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之战爆发。

在世界战争史上,滑铁卢大战以时间短、影响大、结局意外而著称。

这一战,不仅让拿破仑一蹶不振,直至病死,也让欧洲的历史进程发生了史诗性的转折,而“滑铁卢”这三个字,也成了失败的代名词。

1815年滑铁卢之战(滑铁卢之战爆发)(1)

滑铁卢战役中决定欧洲命运的一分钟

拿破仑崛起于第一次反法联盟,败于第七次反法联盟。如果说,欧洲各国第一次结成反法同盟是为了遏制法国大革命的成果,阻止民主的幽灵摧毁君主制,那么后来一次又一次的联合反法,又是为了什么?

答案很简单,为了生存。

拿破仑上台后,法国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拿破仑率领军队横扫欧洲大陆,到1809年打败第五次反法同盟后,他已经征服了除英国和俄国之外的所有欧洲国家。胜利冲昏了拿破仑的头脑,他动了统一全欧洲、建立天下的心思。

1815年滑铁卢之战(滑铁卢之战爆发)(2)

拿破仑

他让自己的兄弟登上西班牙王座;为了除掉英国这个眼中钉,拿破仑还联系欧洲各国签订了“大陆政策”,对英国群起而攻之;他征收的战争税款让奥地利和普鲁士苦不堪言。就这样,原本平衡的欧洲秩序被搅乱,拿破仑一手将几个欧洲大国逼在了法国的对立面。

而1812年拿破仑逼反欧洲,错攻俄国,就是滑铁卢一役惨败的伏笔。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一开始就对法国存有戒心,1812年,巅峰期的拿破仑为了拔出这根刺,果断集结了法国精锐大军开赴俄国。

一开始,法国在攻打俄国的路上势如破竹,沙皇亚历山大被迫逃入俄国腹地。然而就在拿破仑马上要胜利的时候,一场瘟疫改变了一切。

这场瘟疫来自于法国士兵身上的体虱。被叮咬的士兵开始出现低热、剧烈头疼、面部及眼结膜充血等全身毒血症症状,变得烦躁不安、神志恍惚。俄罗斯寒冷的环境又不允许士兵清洗身体与衣物。瘟疫、长途跋涉与物资短缺,种种因素,导致身处俄罗斯的法国士兵大批发病,士兵们的身体状况日益下降。

拿破仑在一周内就损失了8万士兵。

面对如此巨大的损失,如果拿破仑及时终止作战计划,或许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但拿破仑是如同亚历山大大帝一样的战争狂人,在他们眼中,远征不允许狼狈折返。于是,拿破仑无视士兵的大批伤亡,坚持进军。最终,60万大军仅有不到10万人挺进莫斯科,随即在俄国还没有反攻的情况下,四散逃亡。最终折返回法国的,只有3万余士兵。

这一次的失利让拿破仑军队的核心力量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看似终结于滑铁卢,其实早在莫斯科的失败就有征兆。

再者,如果要说滑铁卢之败的直接原因,拿破仑并非因为“神一样的对手”而败,而是输在“猪一样的队友”身上。

法国在俄国的失败,让欧洲各国看到新的机会,普鲁士、瑞典、奥地利和德意志邦国蠢蠢欲动,重新投入对抗法国的战争中,很快组成了第七次反法同盟。

反观法国,在第七次反法联盟集结前夕,法国人才刚刚将囚禁于厄尔巴岛的拿破仑放出来重掌大局,希望他能够让奇迹重现。但问题是,1815年拿破仑卷土重来对抗反法联盟时,他所率领的12万军队,无论数量、精良程度都已经无法和1812年前的法军相比。

不过,拿破仑还是冷静地分析了形势,决定先发制人。他认为俄奥联军只需要用少数兵力牵制,重点打击对象是在比利时的英普联军。于是,他率军北上比利时,决定攻占布鲁塞尔,意图在联军汇合前逐个击破。

他的主动攻击打了联盟一个猝不及防,英荷联军立时陷于溃散,而普军也变得更加谨慎。6月15日,英军在被逼无奈之下撤退,将部队驻扎在滑铁卢村以南附近。

两天后,滑铁卢战役打响了,英军的指挥官是威灵顿公爵。7万2千法军和6万8千英军在小镇滑铁卢附近打了一场改变了十九世纪的大决战。

战前行动

惠灵顿最初的部署是为了对抗拿破仑通过蒙斯进入布鲁塞尔西南部包围联军的威胁:6月中旬,第1军(奥伦治亲王指挥)各师分散部署在昂吉安、尼维尔和苏瓦尼,军部设在布赖纳孔特。第2军(黑尔将军指挥)部署在阿特、格拉蒙和奥登纳德,军部设在阿特。预备队(2个英军师和布伦瑞克公爵指挥的军)驻扎在联军总部布鲁塞尔附近。

