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安稳的工作但没前途 理想的工作只能在(1)

当“进大厂”仍然广受大学毕业生欢迎时,95后林心却在找工作时下定决心:不进大厂,最好能去一家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在她眼中,大厂虽然福利待遇各方面都不错,但它太大了,林心担心自己进去后只能当一个“工具人”。“我还是想做有创造力的工作。”她说。于是2021年夏天,林心选择了北京一家刚起步的创业公司,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和林心相似,85后张玺也在一家创业公司工作。两年前,尽管疫情给社会经济带来冲击,张玺仍然离开了大公司,奔赴理想所在——深圳一家以抗肿瘤药物研发为核心的生物医药公司。那时,公司只有50人。在那之前的一年,公司也不过十几人,是一家处在起步阶段的创业公司。

时代潮流之下,进大厂、考公考编成为当下的主流选择。但在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后,仍有许多像林心和张玺这样的年轻人,选择加入科创型中小微企业。而在进入这些公司后,她们开启了一段颇为丰富甚至超出想象的职业之旅。

自2020年以来,尽管受到疫情冲击,但不少诸如智能制造、芯片等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却呈现逆势发展的势头,逐渐在校招中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不去大厂,而去科创型中小微企业,正在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选择。

一份安稳的工作但没前途 理想的工作只能在(2)

在创业公司

需要“八爪鱼”的特质

一份安稳的工作但没前途 理想的工作只能在(3)

一份安稳的工作但没前途 理想的工作只能在(4)

进入那家创业公司后,林心才真正意识到它有多小。“加上我,一共只有8个人。”她说,尽管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这种“小”还是让她震惊了一下。不过很快,她体会到在小公司工作的好处:领导与员工之间没有严格的层级。

“我没在任何公司工作过,又常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大家吐槽奇葩老板。”林心说。进这家公司前,她对工作的想象依然是有一个奇葩老板,可能要随时随地跟他斗智斗勇,但她想象中的事情没有发生。公司小,每天开会都是创始人带着大家讨论工作内容。因为没有职级上的差异,同事间的关系也很亲密,更像朋友,时常一起吃饭、喝酒、聊八卦,老板也会参与其中。这种自由,给了初入职场的她非常大的惊喜。

除此之外,她的另一个感受是:在小厂,你的机会可能更多,因为它的一切都在建设当中。有时林心会负责招聘,因此她学会了如何做一名HR:怎么筛选简历,面试有哪些经验。有时她会和老板去谈合作,林心会借此观察老板如何跟人谈生意。甚至有一次,林心帮同事写一个财报分析,从未接触过财报的她甚至学会了怎么看财报。

一份安稳的工作但没前途 理想的工作只能在(5)

这同样也是张玺的感受:在创业公司,你要随时准备尝试新东西,哪怕是你完全不熟悉、没接触过的领域。张玺所在的公司成立于2014年,最初几年员工只有个位数,在张玺加入的2020年,公司员工增长到50多名,今年则有了130多名。“加入创业公司,尤其是比较早期、人数比较少的公司,需要你有类似于八爪鱼的特质,所有事情都能参与,你要比较擅长快速学习新东西。”张玺说,“因为很多状况都没有先例可以参考,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在这家公司中,她不再简单地只是管好手头的“一亩三分地”,还要对公司业务、管理、战略有理解。因此,她需要花很多时间和业务端的人沟通,把每个部门的事情都了解清楚。这一切都带来极大挑战。张玺不仅要花不少时间学习,真正理解公司业务、理解生物医学领域。同时,她还要借助多年积累的外部资源,譬如法律、金融方面的朋友,跟大家多交流,以找到解决各类问题的方法。“在小公司,你不能单纯依赖它本身的人才体系,得有类似于外在智囊团的资源。”张玺说。

在创业公司工作了近两年,张玺依然对这份工作怀有热情。“在大公司,你无法脱离平台光环——虽然平台的确会给个人带来很多东西。但到了小公司,其实是在建立你个人的职业自信,更能独当一面,因为你背后没那么多人可以依靠,很多时候只有你自己。”张玺说。

一份安稳的工作但没前途 理想的工作只能在(6)

科创企业需要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人才

一份安稳的工作但没前途 理想的工作只能在(7)

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多以科研、科技为核心竞争力,创始人大多有科研背景。对他们来说,如何吸引优秀的年轻人加入,亦是重要的事。

张玺在进入现在这家公司前,看过许多关于创始人的访谈,她是一位女科学家,做这家公司的初衷是年龄渐长后,想要把科研真正用到实际去治病救人。一般创始人的个人魅力,是公司吸引到诸多人才的重要原因。

