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稿演讲,就是不带稿子、不照稿念的演讲。当然,“脱稿”并不等于“无稿”。为了确保演讲的质量和水平,如条件允许,必要的“短稿”哪怕是“腹稿”也是要准备的。随着改文风运动的深入,常作脱稿演讲,尽力少作或不作有稿演讲,应当成为每一位有机会演讲者的共同追求。

演讲稿不能空喊口号(演讲不宜照稿念)(1)

一、脱稿演讲之“稿”的特点

较之“有稿演讲”,脱稿演讲对演讲者的心理素质和表达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要做好脱稿演讲,努力赢得“满堂彩”,就要在脱稿之“稿”上下番功夫。“稿”的质量高低以及适合与否,直接决定了“讲”的实际效果。因此,首先要熟谙“稿”的要求特点,才能确保文称其意,言必有中。

(一)主题鲜明。脱稿演讲并不是东拉西扯,信马由缰。但凡安排演讲的会议,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是演讲稿准备的依据和基础。如“新时期秘书工作的规范和创新业务交流会”(下称“秘书会”上),就明确了会议的主题是“秘书工作的规范和创新”。这决定了演讲稿必须围绕“规范”和“创新”展开,从分析两者关系入手,阐述“规范”和“创新”的内容、方法等。

(二)结构了然。“了然”,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简简单单。既是脱稿演讲,往往时间不会太长,一般也就十分钟左右。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结构安排上要很见功力。一是短,语言要干爽,善于裁剪,删去冗余,留下内核,起到以少总多、以一当十的效果。二是清,观点清楚,纲举目张,不拖泥带水,犹如溪水清澈,照影见底,一览无余。三是匀,是结构匀称,疏密有致,整体平衡。 如“秘书会”上,有讲者仅用十五字文章结构:一支笔,两只手,三颗心,四门功,五个知。

(三)上口易记。脱稿演讲,要力求明白晓畅,杜绝生涩隐晦,否则,再好的文采和“包装”也会因“曲高和寡”而大打折扣。因此,脱稿演讲最好能“以口语入诗”,俚语,俗语,格言,小幽默、顺口溜等应尽量使用,并讲究语句的对称匀齐、语音的回环优美等实际效果。如“秘书会”上,有讲者如此构思:凭本分做人,靠本事做事;想在领导前头,走在领导后头;积极出大主意,认真做小事情;做老实人不吃亏,办老实事不后悔,等等,言简义丰,既叫座,也叫好。

(四)事例生动。实践证明,语言再“阳春白雪”,也敌不过事例的生动直接。因为,在多数人看来,“听故事”远比“听说教”来得精彩,更有意思,也最能拨动人的心弦,让人历久难忘。如“秘书会”上,一讲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演讲者既插叙了自己相关的经历,又通过三国演义“杨修之死”、当代秘书反面典型“李真”等的事例来引证,推己及人,博古通今,如数家珍,既真实可感,也大大增强了演讲的表现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五)情绪饱满。演讲是要“讲”给人“听”的,听众能否“听”进去是演讲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为了让听众“听”后产生共鸣,留下“回声”,笔者一直认为,演讲者一定要想法调动听众情绪,学会煽情,善于“来事”,努力用语言的“爝火”点燃听众情感的火花。个中方法有多种,如举例、修辞、语音节奏控制等。如“秘书会”上,一讲者这样阐述秘书人员的“知止”:秘书人员要“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如此就不会有覆车之患,就不会有烫手之痛,就不会有失足之恨!通过如此的“层层加染”,再加上语音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的变化,较易产生振聋发瞶的效果。当然,感情“宣泄”要装有“闸门”,力求有的放矢,适可而止,否则,只能给人华而不实,无病呻吟、竭嘶底里之感。

二、脱稿演讲修炼“五步曲”

一场才思敏捷、意兴湍飞、声情并茂的演讲,常常语惊四座,令人折服。但“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任何演讲者不可能一步达到“绕指柔”的境界,必须经过练、思、写、读、改的修炼,“百炼成钢”。

(一)练。这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不断训练的过程。从“有稿”到“脱稿”,并且“脱”的出彩,其间演讲者要注意“两个练”:一是练胆。有些演讲者人后很会讲,但一到台前就怯场,这是缺少这方面的历练造成的。胆子是练出来的。胆子“练”大了,即使事前不准备,或做粗疏准备,只要有一定积累的演讲者一般也能即兴演讲,借题发挥;反之,如果胆子小,即使准备再充分,也往往“有货倒不出”,难以实现预期效果。二是练说。任何演讲者平时一定要敢于讲,喜欢讲,利用各种机会多作即席“讲话”,甚至“逮”住每次闲谈交流的机会,勇于把自己对人、对事的观点、看法清楚地表达出来,越是人多越“来劲”,越能尽情发挥。如果都能张口即来地“说”了,演讲者就能逐步摆脱“有稿依赖”,就不会因心理的“给养”不够而导致临场的“思维卡壳”、“语言断路”和“气氛冷场”。

