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1)

六十万打败八十万,电影《大决战》第二部淮海战役,全景展现了波澜壮阔的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揭示了这一至今为人称道的世纪之谜。

看遍国内的影视剧,至今能有哪部剧作,能有1991年版电影《大决战》更接近史实,又更加动人和传奇?

比一比剧组请到的顾问就知道了。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之为“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黄淮海地区与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决战。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华野分割包围黄百韬集团开始,到1949年1月10日围歼杜聿明集团结束,历时65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2)

六十万对八十万

参战的人民解放军有华东野战军十六个纵队加四个旅,四十余万人,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加三个旅,近二十万人,共六十万人。

参战的国民党军主要有黄百韬(第七兵团)集团,邱清泉(第二兵团)、李弥(第十三兵团)、孙元良(第十六兵团)集团,黄维(第十二兵团)集团和第三绥靖区冯治安部,以及增援黄维的刘汝明(第八兵团)、李延年(第六兵团)集团;共八十万人。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3)

第一阶段:围歼黄百韬集团

1948年11月6日,华野发现黄百韬率领的国民党军西撤,粟裕果断下令,比中央军委规定的11月8日总攻时间提前两天发起攻击,追歼黄百韬集团。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4)

黄百韬奉令在新安镇等44军,等了两天。

第四绥靖区在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率领下,举行起义,让出防区。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5)

华野借此机会,反而抢先追赶上了西撤的国民党军第七兵团。

曹八集,一个关系命运的小村庄成为了国共两军的必争之地。

黄百韬下令:抢先攻占曹八集,人死绝了,也得守住。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6)

粟裕也当仁不让,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占领曹八集,并且少有严厉地重申“哪个失职,军法从事。”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7)

11日,华东野战军将黄百韬集团合围在碾庄地区。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8)

11月15日,中原野战军按照军委命令,攻占宿县,切断了徐州守军向蚌埠撤退的通道。

蒋介石下令黄维第十二兵团、李延年第六兵团、刘汝明第八兵团向北推进,又攻占了宿县。

邱清泉第二兵团、李弥第十三兵团向华野猛攻,全力解救黄百韬兵团。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9)

电影里,邱疯子这条抢镜的大狼狗出尽风头。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10)

华野第7、10、11纵队在十纵司令员宋时轮指挥下组成阻援兵团,把国民党援军阻隔在徐州东侧大许家一带。

11月22日,华野全歼黄百韬第七兵团10万余人。

第二阶段:围歼黄维,堵截杜聿明

李延年第六兵团、刘汝明第八兵团拖延北进,华野围歼其作战计划落空。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11)

满嘴兵书的书呆子黄维,率领装备精良的第十二兵团,展示了大决战里最精彩和壮观的行军阵势。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12)

电影《大决战》的拍摄,动用的部队多达十三万之众,演员黄司令官后面这位,据说就是配合电影军队调动的副师长。

这一场面宏大的航拍场景,至今为影迷们津津乐道。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13)

甚至于身在台湾的国军将领看过电影后都感慨,如果当年国军能走出这样的队列军容和气势,怎么会那么一败涂地?

黄维的自负和李延年、刘汝明的拖延,使得黄维第十二兵团位置突出孤立,使得围歼黄维集团出现战绩。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14)

以至于刘伯承笑着和陈、邓说:拿破仑说过,这个孩子的步伐总是迈得太快,这个话可以用在黄维身上了。

淮海战役总前委常委刘、陈、邓向中央提出,围歼黄百韬后,华野抽调三五个纵队,协同中野先围歼黄维。

11月25日,中野7个纵队将黄维第十二兵团包围于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15)

黄维则依仗优势火力拼命突围。

11月30日,杜聿明率徐州30万守军弃城南逃。

华野7个纵队30万人迅即追击、拦截。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16)

杜聿明途中接到蒋介石空投的亲笔信,口气严厉地命令他向东南攻击,解救黄维。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17)

蒋介石在亲笔信里怒斥杜聿明:坐视黄兵团被消灭,我们将要亡国灭种。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18)

杜聿明拿着蒋的亲笔信,感慨万分,直呼“完了完了”。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19)

12月6日,中野司令员刘伯承下令全线对被包围的黄维集团发动总攻。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20)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21)

华野参谋长陈士榘

华东野战军抽调3个纵队和特种兵纵队,由华野参谋长陈士榘指挥,以中野和黄维都想象不到的猛烈炮火助攻。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22)

