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被时代的潮流所裹挟。学生毕业即失业,公司裁员又降薪,辅导行业迎来重拳,教师饭碗不比曾经。动荡艰难是个人在经济下行是最直观的感受,为了个人生存与发展,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个人不得不面对的选择。于是,我通过总结以往的关于学习方面的经典书籍,找到了一些学习的基本原则。

目标如月,琐事似星,没有目的难有行动

什么样的人没有目标?

  1. “委婉谦虚”过分的谦虚就是骄傲。“我啥也不会呀,你来吧,你来吧。”每个人身边总有这样“委婉谦虚”的人,只是这样的回答不知听他说多少次。不会可以学,可是对方却打算“谦虚”到底,“我这个人笨,啥也学不会的,算了,算了。”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存在?多数人从上学到工作,一路走下来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于是,开始主动安于“平凡”。学个音乐?五音不全;学个编程?烦恼数学;练个跑步?没那细胞;会剪视频?人多太累。世界上真的有人会骄傲于自己的一无所成吗?会,这是他们让他们免于失败的最好铠甲。 有了它,人们就可以处于“不败之地”,看着别人努力却又失败时,骄傲于自己“无为”的高明。
  2. 沉湎失败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人们恐惧失败,不愿意迎接失败,以至于失败所带来的损失,反而不及恐惧失败所带来的损失。查理·芒格说过:“当你们在人生的战场上遭遇第一、第二或者第三次严重的失败时,就请意志消沉,从此一蹶不振吧。因为即使是最幸运、最聪明的人,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失败,这必定能保证你们永远地陷身在痛苦的泥沼里。”若非越王勾践大败后坚韧不拔,何来“有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若非项羽不愿面对失败自刎乌江,那么“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因而,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硬要留在手中除了刺痛伤口,毫无益处。

个人自学的最好方法(这样的人才最终可以摘到胜利的果实)(1)

如何寻找的目标?

  1. “排排序”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找个安静的地方,放上纸和笔,花十分钟时间写下你喜欢或想要做的事,比如:打球、写作看电影;游戏、八卦爱发呆;弹琴、滑冰KTV;登山、蹦极会摄影。找到最让你想去做的事,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读书和分享,因此,将书中的内容结合个人理解阐述给别人,会让我兴奋不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让你在起步阶段的阻力更小,为习惯的培养减少障碍。
  2. 试试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也许你不想学音乐,可当钢琴就摆在你面前时,又有多少人能够忍住不去按两三个琴键试试呢?毕竟,多数人都是“反正不要钱,多少信一点”的随和态度,尝试就是在调整你原来刻板的印象,探究你对某事真实的看法。《心流》中有个故事:“萨姆15岁那年,跟随父亲到百慕大去过圣诞节。当时,他对自己这辈子要做什么完全没有概念,他迷迷糊糊地计划升大学、找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结婚、住在郊区。有一次,父亲带他去百慕大的珊瑚礁旅行并潜水。萨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发现神秘、美丽而又危机四伏的海底世界竟如此令人着迷,就下定决心做进一步探索。于是,他在高中选修了许多门生物课程,目前正向海洋科学家的目标迈进。”他是被幸运女神眷顾的人,没准你在某方面也是。

个人自学的最好方法(这样的人才最终可以摘到胜利的果实)(2)

瓷器活来金刚钻,莫学精卫石填海
  1. 闭门造车不如师傅点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学习最忌讳的是自己找个地方闭关,然后出来之后一鸣惊人,这种想法千万不要有。任何一个行业都有杰出的人,完全可以学习人家是如何练习的。所谓名师出高徒,本质上就是学习人家的“独门秘籍”,不过,成功最大的秘密其实就是没有秘密。一个领域内成功的方法在原则上是共同的,找老师或者看书不过是为了不犯原则性错误。如果方向错了,越是努力,离目标就越是遥远。
  2. 独立自主也要同舟共济独行快,众行远。好的学习氛围是难得的,当自己努力一天后,是需要有所反馈的,找到相关的交流群或者平台,在共同话题下,寻找自己的知识盲区。群体具有监督作用,为了鞭策自己可以每日打卡交流,为自己提供外在压力;获得他人认可,当你能够回答别人的问题时,得到一种分享的喜悦感,激励我们学习;行动促进学习,绝大多数专业技能本质上都是为了别人服务,孤芳自赏虽是很好,终究让人难耐落寞。人本质上是社会动物,融入能提升自我的群体,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学习窍门。
  3. 轻松自在那是毒雾香风走出舒适区,寻找匹配区,远离死亡区。进步必然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对挑战难度的设定需要对自身水平有一定的了解,提高阅读英语水平,需要从每天记忆单词开始,这是合理的,可是以次为由不进行任何的阅读尝试,就是呆在舒适区,勉强够四级水平,去做接近四级难度的题目是匹配区,而硬要做六级的题目,被打击到一蹶不振,就是涉入死亡区的深潭。想要快速进步就要循序渐进用笨方法,每天阅读、记忆和书写,不断循环并加入新的内容。学习就如同呼吸,舒适区的氧气不多,而让人昏睡的二氧化碳多;匹配区的氧气与二氧化碳比例更能刺激肺部进行强有力的呼吸;死亡区的二氧化碳浓度超标,会让你呼吸困难难以生存。找到属于你的匹配区
  4. 三心二意则请另寻高就惟有专心致志,把心力集中在学问上,才能事半功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游戏,玛妮雅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这就是后来的居里夫人。荀子在《劝学》中亦有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可见,专注是学习能否有所成就的重要试金石。

个人自学的最好方法(这样的人才最终可以摘到胜利的果实)(3)

百计千方已寻来,不行到头空如梦
  1. “知识里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识的价值在于它能引导我们更好地实践和生活,有了清晰的目标和计划,结果只是束之高阁,又有何益呢?很多人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形成了学习方法上的路径依赖,这是很有问题的。以前的标准是分数,现在环境变了,方法就必须变革,检验的标准变为能不能把事情做成,这才是最高标准。用书本上的一套去要求现实中真正实践着的人是自负的。动物受到基因和本能控制,环境改变后仍然延续旧习,导致死亡,人主要受到模因(文化所塑造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影响,当环境改变时,必须自己去调整认知,而不是等到大难临头才追悔莫及。
  2. “间歇性踌躇满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世上最强大的信念,其实早在小学课本中就已经学到了。多数人都呈现“三分钟热度”的情况,可能是目标设定不合理、计划制定太粗糙、意外情况太棘手、困难又层出不穷。这些是问题吗?一切有解决方法的问题只是执行的事,而影响执行的问题才是大问题,这就是最底层,最本原的信念问题。信念强大,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世上无路也要闯出一条;信念羸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无事无咎也要庸人自扰。普通人处于两者之间,摇摆不定,因此需要有效的目标和方法为自己保驾护航。用成就增强信念,形成良性循环。

个人自学的最好方法(这样的人才最终可以摘到胜利的果实)(4)

有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功的道路从来都不拥挤,太多的人连每天学一点都做不到。目标混乱倒一批,毫无计划倒一片,自我封闭倒一批,光说不干倒一片,刮风下雨倒一批,周末假日倒一批,琐事繁多倒一批,早起赖床倒一批。难怪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仅仅只是坚持住,一年后就已经打败了同一个领域80%自学者。所以,找到了对的路并不难,重要的是有方法和技巧让自己能够一直走下去。毕竟,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