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论绿色发展思路(三亚践行两山)(1)

俯瞰美丽的三亚河。 李学仕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到海南考察,每次必谈生态。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建设自贸港的重要前提,没有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自贸港。当前,海南正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三亚各项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当前,三亚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制度保障:

  呵护三亚“最大本钱”

  2013年4月,在海南考察时提出,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他希望海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当个表率,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近年来,三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民生工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体制机制入手,着力构建全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体系。

  冬日暖阳里,在三亚东岸湿地公园的一条小溪边,成群的白鹭在红树林间栖息觅食,吸引了不少摄影发烧友拿着“长枪短炮”捕捉“白衣仙子”的倩影。

  这条小溪的前身是东岸村的一条臭水沟,公园建成后,臭水沟变成了清流,周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近年来,随着三亚生态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不少湿地退化的生态系统逐步得到恢复,众多越冬水鸟迁徙有了栖息场所。建设东岸湿地公园就是三亚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有力举措之一。经过改造,这里从污水直排的城中村,成为了如今市区内最大的淡水湿地公园。

  湿地之变,无疑是三亚整体生态环境明显提升的有力证明,也是三亚湿地保护取得成果的缩影。

  目前,三亚已颁布实施《三亚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三亚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三亚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三亚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扎牢了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的制度“笼子”。

  与此同时,三亚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联动各相关部门、各区,全面部署内河湖水污染治理工作,建立长效管理考核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三亚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去年以来,三亚全面推行林长制,压实各方主体责任,明确建立市、区、村(社区)三级林长制,全面加强森林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制度的有力保障,进一步推动三亚生态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有力保护三亚生态环境,为三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奠定良好基础。

  落实措施:

  三亚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2018年4月,再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他说,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这一片海上绿洲和这一汪湛蓝海水”。

  下转2版▶  ◀上接1版

  截至目前,三亚环境空气质量年优良天数比例为100%,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景色更美。”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来到三亚后,发出阵阵感慨。

  今年7月份,三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林长制的实施方案》,明确到2022年底,全市林地保有量稳定在12.788万公顷,森林蓄积量稳定在758.5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9%以上;全市林长制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林长责任区域上图上墙,落实到山头地块;建立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和林长制考核评价制度;建立林长制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初步构建起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新格局。到2025年底,确保全市林地保有量继续稳定在12.78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9%以上;林长制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建立林长制责任体系、目标体系、政策体系、支撑体系、公众参与体系和考核监督体系,构建权责明确、保障有力、监管严格、运行高效的森林资源保护发展机制。到2035年,全市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

  近年来,三亚严格践行“两山”发展理念,不断增强森林资源管护能力,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护林员巡护系统和林地变化监测系统,对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及时发现、制止和上报,提高森林管护效率,实现森林资源管护全覆盖。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三亚共发放生态补偿资金3352.56万元。

  同时,三亚积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大力倡导低碳生活和绿色出行方式,推动节能减排、减少污染。

  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消除燃放烟花爆竹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危害,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从2020年起,三亚连续出台《三亚市春节、元宵节期间环境空气质量管控方案》《三亚市禁放烟花爆竹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通过加强宣传动员,切断源头,做好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工作。同时,建立秸秆、垃圾禁烧工作网络责任体系,以村(居)委会为单元建立网格,对禁烧工作进行网格化管理。

  截至2021年底,三亚新能源汽车保有量28117辆,占有率11.04%,在全省名列前茅。

  2019年,生态环境部会同18个相关部门筛选确定全国首批“11 5”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三亚成为我省唯一入选城市。其中塑料污染综合治理、“无废”理念传播、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医疗废物全过程管理等4大模式被生态环境部推选为典型案例。

  理论实践:

  “六水共治”擦亮生态底色

  在三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已经融入日常烟火,成为生动实践。

  11月5日中午,在育才生态区的保文河畔,一个身影格外忙碌。抱安村党总支部书记、村级河长麦伟托正仔细巡查河道,排查污染隐患。

  无论艳阳高照还是细雨蒙蒙,每周一次的巡河是麦伟托雷打不动的坚持。

  “村民灌溉农田、应急取水,都要靠它。”担任村级河长的两年多时间里,麦伟托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他说,作为一名基层的村级河长,要认真落实每周巡河任务,加强水体污染重点防治,做好护河知识宣传,动员全民参与治水,真正做到守河有责、守河尽责,确保保文河水体安全、清洁、健康,永葆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景象。

  围绕全市“六水共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市水务局加快西水中调等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农村农垦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加大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全面提升三亚水安全保障能力。坚持规划引领,系统考虑河流流域综合治理和城乡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实施“厂网河湖库海”治理一体化,策划、实施一批河流治污、防洪、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等项目,形成高效融合、全面发力的水治理体系,持续提升三亚水环境质量。

  截至目前,三亚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5座,污水处理能力40万吨/天,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基本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强化河湖治理保护法制体系建设,陆续出台《三亚市三亚河生态保护管理规定》《三亚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办法》,为加强河湖保护、保障河湖功能、改善水生态环境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既要让清水长流,也要推进海洋保护工作。三亚切实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全面推进湾长制,扎实开展珊瑚礁自然保护地生态破坏问题整治,将于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珊瑚礁生态修复工作。此外,今年的湾长制工作还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包括严格实施围填海管控制度、开展入海排污口分类整治、继续推进海上环卫、建立海湾信息管理平台等。

  目前,在三亚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的领导下,三亚充分落实统筹生态文明建设集成制度,在化解生态文明领域重大风险等生态环境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妥善解决了多个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任务。

  “作为生态环保人,我们要进一步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谷广烨表示,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省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学深悟透,抓好落实、付诸行动,紧密结合实际,将学习的热情迅速转化为实干的精神动力,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三亚的绿水青山,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来源:三亚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