黄维得知蒋二公子亲率战车部队增援无果,弹尽援绝,施放毒气,各自突围。

12月15日,黄维集团12万人马被全部歼灭,第十二兵团司令官黄维被俘。

第三阶段:围歼杜聿明集团

向南撤退的杜聿明集团中,邱清泉第二兵团、李弥第十三兵团、孙元良第十六兵团被华东野战军包围在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

12月6日,第十六兵团因协调错误自行突围,大部被歼灭。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23)

为配合平津战役,避免北平傅作义决心南逃,华野对已是瓮中之鳖的杜聿明集团采取围而不打,展开政治攻势。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24)

合围圈中的杜聿明,虽有空投补给,但是远远不够。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25)

包围圈越来越小,空投的物资很多飘落到解放军阵地。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26)

东北野战军完成了对北平、天津等地分割包围后,1949年1月6日,华野向被围的敌军发动”最后一击“。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27)

1月10日,战斗结束。”徐蚌会战“国民党军指挥官杜聿明被俘。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28)

淮海战役结束,长江以北地区被人民解放军占领。

淮海战役总前委

淮海战役总前委刘、陈、邓、粟、谭的第一次聚会,在华野指挥部蔡凹,谋划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兵锋直指国民党的老巢——南京。

这张照片高度还原了当年的场景。

电影剧照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29)

原始图片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30)

看看相似度能有几分?

淮海战役的构想与部署

小淮海战役

济南战役结束的前一天,也就是1948年9月23日,在山东泰安宁阳县大伯集村崔家大院”攻济打援“指挥部的华野代司令员、代政委粟裕,向中央提出了”建议进行淮海战役“的构想,即攻占两淮和海州、连云港,鼓励徐州,为将来的渡江战役做好准备。

这就是俗称的”小淮海战役“。

经过慎重考虑,中央军委批准了这一计划。

10月下旬,陈毅和邓政委率领(刘司令员留在豫西)的中原野战军攻占郑州、开封,配合华东野战军行动。

粟裕敏感地认识到,华野、中野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战役规模将会扩大很多,必须建议统一的指挥系统,因此两次向中央军委提出”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31)

毛主席、朱总司令、周副主席等正为辽沈战役运筹指挥,对打一个”扩大的淮海战役“的指挥问题,11月1日,中央军委复电指示”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

这封电报后来被一些别有用心的”文史砖家“断章取义地歪曲解释,使得相当一部分读者误解了当年实际情况。

11月2日,陈、邓复电:”本作战我们应当负责指挥,唯因通讯工具太弱,故请军委对粟谭方面多直接指挥。“

中央军委确定,11月8日发起”淮海战役“总攻。

10月31日,到达前线的粟裕向军委、华东局、中原局并陈、邓报告:”淮海战役当遵命于十一月八日晚同时发起战斗。“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32)

然而,蒋介石也在积极谋划”徐蚌会战“,派参谋总长顾祝同到徐州,决定放弃海州、连云港,集中兵力固守徐州。

解放军发现海州的四十四军正在西撤新安镇并欲加入黄百韬集团。

粟裕当机立断,决定把发起总攻时间提前到11月6日。

于是,11月6日晚一边把作战部署上报中央军委并电告陈、邓等各处,一边命令部队行动。

10月份在曲阜召开的华野前委扩大会,主要在部队中开展加强纪律性,反对无纪律无政府行为,并严格向上级的报告制度。

而粟裕这次的机断专行,并没有受到中央的批评。

11月7日,中央军委复电:”完全同意鱼(6日)戌电所述攻击部署,望你们坚决执行,非有特别重大变化,不要改变计划,愈坚决愈能胜利。在此方针下,由你们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但将战况及意见每日或每两日或每三日报告一次“。

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既强调加强纪律性严格报告制度,又从战场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指挥员应有的机动性和自主权,充分调动各级指挥员的主观能动性。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33)

回头看看蒋介石电话不通用飞机空投亲笔指令,事事干预指挥,两个战略指挥部的高下立判。

后来的战果证明了,这临机专断的两天时间对战役来说多么关键。

后来粟裕回忆:如果晚四个小时,让黄百韬窜入徐州,这个仗就不好打了。

而华野抢先攻占曹八集切断黄百韬退路,消息传到西柏坡,毛主席和周副主席兴奋异常,以茶代酒,举杯祝贺。

11月7日,粟裕和政委谭震林、参谋长陈士榘到达临沂地区。

7日晚上,陈士榘随前指行动。

粟裕与副参谋长张震彻夜长谈,兴奋地连夜起草了著名的”齐辰电“,提出南线战略决战的思想,即”大淮海战役“的构想。齐辰的意思是发报时间为8日7时到9时。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34)

