怀念过去,也怀念发妻,可惜如今这些都触及不到了,就变成了他的“白月光”。

(参考文献《清圣祖实录》《清史稿》《康熙起居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