骑兵(伯爵阿克斯布里奇将军指挥)主要部署在格拉蒙、尼诺弗和唐德河沿线。布伦瑞克的分遣队则驻扎在布鲁塞尔。此外,在蒙斯前方的附近地域,还驻有3个旅,以支援警戒部队。由此,威灵顿在通往奥斯坦德的基地的道路附近摆出了从海岸到布鲁塞尔的铁桶阵。他的另一翼靠近普军,但两支军队的防区交界处出现了真空:边境重镇查勒洛瓦由普军防守,不由英军指挥,查勒洛瓦与布鲁塞尔有公路直通,但中途几乎没有英军防守,当地普军一旦被击败,布鲁塞尔门户洞开。查勒洛瓦-布鲁塞尔一线是整条防线上的阿喀琉斯之踵。

拿破仑的策略

在决定进攻现在比利时的联军之后,拿破仑有好几种策略,尽管联军指挥官知道他们很可能会遭到攻击,但他们不确定拿破仑会选择的时机和前进路线。

从他的间谍拿破仑知道联军在低地国家的分布有多广。他知道两军有两个不同的基地,由两个性格不同的将军指挥。他唯一成功的机会是迅速前进和取得压倒性胜利。他必须在细节上击败他的敌人,虽然他的总兵力比他们的总兵力弱,但在接触点上,他必须总是比他们强大。

拿破仑在与将军们的会议上争辩说,他决不能攻击摩泽尔河和默兹河之间,因为这样一来,惠灵顿就可以不受骚扰地加入布吕彻;他也不能攻击桑布雷河和舍尔德特河之间,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布尔歇可以与惠灵顿会合。出于同样的原因,他也不认为沿着默兹河下去攻击纳木尔城是明智之举。

拿破仑注意到联军主力需要最长的时间才能集中在他们的内部侧翼,于是他决定进攻桑布雷河和默兹河之间,把自己塞进他们中间,粉碎任何阻碍他前进的师。有了这一优势,他计划在内线迅速机动,并在每一支军队联手之前接连击败他们

拿破仑选择了通往布鲁塞尔的直达路作为他的主要行动路线,经过查勒罗伊,惠灵顿的左翼和布吕彻的右翼都在这条路上休息。由于普鲁士的前线覆盖了查勒罗伊和紧靠沙勒罗伊以南的法国领土,而英国盟军最靠前的前哨站位于查勒罗伊-布鲁塞尔公路上的弗拉斯莱兹-戈塞利斯(Frasnes-lez-Gosselies),他计划首先战胜普鲁士军队,然后在英军能够正确部署之前攻击他们。

拿破仑的宏伟目标是阻止两支军队合并并摧毁他们;在布鲁塞尔站稳脚跟;入驻比利时(其中绝大多数人秘密支持他的事业);将该国重新并入法兰西帝国;促使比利时士兵放弃在荷兰服役;阻止入侵的军队越过莱茵河;也许还需要进行谈判——最重要的是,争取时间召集和训练来自法国的增援部队。

战斗过程

制定好逐个击破的战略后,拿破仑想先打败紧逼在眼前的英普两支队伍,当时驻扎在比鲁塞尔的英国军队约9万人,普鲁士军队有12万人,驻扎在比利时东部。

1815年6月,为逐个击破敌军,12日离开巴黎,15日到达比利时,随即拿破仑率先攻击,在四臂村战役打败普军得胜,普军的指挥布留梅尔还从马上摔下来受伤,据统计普军约损失16000人,逃散8000多人,法军也损失了1万多人。

布留梅尔趁着夜色逃离战场。拿破仑乘胜追击派格鲁希率3.3万人追击,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拿破仑没有想到格鲁希动作迟缓,既没有追到布留梅尔的踪迹,也没有及时赶到滑铁卢增援。

