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仞宫墙的来历和含义(宫墙万仞的来由)(1)

今天,一位好友送给我一副墨宝。上面是(宫墙万仞)四个字,启发了对这一成语出处和典故的来由的情绪。

一、崇州的文庙为何没开大门?“宫墙万仞”是谁写的?弄个来龙去脉。

万仞宫墙的来历和含义(宫墙万仞的来由)(2)

崇州文庙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宋代以前就有,明代迁到现在的这个地方,它是四川省现存四座较为完整的古代文庙之一。

文庙的照壁称“万仞宫墙”或“宫墙万仞”,啥意思呢?这里有个典故:源于《伦语》里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贡曾在朝廷铺佐鲁君。有一次,鲁国大夫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孔子强些。”

在场的子贡就打了个比喻说:“人的学问好比宫墙,我的这道墙不过肩头,人们一眼就可以看见墙内的一切;我的老师孔子的那道墙有数仞高,如果找不到他的门,就无法看到墙内宗庙的雄伟和房舍的多姿多彩。”叔孙武叔听了这番话,顿时为自己的浅薄感到无地自容。

古时七尺或八尺叫作一仞,后人觉得“夫子之墙数仞”不足以表达出对孔子的敬仰,于是明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胡缵宗题写了“万仞宫墙”镶在曲阜孔庙的仰圣门上。清乾隆皇帝为表示对孔子的尊崇,又换上了自己御笔书写的“万仞宫墙”四个大字。

万仞宫墙的来历和含义(宫墙万仞的来由)(3)

如今照壁上“宫墙万仞”这四个字是谁写的呢?说起来你可能不知道,他就是崇庆州杨遇春杨侯爷的末末儿(曾孙)、蜀中书法大家杨光圻所书。

杨光圻出生在清朝道光壬辰年(1832年),光绪乙巳年(1905年)去世。他小时候在家跟着他父亲杨煦学书法,描摹颜体,据说很有功力。年轻时被当时的提督四川学政、著名学者书法家何绍基赏识,收为弟子。

当时的人评价他的书法:“兼颜之雄,赵之秀,小若蝇头,大及寻尺,莫不遒劲宏丽,力透纸背”。“宫墙万仞”四个字现在看来仍然笔力遒劲,厚重端庄。

万仞宫墙的来历和含义(宫墙万仞的来由)(4)

不仅仅“宫墙万仞”是杨光圻写的,连文庙里头的“戟门”、“棂星门”都是杨光圻写的。棂星门院落中间有一半月形泮池,池上横跨石拱桥三座,称为“月宫桥”,古时候,泮池平时封闭,一般人不能跨过,只能从两边绕行,只有状元及第方可以从桥上走过去祭拜孔子,故又称为“状元桥”。

那么,文庙为啥子没得大门,只是在两边开侧门呢?说起这个,崇州人就该惭愧了——因为崇庆州没有出过状元啊!只有出了状元才能拆除照壁开大门,进庙拜孔子,所以这四个字就一直留到了现在。不过也为崇州留下了一份文化。

说起崇州没出过状元,还有个小小的传说。据说文庙竣工的时候,县大老爷想讨个吉利话,就问工匠:“你说四个门哪门中哩?”县大老爷的意思是说“中状元”。哪晓得这个工匠不懂事,整了一句:“门门都一样,不中。”

哦豁,就这句话,整得崇庆州一直就没出过状元。

二、孔庙之万仞宫墙

万仞宫墙的来历和含义(宫墙万仞的来由)(5)

“万仞宫墙”原名仰圣门,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门.明武宗正德七年,正德皇帝下令,以孔庙及孔府为中心,修筑了明曲阜城墙.明代学者胡瓒宗为表达对孔子的尊敬与赞扬,亲书“数仞宫墙”石额镶于门上.后来,胡瓒宗认为“数仞宫墙”仍不能表达他对孔子的仰慕,遂改为“万仞宫墙”(仞是古代的一种丈量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孔庙,又称至圣庙,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贤人的地方。孔庙同北京的故宫、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并称中国的三大古建筑群。曾有专家这样评价孔庙“:建筑时间最久远、最宏大、保存最完整、东方建筑特色最突出。”这是孔庙的第一道门——万仞宫墙。

万仞宫墙的来历和含义(宫墙万仞的来由)(6)

万仞宫墙是曲阜明城正南门,也是孔庙的第一道门,上悬“万仞宫墙”四个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笔,它来源于孔子得意弟子子贡。样看来万仞宫墙不仅是一个极具东方艺术特色的古建筑,还代表了后人对至圣先师孔子的尊敬与仰慕,以此激励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向孔子看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