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和荀攸两人的关系当然好,所谓两人“政见不同”,实属误读。

荀彧因为反对曹操称公而死,荀攸则是入了曹操的魏国当官,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是两人“在其位,谋其政”的表现,根本与政见无关。

荀攸和荀彧的关系(荀彧和荀攸私底下关系好吗)(1)

《军师联盟》中荀彧形象

荀彧身居汉廷,守尚书令十多年,他反对曹操称公,是维护汉廷的利益;荀攸则是曹操丞相府的官员,他效忠曹操,是职责和忠义所在。

在东汉时期的官场上,有一种特殊的官员道德体系,后世史家称之为“二元君主观”。简单的说,就是曹操这种能够开府招贤纳士的官员,招纳了荀攸,荀攸同意,便入了曹操的丞相府,此后,荀攸效忠曹操是优先于皇帝的。

举个现实例子:荆州牧刘表派下属(官职名为:荆州牧府从事中郎)韩嵩去许都朝廷汇报工作,韩嵩不愿意去,他对刘表解释说:“如果我去了,朝廷一定会给我封官的,到那时,我回来之后便是汉官,而不再是荆州牧府的人了,我也就不能继续对你效忠了。”

荀攸和荀彧的关系(荀彧和荀攸私底下关系好吗)(2)

《军师联盟》中荀彧形象

同理,荀攸长期在曹操丞相府里任职,曹操想称公,他如果要反对,也只能做到劝阻这一步,曹操偏不听,称公了,荀攸也只能接受这个结果,并只能继续效忠曹操,这就是当时的规矩。

荀彧本来也是曹操的下属,但是自从建安元年(196年)九月,迁都许县以来,荀彧就脱离了曹操的官员体系,进入汉廷的官员体系,以侍中,守尚书令。最终在曹操专权的道路上,荀彧与曹操的政治理念发生冲突,荀彧自杀,明显是效忠汉廷多于故主。这一点,与韩嵩对刘表的说辞所体现出来的“二元君主观”是一致的。

曹操和荀彧的关系很好,私下是推心置腹的患难之交,明面上又曾是故主从,又同朝为汉臣,曹操也深知荀彧对自己是一片真心。

曹操在专权的路上也希望荀彧能够支持自己,所以还曾提议让荀彧当上三公。荀彧也是聪明人,自然明白曹操的真实想法,便一口回绝了。曹操仍不死心,继续表奏朝廷,荀彧便让荀攸十多次传话给曹操,表示自己绝对不要当三公,最终曹操只能放弃。

最后,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南征孙权,点名让荀彧以朝廷劳军的名义前往谯县,其实就是想给彼此最后一个机会。

可是按照这段时间的史书记载,我们找不到曹操与荀彧见面的证据,有可能见面后的谈话没有记载,也可能如同现有记载这样:曹操不想见到两人见面后,争的面红耳赤,希望荀彧能够妥协,给点暗示。

最终两人之间想说的话,全部用沉默代替:曹操派人给荀彧送了一个空盒子,荀彧以死相谏。

荀攸和荀彧的关系(荀彧和荀攸私底下关系好吗)(3)

《军师联盟》中荀彧形象

荀彧的忠义,一之于朝廷,二之于曹操。

荀彧的悲剧,是他对权衡忠义之后的两难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