(二)思。演讲“比美”,以构思胜。一次出彩的脱稿演讲,其构思“胜”在三个方面:简短,清楚,新巧。由于篇幅所限,一次脱稿演讲,不可能让你洋洋洒洒,下笔千言。如篇幅甚长,既令讲者不易记,也会令听者昏昏欲睡,索然无味。一篇脱稿演讲辞,一定要爽利干净,单刀直入,戛然而止,才能让人口齿生香,回味无穷。演讲要让听众印象深刻,还必须条理清楚,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如在系统“‘文明单位’创建总结表彰会上的发言”,作为负责人,笔者在用寥寥数语做获奖感言后,用“五个抓”组织脱稿演讲:抓制度,抓督查,抓活动,抓业绩,抓特色。笔者以为,新巧是脱稿演讲赢得获评的决定性因素。“新”,就是不落窠臼,出奇制胜;“巧”就是出人意表,想落天外。如笔者曾听过一次演讲,先公布三组数据,然后分析原因,最后指出对策,可谓切中要害,不仅讲者轻松,听者也过耳难忘。因此,一篇演讲稿,要努力在语言和结构上都打上“新巧”的烙印。

(三)写。脱稿演讲写作,要重点处理好三对关系:多与少、实与虚和粗与精的关系。第一,多与少的关系。脱稿演讲辞的写作要把握好分寸,不是越多越好,也不能无所准备,心中无谱,导致演讲时信马由缰,不着边际。笔者的经验是三句话:熟悉的少写,生疏的多写;初学时多写,熟练时少写;演讲的“骨架”也就是“纲目”一定得写,最好能形成朗朗上口的一句或几句话。第二,虚与实的关系。“虚”是指演讲中说理、抒情、修辞等内容;“实”是指事例、数据等。一篇演讲辞唯有虚实结合,才能有血有肉,枝繁叶茂。第三,粗与精的关系。演讲辞要“疏处能跑马,密处难容针”,当详时泼墨如云,宜简处惜墨如金。同时,写作时必须对脑海中喷涌而出的原材料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重点处字敲句打,汰去冗杂,留下精粹。

(四)读。其实,“读”并不如一般人想的那样无足重轻,聊胜于无。其实,“读”在整个演讲辞准备中是一道十分重要的“工序”。通过“读”,一方面提前“彩排”,练声校音,把准节奏,营造美感;另一方面,通过“读”,查找脚本的疏漏,修正言辞的浓淡,调整结构的措置等,使脚本渐臻完美。“读”的目的有四:一是通过“读”来修改,“读”有时比“写”更能发现文章的小纰漏;二是通过“读”来“练声”,做到音准、音色、音美等心中有数,不至于演讲时出现拗字、错音、卡口等现象;三是通过“读”来记诵,尤其是要重点记住文章的结构脉络,在脑海中实现标题、过渡衔接上的“串珠成联”;四是通过“读”来练习“脱口秀”,把“读”当做正式演讲的“预演”,在演讲状态、现场发挥、口语言说等方面进行多次的仿真模拟,以至渐入佳境。

(五)改。好的演讲稿是改出来的。演讲稿的修改情形,大致有改文字,改风格,改内容,改结构等。改的目的,是让演讲稿更通俗,更精练,更生动,也更适合演讲。一是改文字。如老秘网发言一稿中的“这支笔要‘快’:迅若脱兔,快似闪电,有高出侪辈的干练和功力”,在二稿时改为“这支笔要‘快’:要文思泉涌,下笔千言,立等可取”,更加简洁和通俗。二是改风格。尤其是语体风格,一定要把“文绉绉”的“书面语”切换成活泼诙谐的“口语”。如“秘书会”发言一稿中的“这支笔要‘杂’,论文公文文学,都能“尺水兴波,展万千气象”,后改成“论文、公文、文学,都能耍他几回,打他几套,弄他几下”,一下子轻快活泼了许多。三是改内容。如“秘书会”发言一稿中的“一颗是学习的心。工作在秘书岗位,要学习的真实太多了,沟通、业务、写作,‘永远在路上’”,后改成“一颗是学习的心。我们现在已进入信息社会的快车道,知识更新太快了,我们不懂的东西越来越多,秘书人员每天工作中都可能遇到难题。怎么办?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我们切不可夜郎自大,一定要加强学习。协调沟通要学习,掌握业务要学习,办文办会要学习,要工作不息,学习不停,通过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加油充电。”经这一改,得到了明显的丰富和提高。四是改结构。上稿原先是按“获奖感言、秘书工作的规范、秘书工作的创新”的“三段论”来构思的,后来改成“一二三四五”的结构,个中差别,不言自明。由此可见,正是一次次的精心修改,终使演讲稿发生了大相径庭、脱胎换骨的变化,这也是脱稿演讲成功的不二法门。

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在××年××省秘书节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秘书朋友:

大家好!金秋的×城,丹枫似火,桂子飘香。一年一度的××省秘书界盛会又在这里拉开帷幕,能再次见到秘书界这么多熟悉的领导、前辈、专家和同仁,真是非常高兴。说起近三年秘书节我是届届都参加,届届报论文,但届届都是二等奖。事不过三,估计明年的一等奖就有我一个了(笑)。

当然,能获奖也非常荣幸了。受学会办公室的委托,这里,我向各位汇报一下我做××工作的心得体会。既然我拿的是二等奖,估计我的发言也好不到哪里去,肯定要比刚才一等奖差一大截啦(笑),敬请各位海涵,并指正!

