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公开对外宣布复辟封建帝制,并于次年改为洪宪元年。25日,云南当地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人向全国发出通电,宣布云南独立,出兵征讨袁世凯,护国战争就此爆发。

民国历史影像袁世凯(民国反袁护国三杰)(1)

同年12月27日,云南省议会宣布成立军政府,设立都督府,唐继尧为都督,组织起护国军,蔡锷、李烈钧分任为第一、二军总司令,唐继尧兼任第3军总司令。按照计划,第一军攻川,第二军入桂、粤,第三军留守云南,经过多次激战,袁世凯所策划攻滇计划失败,各地袁军也被击溃,袁世凯不得已下宣布撤销帝制。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去世,黎元洪出任大总统,宣布恢复国会。7月,军务院撤销,护国运动也就此结束。12月,国会宣布每年12月25日为护国运动纪念日。

这次护国运动,唐继尧、蔡锷、李烈钧以云南一隅对抗袁世凯政府,付出极多,又功劳极大,因而被称作为“护国三杰”。

蔡锷(1882-1916)

民国历史影像袁世凯(民国反袁护国三杰)(2)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邵阳人,出身于贫困家庭,家里以从事裁缝为业,他幼年时期曾在私塾就读,后来考中过清廷的秀才。年仅15岁时,蔡锷被选入长沙时务学堂,当时他的老师是梁启超、谭嗣同,梁启超对他还颇为赏识。之后,蔡锷还进入过上海南洋公学学习。

1899年,蔡锷前往日本留学,先后在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就读。1900年,蔡锷回到国内,参加了自立军,等到起义失败后,他再次前往日本,进入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就读。蔡锷在士官学校就读期间,成绩非常优异,是中国留学生中的佼佼者。

1904年,蔡锷毕业回国,先后任职为了广西新军总参谋官兼总教练官、陆军小学总办等职,以训练新军为主要职责。之后,因云南总督李经羲的邀请,加入到云南军队。起初时,蔡锷任职为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他积极地与革命党人联系,以云南讲武堂师生为骨干,于1911年在昆明发动了起义,他本人被推选为临时革命总司令。之后,云南军政府成立,他又出任了云南都督。

1913年,蔡锷被袁世凯调往北京,任职全国经界局督办。起初时,蔡锷对袁世凯并不怎么抵触,等到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时,他就不认同了。1915年,蔡锷秘密离开北京,在几经周折后,来到昆明。当年12月,蔡锷联手云南军队中的将领宣布云南独立,组建成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他任职为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

民国历史影像袁世凯(民国反袁护国三杰)(3)

当时蔡锷正在病中,却不辞劳苦,亲自指挥作战,在与北洋军的交锋中,不落下风,牢牢牵制住了敌军主力,从而为讨袁斗争出了很大的力。1916年3月,强大压力面前,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北洋军也与蔡锷军达成停战协议。同年7月,蔡锷任职为四川督军兼省长。9月,因为病情急剧恶化,蔡锷前往日本医治。11月,终因医治无效,蔡锷病逝于福冈,当时年仅34岁。

1917年,蔡锷遗骨被移回国内,北洋政府在长沙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他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

唐继尧(1883-1927)

民国历史影像袁世凯(民国反袁护国三杰)(4)

唐继尧,又名荣昌,字蓂赓, 云南会泽人,出身于书香世家,曾经考中过晚清的秀才,因而学识不低。1902年,唐继尧前往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东京振武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来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跟他是同学,在士官学校期间,他还加入了孙中山创办的同盟会。

回国后,唐继尧曾一度在东北游历,后返回云南,出任云南讲武堂教官,训练新军,从事革命活动。1911年,唐继尧出任陆军第十九镇卅七协七十四标第一营管带,当时的顶头上司正是蔡锷,之后的昆明起义他也有参与。

1912年,蔡锷出任云南都督,唐继尧奉命率领滇军占领贵阳,被推选为贵州都督。1913年,蔡锷被调往北京,唐继尧继任为云南都督,并兼任云南民政长,开始他在云南近14年的执政生涯。1915年,唐继尧响应蔡锷发动的护国战争,自任为中华民国护国军总司令。

