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迷上了穿越,而且大多数文人都想穿越到宋朝去当个文人,因为在他们眼里,在宋朝当个文官不但收入丰厚(据统计包拯年薪过千万),还不用担心被皇帝老儿杀掉。

清代人文背景(不能忘记的历史)(1)

但是这些人不知道有没有想过,万一您刚穿越过去,就被一鞭子抽醒,睁眼一看,自己正在冰天雪地里赤着脚往北走,身边都是穿这批袍子的金兵,不远处的毡帐里还传出熟悉的女人哭声,再往前一看:这不是咱们伟大的皇帝赵佶和赵恒吗?

清代人文背景(不能忘记的历史)(2)

即使没有倒霉到赶上靖康之耻,可是穿越过来却发现自己正躺在床上,一个漂亮女人正亲热地端着一碗汤药凑过来:“大郎,喝了这碗药就好了。”隔壁房间似乎还有一个老年女人和一个青年男子正在窃窃私语,模模糊糊好像还能听到有人叫“西门大官人”。

前面的话实际是几句玩笑,因为穿越是不可能的,要不然两千年后的人早就找咱们喝酒来了,或者我们的千万代子孙穿越回来找咱们要几张旧报纸回去当古董卖了。

咱们今天要说的是农民起义的口号问题,先说的跟宋朝有关,所以才讲了宋朝的笑话,希望宋粉们不要介意,说宋朝国富官肥百姓穷,并不是笔者首创,北宋和南宋的起义军领袖的口号早就说明了问题。

清代人文背景(不能忘记的历史)(3)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宋朝有田虎王庆方腊宋江起义,但是笔者认为他们都不如北宋的王小波李顺和南宋的钟相杨幺起义的进步意义大。历史上宋江就是个流寇,方腊就是为了过把瘾就死——占了几个城池就当皇帝,注定没啥大发展。

我们知道北宋王小波李顺的起义口号是“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南宋钟相杨幺的起义口号是“等贵贱,均贫富”。能够把“均贫富”当做口号,并号召数十万人舍了性命响应,说明当时贫富不均、官府和富人欺压百姓已经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在过去,农民们只要能吃糠咽菜加点草根树皮混个半饱,是绝对不会“造反”的。

清代人文背景(不能忘记的历史)(4)

起义口号反映了社会现实,也反映了起义领袖的胸怀。比如王小波李顺、钟相杨幺的“均贫富”,恰恰反映了两宋贫富差距悬殊,官员脑满肠肥(这可能是很多现代问人要穿越过去的主要原因——自己“有文化”可以过去欺压人)百姓啼饥号寒的社会现实。补充一句,北宋总共发生了成规模的农民起义二百三十次,南宋发生二百零三次,连欧阳修也慨叹:“一年多如一年,一火强如一火。”

清代人文背景(不能忘记的历史)(5)

而另外两次农民起义的口号则跟老百姓无关,“起义领袖”的目标是自己当王侯将相乃至皇帝,不过是羡慕统治者的有权有钱想取而代之而已。

比如陈胜吴广起义,喊出的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终极目标是“大楚兴陈胜王”。说白了就是想换个皇帝,然后追随者都来当个王侯将相,这种思想实际是源于陈胜像阿Q一样打短工时候的“苟富贵勿相忘”。

但是陈胜只顾了富贵,却忘了“勿相忘”,在他的授意或默许下,老搭档吴广被干掉了,当年的“伙计”来上门打秋风,也被他干掉了。

清代人文背景(不能忘记的历史)(6)

比如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张角先生编出来的四句顺口溜:“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虽在甲子,天下大吉。”这实际是利用封建迷信忽悠人,其真实目的就是自己想当皇帝,他们才不管社会经济发展和老百姓死活。他们像蝗虫一样走到哪吃到哪,弄得国家分崩离析,三国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汉人差点被杀光。而始作俑者的目的就是想让自己这个“黄天”立起来。

陈胜和张角都失败了,因为大忽悠毕竟是不能长久的,军事斗争也要有科学头脑,历代兵法大家研究的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天文地理和战争哲学,什么呼风唤雨刀枪不入,只能让自己和手下在战场上死得更快。

清代人文背景(不能忘记的历史)(7)

而我们知道,在历史上真正由农民或者准农民起家并最终取得政权的,也就是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

汉高祖的大风歌,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二个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猛士兮守四方!”但是却唱出了维护天下统一的豪情壮志。而且他起义之初也没有像陈胜吴广那样搞什么篝火狐鸣,也没有用“失期法皆斩”吓唬不识字不懂法的农民。当时刘邦刘乡长(亭长)就是自己这支民工队伍的最高指挥官(也可以看作押送者),但是却有点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的意思——在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下,大家都要跑光了。刘邦也没什么豪言壮语,甚至是告诉剩下的人:“你们也跑吧,你们跑完了我也得开溜了,要不然上面也不会放过我。” 剩下的人感动之余下决心跟刘邦同甘共苦——这才是齐心协力打天下。

清代人文背景(不能忘记的历史)(8)

笔者认为,王小波李顺的“均贫富”、钟相杨幺的“等贵贱”,都代表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要不是遇到了很能打仗的宋太宗和岳飞,也不会那么快就失败。而张角的“黄天当立”和陈胜的“陈胜王”,则有点自私自利的大忽悠成分,失败那是早晚的事情。

虽然现在有“清粉”“清黑”“明粉”“明黑”的争论,但是我们都不能不承认,明太祖朱元璋得天下最正,那是他和一干兄弟一刀一枪杀出来的锦绣河山。

清代人文背景(不能忘记的历史)(9)

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为自己赢得了发展壮大的时间和空间,而“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纪陈纲,救济斯民”则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引领者“四等人”制度欺压的劳苦大众为华夏尊严而战。

言为心声,古人诚不我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