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发生,从源头保证出生人口素质,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据《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统计,我国每年新生儿约为1600万人,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5.6%,即90万例随着“三胎”政策出台,高龄、环境等因素为提升人口素质发展带来了新挑战,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上海预防接种解读?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上海预防接种解读(上海市出生缺陷预防保健中心亮相)

上海预防接种解读

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发生,从源头保证出生人口素质,是全民健康的基石。据《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统计,我国每年新生儿约为1600万人,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5.6%,即90万例。随着“三胎”政策出台,高龄、环境等因素为提升人口素质发展带来了新挑战。

11月27日,上海市出生缺陷预防保健中心在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成立。 据悉,2022年建院70周年之际,国妇婴奉贤新院区也将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临床规模和科研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国妇婴现为上海市产前诊断技术质控中心以及全国省级出生缺陷人才培训基地,此次落地的出生缺陷预防保健中心将依托国妇婴优势资源和经验,不断完善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及人员培训体系,建立覆盖全市的出生缺陷防治网络,在人口新形势下做好新布局,加强全人群的预防保健意识,为本市乃至全国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提供“上海经验”。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一级巡视员吴乾渝说,在人口新形势下做好新的布局具有重大意义。国妇婴已建立从孕前-产前-新生儿-儿童保健的多学科链条和人才梯队。希望上海市出生缺陷预防保健中心更加注重整合和运用,推动上海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全方位发展,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决策支持,为全面促进优生优育工作做出贡献。

中福会与农商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全面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服务领域开展合作。双方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共同开创妇幼保健领域新的公益内容和特色,提供更完善、更优质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助力三孩生育政策落地,提高优生优育水平和人口质量。

近70年在妇幼健康领域的创新和求索之路

作为由新中国缔造者之一、国家名誉主席、中国福利会创始人宋庆龄亲自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新型妇幼保健院。

1952年9月18日,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正式启用,这也开启了医院至今近70年在妇幼健康领域的创新和求索之路。

上世纪60年代,率先在全国开展计划生育领域临床研究,并在全国首倡孕期家庭自我监护和门诊孕妇管理一贯制;70年代,经美国妇科腹腔镜协会指导,在国内首批开展腹腔镜技术;80年代,率先实行母婴同室,提高母乳喂养率;90年代,成功实施上海首例输卵管配子移植术,成立上海市最早的围产会诊中心;进入21世纪,医院更是围绕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出生缺陷三级防控、早产儿一体化诊疗、辅助生殖子代健康等领域,不断创新发展,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实验性、示范性,加强科学研究”的工作方针。

来源:周到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