护国战争结束后,唐继尧又继续出任云南督军兼省长。之后的护法运动、靖国战争,他也积极参与,出任了护法军总裁、滇川黔鄂豫陕湘闽八省靖国联军总司令等职。1920年川滇战争爆发,唐继尧曾一度下野,1922年他又复起,重新回到云南执政。

1925年,中国致公党在美国成立,唐继尧被推选为副总理。1926年,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唐继尧这期间却并不支持革命,而是与北洋直系军阀勾结,对抗北伐军,这致使云南当地掀起倒唐运动。

1927年,胡若愚、龙云、张汝骥、李选廷四位镇守使联手,利用手中兵权,逼迫唐继尧去除职务,唐继尧因此下野。同年5月,唐继尧因病在昆明去世,云南当局为他举行了公葬。1936年,国民政府感念唐继尧当初的功劳,又将改公葬为国葬,为他补行了国葬仪式。

民国历史影像袁世凯(民国反袁护国三杰)(5)

唐继尧是滇军的创始人与主要领导者,也是颇有争议的人物,他在执政期间还是做了不少的实事,发展了云南的近代化事业,但是后期的执政行为多有令人指摘的地方。

李烈钧(1882-1946)

民国历史影像袁世凯(民国反袁护国三杰)(6)

李烈钧,字侠如,号侠黄, 江西省九江市人,父亲曾经参加过太平军,李烈钧从小就学文习武,可以说是文武双全,并且具有“任侠”之风,曾经带领着乡民将以严苛著称的武宁新任知县王浚道驱逐。

1901年,李烈钧被武宁彭县令录取选送江西武备学堂,后又被保送到北京应试,之后被清政府派往日本学习军事。期间,他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的是炮科专业,日本留学时,他还与黄兴等人组建了“攘白团”,以反对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905年,李烈钧结识孙中山,并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07年,李烈钧加入了孙中山创办的同盟会。1908年,李烈钧回到国内,出任江西混成协第五十四标第一营管带。之后,他因从事革命活动,为清廷抓捕,被迫流亡上海。

1909年,李烈钧来到云南,出任云南讲武堂教官兼兵备提调。辛亥革命以后,李烈钧被推任江西都督府参谋长、海陆军总司令,迫使北洋海军主要舰艇宣布起义,之后,他被推选为安徽都督。1913年,李烈钧又被推选为江西讨袁总司令,通电全国,发布讨袁檄文,就此拉开二次革命序幕。

民国历史影像袁世凯(民国反袁护国三杰)(7)

二次革命失败后,李烈钧一度流亡到日本、欧洲,于1915年回到国内。当年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李烈钧回到国内,与蔡锷、唐继尧组织起护国军,出任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率其所部,进入广西,又下广东,攻克韶关,震慑袁军,护国战争终于袁世凯去世而告终。

1917年,李烈钧被孙中山任命为所组军政府的总参谋长,参与了后的护法战争、东征。1923年,孙中山再次重建大元帅府,李烈钧再次出任总参谋长。1924年,他又被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并在同年大力推荐蒋介石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孙中山对李烈钧极为信任,曾一度让他代行大元帅职务。

1926年,北伐军攻克江西后,李烈钧被任命为江西省政府主席。1927年,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李烈钧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兼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1928年,国民政府重组,李烈钧失去实权,离开南京,前往上海休养。

抗日战争时期,李烈钧支持抗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行动,西安事变时期,他又主张和平解决,后被任命为高等军事法庭审判长,对张学良进行了审判。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烈钧因身体原因,长期处以养病状态。

1946年,李烈钧因病在重庆去世,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当时诸多国民政要都参与了他的葬礼。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菊花茶

菊花茶,本名郑良,网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论坛知名历史作家,资深三国控。曾发表过《华山论剑》、《历史原来是这样的》、《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祸起萧墙》等文集

更多精彩历史内容尽在夜狼文史工作室历史专栏:一个帝国的生与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