电报中,粟裕字斟句酌地分析了全国局势和蒋介石所能采取的两种方针,深谋远虑地提出战略构想和后勤保障。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35)

11月9日,中央军委经过反复讨论,复电同意,并令华东、华北、中原三军区全力保障我军供应。

这就确立了”大淮海战役“的作战计划。

大淮海战役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36)

11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以刘、陈、邓、粟、谭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刘、陈、邓为常委,邓为书记,统一领导和指挥淮海战役前线作战和支前工作。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37)

参加淮海战役的解放军部队,粟裕指挥的有华东野战军15个纵队和暂时归粟裕指挥的中野四十一纵队,共计16个纵队40万人。陈毅和中野邓政委率领中原野战军4个纵队攻击郑州、开封,配合华野作战。刘司令员坐镇豫西,给敌人造成中野主力在豫西的假象,牵制黄维。

按照常规,战役配合中,一般是主要方向上的指挥员指挥次要方向上的指挥员,先打响的指挥后打响的,兵力多的指挥兵力少的。

粟裕及时主动提出“陈军长指挥”,使得中央迅速解决了统一指挥的问题。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38)

身兼华野司令员兼政委、中野副司令员的陈毅,在协调华野、中野两大野战军的统一指挥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39)

围歼黄维的战斗,刘司令员表示不愿意过多地增加华野负担。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40)

陈毅感慨刘邓这几年,挺进大别山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对全国战局的积极改善,也知道中野缺乏重武器,于是向华野询问打黄百韬的经验,并将土工作业抵近攻击的战法及时发挥到中野攻坚部队中,减少了伤亡又增大了战果。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41)

华野参谋长陈士榘率领3个纵队和特种兵(炮兵)纵队,有力支持了中野。

陈毅直接指示给华野特纵司令员陈锐霆:“中野为了跃进大别山把重武器都丢了,这次打黄维,一定要把华野主要炮兵拉上去,保证战斗胜利。”

黄维兵团四散突围逃命,陈士榘和陈锐霆都接到陈毅指示:“黄维兵团的东西华野部队一律不准拿”。

粟裕也交待华野参谋长陈士榘:“缴获的装备全部留给中野。”

这种互相顾全大局、为兄弟部队考虑的高风亮节,和国民党军队保存自己实力、见死不救形成鲜明对比,这也是两支军队战斗力差别的秘诀之一。

《亮剑》二师师长李云龙和五师师长李栗抢战利品,士兵打人,师长鸣枪,如果真有原型,那不光不是什么值得夸耀和效仿的事,实在应该好好检讨。

陈士榘大炮神助攻却被陈毅狠批

早在1948年7月的豫东和襄樊作战中,华野和中野两大野战军就曾并肩作战。

华野参谋长陈士榘和陈赓一起指挥了洛阳战斗,华野炮兵发挥了巨大作用。

善于用炮的陈士榘在对豫东战役的评论时禁不住夸赞炮兵的作用,不经意忽视了中野的作用,这让为了执行中央战略任务付出巨大牺牲挺进大别山丢弃了重武器的中野部队心里不是滋味。

这种情况被陈毅发现后,给予了鲜明的批评。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42)

粟、陈(士榘)、唐(政治部主任唐亮)很快电复“陈军长”表示“完全接受并进行检讨”,并向刘、邓及兄弟部队道歉。

身在中原,却还担任华野司令员兼政委的“陈军长”,这样的情况只有他这样的地位和威信才能在两大野战军中开展批评。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43)

当代孙武刘伯承

刘伯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成为中共党员在国民革命军中的第一位军长。

刘伯承与周恩来、朱德一起领导了南昌起义。

1932年在中央苏区瑞金,刘伯承担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

淮海战役总前委第一次聚会到华野司令部驻地蔡凹,粟裕迎接刘校长。

17年前,粟裕是中央军政学校学员队队长。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44)

1947年6月开始,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中原,喊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响亮口号,对扭转全国战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毛主席把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起点的战略进攻称之为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45)

”陈毅称他为“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

刘伯承一贯具有极强的全局意识,只要对全国战局有力,他就勇于主动承担责任。

淮海战役发起前和第一阶段,刘伯承指挥中野“牵制西面,保障东面”,一方面坐镇豫西伪装主力部队迷惑敌人,一方面由陈邓率主力部队攻占郑州开封,成功调虎离山,吸引敌军不能放手援救黄百韬,有力地配合了华东野战军歼灭黄百韬的行动。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46)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刘伯承来到中野前线指挥部,会同陈、邓,指挥中野部队,攻取宿县,缴获大量弹药物资,切断了津浦路国民党军队的补给线路。

