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楚笔记3]打回老家去!楚人问鼎中原的动力与情怀文\图 张卫平

  放眼春秋战国时期的“国际社会”,楚国无论怎样的强大,哪怕强大到可以称霸一时、横行天下,但说到底仍然也只是一个缺少“主权”的诸侯国。作为周天子的臣民,楚庄王哪来“问鼎中原”的勇气呢?

其实,楚人对周天子的不敬和冒犯,源于周朝对楚人极端的不公。本来,当年楚人在武王伐纣中随同武王的队伍与商朝拼死一搏,为周武王的改朝换代当皇帝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然而,楚人在战争中做出的巨大牺牲,甚至为此献出了自己头领鬻熊的生命,可是楚人满心的期待却化成了泡影——周武王在论功赞赏、分封诸侯时竟然唯独漏掉了立下天大功劳的楚人。

谈楚论荆州全文(读楚笔记3打回老家去)(1)

直到周成王时期,熊绎才被封了一个子爵。尽管楚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正式的爵位,但楚国君主在天下所有的诸侯中,几乎却是地位最低下的那一个。

按理说,楚人属于根正苗红、出生中原、正儿八经的炎黄子孙!对此,诗人、政治家、楚国左徒屈原在《离骚》中追溯楚人起源时曾经骄傲地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屈原说的就是自己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

只不过,此一时彼一时,有着皇家高贵血统的楚人在殷人的攻击下被迫不断向南迁徙,常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可以说,是苦不堪言。

商朝晚期,鬻熊为了振兴楚族,毅然决然地带领楚人参加了周武王伐纣之战的“联合国军”,浴血奋战、冲锋在前。

仗是打胜了,然而令楚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武王坐上天子的宝座后把王族、功臣都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唯独“偏偏漏掉了楚人”。

其实,受歧视的楚人并非只是被周朝看不起,早在商朝时就被赶出了中原,“商王朝的部队更是像驱赶动物一样随意猎杀他们”,因为,“对于商王朝来说,楚人是落后的蛮夷,不配与中原人分享世间的任何资源”。

正因为如此,楚人才会冒着被灭族的危险去帮助周文王,在“决定中原命运的大战中”付出了血的代价。但是,楚人的巨大牺牲与付出并没有得到期待中的回报。于是,一颗仇恨的种籽也许就在这一刻深深地埋了下来。

虽然,楚人“筚路蓝缕”,逐渐在南方站住了脚跟。但是,楚人非常清楚,这样弱小的经济实力要想重返中原几乎是不可能的。正如王伟先生在《楚国简史》中所写的,楚人举全族之力殊死一搏,为周王朝的建立流血牺牲,立下了赫赫的战功,但是“楚人付出了一切”“他们流干了血,也失去了尊敬的首领。但所有的付出,竟没能换来一丝回报”。“他们觉得自己倾尽了所有,可是对于周朝而言,这只是一个偏远的蛮夷之族尽了一点微薄之力而已”。

谈楚论荆州全文(读楚笔记3打回老家去)(2)

  投入与产出极端的不平衡,让楚人从上至下极度的不爽。真是天下乌鸦一般黑!无论是在商王朝,还是在取而代之的周朝,楚人都是受歧视的二等公民,都难入天子的法眼。

周朝取代殷商以后,周天子举行诸侯盟会,通知楚国的君主来中原参会。熊绎以为楚的出头之日终于到来了,便兴高采烈地驾着柴车,满载着楚国特有的“苞茅”,立即赶回中原老家,去拜见了周天子,献上了千里迢迢带来的贡品。

然而,令楚王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周天子正式召开诸侯盟会时,熊绎居然连进殿参会甚至列席会议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如同他们的先祖一样,与鲜卑之君一起在宫殿外看守祭祀用的火种。

说得好听一点,此时楚国君主主持了周王朝的火事,是一个小小的京官——“火政”;说难听一点,最多也只是一个有点“级别”的“会务组”工作人员,就如同玉皇大帝在天上封给孙悟空的那个“弼马温”。

特别惨的是,熊绎甚至连会议结束后的酒宴也没有资格入席。直到此时,熊绎才知道,他这个君王在周天子和中原地区诸侯们的眼中,就是一个身份悲催的下人,活脱脱一个“店小二”!当时,熊绎在门外听着宫殿里诸侯们欢笑着干杯时,心如刀绞。

周天子的漠然、中原诸侯国的歧视,让仇恨的种籽在楚人心底开始发芽、疯长,为若干年后楚庄王的问鼎中原埋下了伏笔。高贵的身份没有争来,无奈的楚人只能在蛮荒之地奋力拼搏,与天斗、与地斗、与一切敌人斗争着。

谈楚论荆州全文(读楚笔记3打回老家去)(3)

一代又一代,楚人就这样在广袤的云梦古泽里披荆斩棘、繁衍生息,后来楚文王迁都荆州纪南城,这才得以称霸一时。虽然,沧桑的岁月一点点磨去了他们身上的中原气息,但是他们仍然“强烈地感受到,那些部落的文化与先进的中原文化不能相提并论。”“这种文化优势刺激着他们更怀念中原,因为他们不想被人称为蛮夷”。

一连串不公平的待遇强烈地刺激着楚王,让楚王深切地意识到,“与其坐以待毙等待别人来重视,不如让自己迅速强大起来”!正如史学家王伟先生所说的,“这件事对熊绎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打击”,也“给楚人敲响了警钟”!

熊绎开始实行韬晦政策蒙蔽周天子,在悄然扩张的同时按时向周朝纳贡,每逢周王朝有朝会时还是任劳任怨地去主持火事。

的确,天上不会掉馅饼!知耻而后勇的楚人,一方面继续维系着与周朝的关系;另一方面,低调地“闷声发大财”,不断地吞并周边的小国,奋力扩张着自己的地盘。经过几代人的开疆拓土,楚国将五十来个小国家纳入进自己的版图。

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楚王在“国际社会”上开始有了话语权。但是,那些中原的诸侯国仍然没有用正眼去瞧一下楚国。

楚国上下,对于这种被中原人漠视和另眼看待的境遇非常不满,于是心底深处那些“不服周”的火苗便开始向外燃烧着。最后,竟然燃成了冲天大火。

谈楚论荆州全文(读楚笔记3打回老家去)(4)

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身处蛮夷之地楚人不甘做一个“乡下诸侯”,他们一直想要结束这种屈辱的局面,就连梦里想的都是“打回老家去”!

打回老家去!这就是“不服周”的楚人问鼎中原的强大精神动力!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楚王熊渠才会梗着脖子、昂首向天大喊道:

“我本蛮夷,不与中国之号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