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是新型城市化发展的一个主导规划。有产业才有人口的集聚,才有住宅的需求;只有产业才能为城市提供持续的税收,才能可持续发展。而城区在工业区之中,也可以避免通勤时间的浪费,基础设施的重复浪费。南昌高新区就是南昌产城融合的典型。

南昌有一个区域与高新区的定位非常类似,但产城融合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那就是南昌的经开区。

南昌经开区三中附近有啥规划(位置好高校多南昌经开区为什么没有成为第二个高新区)(1)

南昌经开区三中附近有啥规划(位置好高校多南昌经开区为什么没有成为第二个高新区)(2)

南昌经开区高校聚集,制造产业集聚,临近一环线,有着地理和高校的天然优势。东南面便是红谷滩,北面是赣江新区,如果按照理想的设想,这里应该会成为第二个高新区。但经过多年的发展,这里似乎并没有兑现自己的天赋。与高新区对比时,被网友戏称为“一个是沿海城市,一个是中西部城市”。

南昌经开区到底比南昌高新区差在了哪里?

南昌经开区三中附近有啥规划(位置好高校多南昌经开区为什么没有成为第二个高新区)(3)

首先我们来对比经济数据,2021年南昌高新区是920亿元,南昌经开区是721亿元;高新区人口44.7万人,经开区52.3万人,高新区的人均GDP遥遥领先。定位来说,南昌高新区以目前最热的高新产业和高端制造业为主,电子信息产业、航空制造业、数字经济产业、医药健康、新材料产业等产业集群。而经开区以前是制造业,这几年也在转型,目前也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医药健康产业、新能源电池及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五大产业。就经济数据来说,高新区占优,但差距并不是很大。

南昌经开区三中附近有啥规划(位置好高校多南昌经开区为什么没有成为第二个高新区)(4)

南昌经开区三中附近有啥规划(位置好高校多南昌经开区为什么没有成为第二个高新区)(5)

其次,是城市建设的对比,个人觉得这是高新区与经开区相差较大的地方。就是比产业的硬实力,经开区并不会输给高新区太多,但产城融合里面的城市建设相比就差了不多。原因有很多,简单来说,就是经开区转型慢了,但其实这两年也在奋起直追。

南昌经开区三中附近有啥规划(位置好高校多南昌经开区为什么没有成为第二个高新区)(6)

抛开城市建设,因为这个改善起来,速度其实很快,而教育医疗资源的差距,个人认为是目前经开区最大的短板,且这个短板短期内很难解决。经开区人口结构年轻化排名全市前三,后续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会更加迫切,而经开区拿得出手的学校却寥寥无几。

根据经开区公布的数据:2021年,全区拥有中小学校46 所,初级中学 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小学35所(含乐化、樵舍村小学)。初中在校生7026人,小学在校生19830人。可以看出中学资源不足,小学资源够用,但除了昌北二小,其他基本不知名,更有不少是村子和子弟学校,质量不高。

南昌高新区的数据虽然没查到,但公开数据显示,高新区先后建设的8所中小学校、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其中有南昌二十八中高新实验学校、南昌三中高新校区、南师附小高新校区和南昌二中高新校区等知名学校,新增学位超万个。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医院建成投入使用。

经开区引进的学校就比较少,本身经开区有这么多高校资源,却没有做出一个像样的中小学,连私立的也没有,实在是令人费解。目前引进的只有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南昌二中昌北校区)、十中学区,其中经开区实验学校(南昌二中昌北校区)还缩水了,公示和规划都是九年制,后面直接改为初中三年制。难以满足区域的教育需求。

笔者个人觉得经开还是有非常大的潜力,毕竟产业是城市兴旺的根本。经开区周边工厂多只是现状,未来工业用地会转为商业和住宅用地;旭辉承建的商业综合体已开业,公园和文化配套也将在明年完工,加上本身就靠近一环线的位置,没理由这里不会成为一个产业新城。但还是那句话,时不待我,经开区要好好努力呀。

南昌经开区三中附近有啥规划(位置好高校多南昌经开区为什么没有成为第二个高新区)(7)

南昌经开区三中附近有啥规划(位置好高校多南昌经开区为什么没有成为第二个高新区)(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