对另一家科创型中小微企业——苏州川禾生物的创始人戴琳来说,毕业于数学系的他讲究“就事论事”,公司氛围也相对务实。“我们公司整体还是比较轻松的,没有特别严格的打卡,每年都会组织一些游山玩水的团建活动,大家一起放松一下,贴近自然,也很符合健康行业。”戴琳说,“至于我,可能是不太像老板的老板,数学系毕业生和做科研的人的共同特点,就是想搞明白‘为什么’,很少基于主观判断就觉得要听我的,我的判断来源于大家拿出来的客观论据。”

一份安稳的工作但没前途 理想的工作只能在(8)

而戴琳对年轻人的期待亦非中规中矩。“现在年轻人确实很有个性,有自己的想法,也很敢于表达自己的诉求。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在科创公司是需要这种特质的。”他说,但另一方面,想法也需要实践支撑,若只是一个模型,不能带来任何量化的东西,就缺乏支撑点。他鼓励年轻人寻找证据、用不同路径去验证可行性,在此支撑下大胆突破、创新。

事实上,从2020年开始,包括川禾生物在内的科创型中小微企业正逐渐成为黑马,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尤其是在校招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

根据“微众企业 ”联合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年科创型中小微企业校招趋势报告》显示,截至4月中旬,2022届求职应届毕业生中仅46.7%求职成功,低于2021年的62.8%,这一现实让应届生的焦虑感越发强烈。但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信号:2020年开始,科创型中小微企业校招需求强势崛起,累计上涨幅度达92.7%。计算机软件、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互联网科创、仪器仪表制造等行业成为校招需求的主力军。

在经历部分行业的动荡期和新风口崛起后,更多的应届毕业生将眼光投向科创型中小微企业。上述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相关科创型中小微企业竞争指数达42.07,相当于每42个校招生中就会有1个投递科创型中小微企业的校招岗位,高于市场平均水平17%。其中,智能制造、芯片等新兴风口行业,正带动整个科创行业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求职方向。

一份安稳的工作但没前途 理想的工作只能在(9)

让企业和毕业生“双向奔赴”

一份安稳的工作但没前途 理想的工作只能在(10)

强势招聘需求的背后,是科创型中小微企业的迅猛发展。根据微众银行企业金融品牌“微众企业 ”科创金融客户的数据显示,从企业应税销售额来看,2020年此类企业平均收入约6500万元,到2021年平均收入约8000万,这两年的平均收入增速达到25.93%。

这也带来了这些企业薪资水平的水涨船高,其校招起薪从2020年起逐步上升,2022年的校招起薪实现了月薪万元的突破。而加入科创企业后,78%的校招生在一年半内完成晋升,平均年薪涨幅达20%。

但即便如此,在疫情等种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这些科创型中小微企业也面临招人难的困境。在整体应届毕业生数量供大于求、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基础上,还叠加了行业风口变化较快等因素,导致不少毕业生因为缺乏对于重点行业风口的判断力,遭遇与就业环境不匹配等困境,错失合适的就业机会。

而“微众企业 ”联合智联招聘推出的2023届科创企业校园招聘“惠蓝种子计划”,就免费为科创中小微企业提供云上双选招聘服务,搭建毕业生与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双向选择的通路,助力双方实现精准匹配。

截至目前,微众银行“微众企业 ”推出的“惠蓝种子计划”已吸引超500家身处国家级战略热门赛道、极具发展潜力与投资价值的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参与其中,为毕业生提供了超1万个岗位,吸引近27万毕业生投递简历,累计投递近80万次,促成了不少高校毕业生与企业实现“双向奔赴”。

人才是科创企业创新发展的源动力,科创企业则是科技人才理想的起航地。通过“惠蓝种子计划”,“微众企业 ”以高效的资源整合能力,在企业和毕业生间搭建了一座“人才桥梁”,打通了科创中小微企业与毕业生的边界,为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在选拔储备卓越人才方面持续助力。

“微众企业 ”为科创企业老板拍摄视频

展示出他们“不一样”的一面

在未来,“微众企业 ”还会继续为科创型中小微企业构建与毕业生之间的桥梁,为企业输送更多的人才,同时,更会从金融端为这类企业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助力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科创型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中创新和变革的重要力量,“微众企业 ”愿意陪伴它们成长,为这股新生力量走向壮大保驾护航。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在其著作《工作颂歌》中写道,“人们何时会觉得某种工作是有意义的?无论何时,只要它能使我们开心或减轻别人的痛苦便有意义。”

如今,虽然大家对工作有着诸多吐槽,但不容否认的是,工作最少会占据我们一天三分之一的时间,“如何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会是相伴我们每个人一生的课题。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丨沈艺超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丨李佳星

作者丨十一

图片来源丨微众银行、视觉中国、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