布下口袋阵,将远道而来,孤军冒进的黄维兵团包围,并向中央军委报告,拟诱敌深入,局黄维兵团。

1948年11月24日,中央军委复电:“(一)完全同意打黄维;(二)望粟陈张尊刘邓部署,派必要兵力参加打黄维;情况紧急时,(三)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

12月12日,刘伯承、陈毅以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的名义发出《促黄维立即投降书》。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47)

黄维乘坦克逃跑被俘,这是电影《南征北战》的敌军长原型之一

根据中央指示,歼灭了黄维兵团后,刘、陈、邓、粟、谭召开了讨论渡江战役的淮海战役总前委会议。会后,刘、陈动身北上西柏坡 ,到中央商谈战略方针。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48)

蒋介石决定放弃徐州,杜聿明带领三十万守军撤出徐州。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49)

副参谋长张震解释粟裕分析的杜聿明可能采取的三个方案。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50)

一、经连云港海运,短时间集中大量船只,不可能,被追击则成背海而战。

二、走两淮,水网密集,不利于重装备部队行动,且易受到地方武装阻拦袭击。

三,沿津浦路南下,地势平坦,便与大部队行进,也可和其他国民党军队呼应。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51)

国民党国防部制定的撤退路线是走两淮。

这个作战方案,也送给了粟裕。电影上说的是军委破译。

有的也说是国民党国防部中共卧底郭汝瑰和刘斐运作得到蒋介石同意而成。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52)

对这个方案,杜聿明并不认可,他认为走两淮是自寻死路。

而对于粟裕来说,同样也是艰难的选择。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53)

他对纵队首长们说:“说老实话,我恨不得请人来给我算一卦。”军委的情报不容怀疑,但是经过左右权衡,还是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判断,认为杜聿明不会真正按照国民党国防部的计划行动。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54)

杜聿明唱了一出“空城计”,自以为瞒天过海,得意洋洋地撤出徐州,沿着预定的大路南撤。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55)

于是粟裕调集华野所有兵力,围追堵截,终于把杜聿明集团包围在陈官庄一带并予以歼灭,淮海战役完美收官。

闻听淮海战役胜利,斯大林在笔记本上写道:“六十万战胜八十万,奇迹,真是奇迹!”

1951年,毛主席对斯大林派来了解淮海战役情况的尤金说:“这个战役是粟裕同志在济南战役快结束的时候提出的构想,中央军委确定了方针、原则和战役的兵力部署,战役的具体指挥是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毛主席还在一次谈话中说到: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1958年,粟裕受到“个人主义”等错误批判,被撤销参谋总长职务,蒙冤三十多年。

这期间,粟裕所指挥的各种经典战例,都遭到一定程度的淡化和转移,大多数时候只提“华野首长”等。

很多战史出版物对粟裕在解放战争中的任职和战绩不再提及,有的甚至连毛主席高度评价过的苏中“七战七捷”都不再提。

这些特定历史时期出版,并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出版物也是一些地摊文学创作者常常引战的“文献。”

粟裕去世十一年后的1994年,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联名发表了由时任中央军委主席批准的题为《追忆粟裕同志》的文章,在《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发表,代表中央军委为粟裕同志正式平反,并实事求是地评价了粟裕同志的丰功伟绩和崇高品德。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56)

你没看错,这个张震,就是淮海战役时任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电报里粟、陈、张的“张”。

张震虽然是副参谋长,因为陈士榘兼任兵团司令领兵打仗,他实际主持了华野司令部的作战工作。

张震后来担任三野参谋长,接任刘伯承担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1977年,又出任副总参谋长,筹备国防大学并担任第一任校长。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拍摄电影《大决战》,张震任国防大学校长兼政委。

1992年《大决战》三部曲陆续推出,78岁的张震出任军委副主席。

大决战中野华野会师(如亲历史实重现)(57)

淮海战役时张震,随同粟裕身边,他做这部经典巨制电影《大决战》的首席顾问,作为亲身经历者和战役的具体策划者、执行者,这该是最有发言权吧。

他的儿子张海阳,曾任第二炮兵政治委员、党委书记,2017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他的另外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婿,都是将军。

2015年张震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图片来自电影《大决战》截图。

资料来自于当代中国出版社《刘伯承传》、《陈毅传》、《粟裕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