从××年进入本单位,我从事××工作已八个年头。在这八年里,我经历过彷徨,品尝过苦涩,体味过挫折,可以说是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一路风景看过来,现在我总算有了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这倒不是说我取得了多么大的成绩。我的意思是,经过这八年的历练,我已逐步成长了起来。现在的我,再不会为写一篇小动态而殚精竭虑、挑灯夜战了,再不用为一次接待而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了,也再不会为一次沟通协调而绞尽脑汁、无计可施了。回望来时路,我深深感到,这是一条探索的路,是一条艰辛的路,是一条成长的路,也是一条收获的路。不过,话说回来,我还是非常享受在这条路上向前行走(说明愈挫愈奋)的感觉。

总结八年来的心得体会,我觉得可以用五句话十五个字来概括,即:一支笔,两只手,三颗心,四门功,五个知。

一支笔。正如耕夫的犁,战士的枪,秘书人员手中的一支笔,正是他的“法宝”。这支笔要“灵”:对领导意图、对工作动态要有洞察入微、穷形尽相的表现,能集中展示秘书人员的智慧和才华;这支笔要“快”:要文思泉涌,下笔千言,立等可取;这支笔要“杂”,论文、公文、文学,都能耍他几回,打他几套,弄他几下;这支笔要“实”,“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两只手。秘书工作的职责是什么?概而言之,就是一手抓服务,一手抓保障。以文辅政是服务,信息收集是服务,督查落实也是服务。保障则有会务保障、后勤保障、组织保障等,件件都不落,样样打得响。

三颗心。一颗是上进的心。在领导身边工作,秘书不能没有一颗上进的心,办文、办事、办会永远都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颗是学习的心。我们现在已进入信息社会的快车道,知识更新太快了,我们不懂的东西越来越多,秘书人员每天工作中都可能遇到难题。怎么办?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我们切不可夜郎自大,一定要加强学习。协调沟通要学习,掌握业务要学习,办文办会要学习,要工作不息,学习不停,通过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加油充电。一颗是执着的心。失意了不消沉,跌倒了爬起来,毫不气馁,永不言弃,“直挂云帆济沧海”,“向阳花木早逢春”。

四门功。一是领悟的功夫。秘书人员要“心有灵犀”,遇到事情要善于心领神会,对领导的意图、套路、风格等要烂熟于心,有时哪怕是领导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秘书人员都能心有会意,得其要领。凡是都要领导点拨,都难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秘书,何谈艺术?二是统筹的功夫。那么多事情,那么多部门,那么多头绪,真是“剪不断,理还乱”。秘书人员一定要“面前千条线,手中一根针”,三下五除二,就能拾掇得纲举目张,井井有条。三是办事的功夫。现实中有些秘书事情老是办不好,何也?要么是他经验不够,要么是他方法不对,或者是认识不足。红楼梦上有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对事情的大与小,主与次,轻与重,快与慢,严与宽,直与曲等,秘书人员要明察秋毫,具备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本领,始终拿捏有度,丝丝入扣。四是研究的功夫。现在,秘书面临的工作情况越来越复杂,任务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一些难题的处理,更要求秘书要学会研究。有研究才能发现问题,有研究才能掌握规律,有研究才能增长才干,有研究才能成为行家。

五个知。一是知时。古人云,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秘书人员千万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大道国家大事,中到省市发展,小到行业动态等,都要了然于胸。所以,多年来,我养成了每天“三看”的习惯,即:看人民日报,看省市机关报,看单位网站信息,有一天不看,或每天少“一看”,就感觉不掌握情况,就感觉心里不踏实。二是知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要努力通过增加读书的厚度,来提升人生的高度,拉伸生命的长度。三是知礼。古人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这里的“礼”就是“规矩”。当前,秘书人员要崇“礼”,就要做到不失言,不失态,不失信,不失规,让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都有收有放,有法有度,有规有矩。四是知止。秘书人员要“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如此就不会有覆车之患,就不会有烫手之痛,就不会有失足之恨。五是知足。秘书人员要常扫欲望屋,勤除非分想,敢破阴暗墙,让人性之湖泊始终荡漾着粼粼的清波。

有了这“一二三四五”,也就有了我获奖的这篇文章,也就有了我多年来主业、副业的“两促进,两不误”。

诺贝尔说,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曾有一位被誉为空军某师“四大才子”的老领导这样和我评论秘书工作:秘书工作是门艺术;秘书工作,即使是行家,也是辛苦的。就让我们用自己的“苦”,去努力摘取秘书事业的“甘甜果”,让人生之书更精彩、让生命之花更绚丽吧!

谢谢各位!

(本文作者系老秘网公文课堂特邀嘉宾《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