就在布留梅尔逃跑的同时惠灵顿公爵率英荷比和汉诺威联军的大约6.7万人的军队和150余门火炮装备,6月18日在滑铁卢附近占领扎营,阻击拿破仑的追击。

就这样,在两方“增援”下布留梅尔摆脱了格鲁希的追击,及时赶到滑铁卢与惠灵顿汇合,这也就是战役后来胜负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1815年滑铁卢之战(滑铁卢之战爆发)(3)

双方进攻示意图

首战获胜的拿破仑此时开始渐渐散漫起来,一心只想着乘胜追击,一关一关地击破敌军。拿破仑带着约7万兵力抵达滑铁卢。

惠灵顿在滑铁卢拦截的兵力约有6万多人,其中骑兵1万多人,大炮156发,拿破仑带到战场的有7万多人,其中骑兵1.5万人,大炮246发。

这样看来,拿破仑的兵力是压胜的,上午11点,拿破仑发起炮击,自信满满的率先开始第一次进攻,向英军右翼佯攻,由于制定战略佯攻的部队过于心急,也是被对方顽强抵抗,结果出力过猛挽回不了把佯攻变成了真的攻击,消耗了拿破仑大部分的兵力。

将近下午1点的时候,东北方出现了普鲁士骑兵,但是此时拿破仑却认为,他会在普军赶到支援前击败惠灵顿,所以他持续将主力放在攻击英军上没有过分关注普军。

紧接着法军开始二次进攻,惠灵顿无奈下依据地势把军队藏在在山脊后,在法军炮轰时卧倒躲避,等逼近时再用火力出力还击,由此一来法军的伤亡也逐渐放大。

这时惠灵顿率英骑兵冲出来,强攻法军步兵,直到下午3时左右,英法两方俱损严重,拿破仑希望格鲁希尽快赶来支援,同样惠灵顿也在等待着布留梅尔。

当天下了暴雨,法国的大炮不能及时赶到战场,拿破仑只好延迟在滑铁卢战役的攻击时间,错过了最佳战机。而且大战在即,法军元帅格鲁希因跟丢了普军迟迟不到,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在没有增援的情况下苦苦支撑。

最终,还是布留梅尔率先赶到滑铁卢,惠灵顿兵力立即反劣为优,并立即开始反击。此时,拿破仑本就不足的兵力消耗和普军到来造成的劣势,法军难以抵抗联军力量,从而大败,拿破仑随即仓皇逃离。

其实算起来,滑铁卢之战并非拿破仑一生中最大的一场战役,但为什么这一次反而会让拿破仑大军全线崩溃?

事实上,滑铁卢战争时的法国已是强弩之末,连年征战已经让这个国家虚弱不堪,滑铁卢之败正是这种虚弱的展示。拿破仑后来在流放地圣赫勒拿岛总结滑铁卢战役时,还有着雄心壮志说:“就算有这一切原因,那场仗本来也是该我赢的。”

可他毕竟输了。

1815年滑铁卢之战(滑铁卢之战爆发)(4)

激烈的战争

滑铁卢之败,似乎主要因为法国援军的迟迟不到,也许援军及时赶到战场,历史就改写了。但我们在追问“猪队友”的同时,更应该问一句,拿破仑为什么会有一群“猪队友”?实际情况是,当时拿破仑身边的将士很多都是新兵,没有战斗力和作战经验。有经验的精兵强将大部分已经葬身俄国。

我们可以把滑铁卢的惨败归结为迟到的“猪队友”身上、归结为暴雨延误了法国炮兵的战机,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当时法国整体已经不行了。

从1812年开始,拿破仑的兵源就在瀑布式减少,长时间的对抗作战让法国的国库消耗殆尽,甚至得变卖在北美的殖民地来维持欧洲的战争。法国没人、没钱、没装备,即使拿破仑有机会赢得滑铁卢战役,他也不会再有有生力量去抵抗正在路上的俄军、瑞典军和哈布斯堡军。滑铁卢之败,是大势所趋,也成为了拿破仑不得翻身的“五指山”。

战争从来都是内政的外延,拼的不仅仅是军事实力,还有金融财政、战略方针,以及对历史大趋势的把握。

滑铁卢一战让拿破仑像流星一样陨落,这场战败也给法国、给欧洲留下了一个不朽的传奇。

历代评价

1、"在过去的时代,在现在的时代,在任何时代,最伟大的将军都是——拿破仑。"

——英国,威灵顿公爵

2、“滑铁卢是一场一流的战争,而得胜的却是二流的将军。”

——维克多·雨果

感谢大家观看,喜欢的点赞加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