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我们知晓一个定论:国家由氏族制度演变而来。

中国古代氏族社会到底是怎样情况?很少人能够说清楚。

在无可靠实物与文字记载以前,人们只能够笼统的把氏族社会称为传说时代。

通过社会学科,我们知道,随着人类的诞生,以共同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起来的人类生活共同体聚拢在一块,这便是社会。

原始社会有组织形态吗(原始社会必须知道的6种社会组织形式)(1)

原始社会

研究原始社会的社会学家们,把原始社会分为了三个阶段:

1.前氏族公社

2.母系氏族公社

3.父系氏族公社

三个社会发展阶段中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社会组织:

原始人群——靠渔猎和采摘植物果实

在前氏族社会时代,有一群人,依靠渔猎和采摘植物果实为生,他们就是原始人群。

解决生存问题,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而这种集体,是按血缘关系组成。

集体中间有首领,首领通过激烈的体力搏斗产生。那时候,没有选举,更没有论资排辈一说。

原始社会有组织形态吗(原始社会必须知道的6种社会组织形式)(2)

原始社会渔猎采摘水果

从原始人群中分裂——血缘家庭

血缘家庭,是从原始人群中分裂出来的,具有同一血统的亲族集团。

这样的亲族集团,由一个母亲及其生育的后代子女所构成,正因为他们血统亲近,所以被称为血缘家庭。

不夸张的讲,是人类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用官方一点的话讲,它既是一个生产、生活单位,又是内部互婚集团(不包含上下辈之间)。

与原始人群所不一样的是,它们的首领不是通过武力决斗,而是论资排辈。

原始社会有组织形态吗(原始社会必须知道的6种社会组织形式)(3)

原始社会--北京人

中国历史上,血缘家庭存在的时期,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偏后,距今大约四五十万年,典型的代表人有北京人和蓝田人。

氏族——亲属间XJ关系是禁例

原始社会有一个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单位,就是氏族,也叫氏族公社。

它的由来,源自于原始人群脱离原始群居的乱婚状况,开始进入血族群婚以后,形成的一种血缘社会组织。

通俗讲就是,当一切兄弟姐妹,甚至是最远的旁系亲属间XJ关系成为禁例,原始人群及血缘家庭就转化为氏族。

换句话说,氏族它既是一种血缘组织,也是一种生活单位。

一般只有几十人或百余人,规模很小。中国历史上,氏族形成于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大约四五万年。

后来人类在不断发展进步,逐渐学会了用火,自制简单石制工具,建造房屋巢穴等自然条件谋生,生活条件比较稳定。

这个时候,氏族逐渐发展起来。

原始社会有组织形态吗(原始社会必须知道的6种社会组织形式)(4)

燧人氏钻木取火

中国历史上,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三四万年,相当于中国传说社会中有巢氏和燧人氏时期。

《韩非子·五蠹》里面记载:

“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说的就是有巢氏筑巢,燧人氏取火。很显然,历史的车轮当时已经迈入氏族社会。

中国的氏族公社,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有组织形态吗(原始社会必须知道的6种社会组织形式)(5)

中国氏族公社主要遗址

1.母系氏族公社

母系氏族公社,也叫母权制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

存在于氏族社会早中期,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到新石器时代中期,大约开始用三四万年前,结束于五六千年前。

也就是中国历史上,传说中的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及神农氏时期。

2.父系氏族公社

父系氏族公社,也叫父权制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

存在于氏族社会后期,直接从母系社会发展过渡而来,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大约五六千年前。

也就是中历史上,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

胞族——同一个部落或两个以上氏族

为了一定的目的而结合的同一个部落或两个以上的氏族,便是胞族。

同一胞族的氏族互为兄弟或姊妹氏族,也就是说胞族是由几个氏族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这样的联合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职能,比如调节氏族间的纠纷,主持宗教活动等。

和其他社会组织形式一样,这样的集团也有领导者,叫做胞族长,由各氏族推举产生。

一个规模较大的亲族集团——部落

部落是一个规模较大的亲族集团,存在着不同的血缘关系,是由若干个氏族、胞族联合而成。

这种联合而成的部落,规模大小由经济和人口所决定,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则规模较大。

每个部落都有部落领导者,由部落里各氏族推选有威望的氏族首领担任。

不仅要负责调节各氏族、胞族之间关系,更要从事生产负责管理。

原始社会有组织形态吗(原始社会必须知道的6种社会组织形式)(6)

《通典》武英殿本

各氏族首领、胞族长是部落首领最得力助手,也要参加议事,共同为部落寻求发展。

中国历史上,部落的形成大概从伏羲氏时期开始。《通典》里面记载:

“伏羲氏以龙纪,故为龙师名官”

这里的官,讲的就是部落里管理事务的人。

部落联盟——氏族社会最高组织形式

为了共同利益结合而成的两个以上的部落,便是部落联盟。


这样的组织,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毫不夸张的讲,是氏族社会最高组织形式。

部落联盟设有议事会和民众大会。

早期,部落联盟军事首领或者酋长由选举产生;

后来随着发展演变为由氏族贵族内部产生。

中国历史上,有三大部族集团:

靠近东方的有,华夏、东夷混和集团的高阳氏(颛顼)、有虞氏(舜)、商人支;

靠近南方的有,与苗蛮集团融合的祝融氏等支系。

中国历史上,三大集团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时而争斗,时而和平共处,逐渐同化而形成后来的汉族。

部落联盟时期,三个大集团都曾先后出现过大联盟,主要在轩辕氏黄帝时代。

黄帝时期,整个黄河流域:

原始社会有组织形态吗(原始社会必须知道的6种社会组织形式)(7)

原始社会主要部落分布

三大部落联盟之间进行过3次大战。

三次大战后,黄帝势力壮大,已经拥有成千上万个氏族。

正因为如此,在黄河流域形成了以黄帝部落为核心的、比较巩固的大联盟。

在黄帝部落联盟基础上,经过几百年,又形成了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的部落联盟。

尧、舜、禹相继为部落联盟首领,并多次向黄河以南的苗蛮部落进行征伐,使苗蛮集团欢兜部落并入尧部落联盟之内。

频繁的战争和大联盟内部事务增多,在部落联盟首领统率之下,专门从事管理的部门和人员也逐渐产生,并日益增多。

《通典》卷19《职官一》里面记载:

““黄帝置六相”、“尧有十六相”、“官员六十名”。”

充分说明了,在轩辕氏部落联盟乃至后期的陶唐氏、有虞氏、有夏氏部落联盟时代,已经有了一定的管理机构。

与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出现,国家雏形的社会组织也就这样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