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哈游戏被列入松原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沙哈,又称嘎拉哈,是蒙古族的民间传统游戏。嘎拉哈是用羊的腿骨和胫骨相连的一块骨头,经过蒸煮去肉脱脂着色做成的玩具,在郭尔罗斯也称歘(chua))嘎拉哈。据清人纪晓岚《槐西杂志》记载:“作喀什哈,云塞上六歌之一,以羊膝骨为之。” 清人徐兰《塞上杂记》云:“喀赤哈者,羊膝骨也。”“骨分四面,有要棱起如云者,为珍儿,珍儿背为鬼儿,俯者为背儿,仰者为梢儿。”这是古代的叫法。近代与之稍异,分别叫作“坑儿 (凹面) ”“背儿(凸面)”“珍儿”“驴儿”。

沙哈的玩法主要有三种:欻嘎拉哈、翻手背、弹嘎拉哈。

第一种玩法是歘嘎拉哈。歘嘎拉哈是玩者把嘎拉哈置于桌上或炕上,然后抛起手中的小口袋,接此物时,要把坑、背相同的两枚嘎拉哈拾起来。注意拾起时不要动别的子儿。

第二种玩法是翻手背。双手捧所有的嘎拉哈向上扔出后,用一只手翻手背接,再翻手心接,接住的为赢,以赢得多少作为继续玩的先后依据。

第三种玩法是弹嘎拉哈。即用右手拇指、中指扣成一环,然后用中指向外去弹嘎拉哈,碰相同面的嘎拉哈为赢。如碰不到或碰不同面的嘎拉哈,或者碰两个以上的嘎拉哈,则为输,则轮为下个人去弹。两个或几个人轮流往复,直到把所有的嘎拉哈赢尽,以赢多者为胜。

歘嘎拉哈在郭尔罗斯民间极为盛行,也非常普及,无论蒙古族还是汉族,大人小孩儿都会,是大家非常喜欢的娱乐项目。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这种游戏几乎遍布家家户户,是儿童主要的游戏娱乐项目。

现在,沙哈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走出了儿童的娱乐区,对沙哈玩法更是知之者甚少,传承工作迫在眉睫。前郭县把沙哈申报为松原市级非遗保护项目,确立金鸽和康桂花为前郭县级传承人,旨在通过传承人的继承和教学,使得更多的孩童了解沙哈并用其娱乐,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蒙古族这一古老游戏的快乐,并使沙哈得以传承和推广。金鸽和康桂花两位传承人,不但沙哈游戏从小玩到大,而且各种花样和技艺都十分娴熟。她们义务在前郭县的纳荷芽社区、成吉思汗文化园举行的培训班中进行教学, 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并从中感受到快乐。

沙哈(嘎拉哈)和口袋(摄影:梁亚丽)

十大传统民间游戏 松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1)

幼儿园里小朋友们认知沙哈(摄影:纪玉贤)

十大传统民间游戏 松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2)

沙哈游戏被文艺工作者创作到舞台剧中(摄影:梁亚丽)

十大传统民间游戏 松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3)

前郭县查干花蒙古族中心小学操场上学生课间玩沙哈(摄影:罗立群)

十大传统民间游戏 松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4)

摄影:梁亚丽

十大传统民间游戏 松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5)

十大传统民间游戏 松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6)

沙哈游戏(摄影:梁亚丽)

十大传统民间游戏 松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7)

十大传统民间游戏 松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8)

摄影:王玉梅

十大传统民间游戏 松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9)

摄影:邵群

十大传统民间游戏 松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10)

十大传统民间游戏 松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11)

摄影:罗立群

十大传统民间游戏 松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12)

来源 | 吉林省女摄影家协会

终审 | 王业根

复审 | 王国志

校对 | 邵淇 何莉娜

编辑 | 徐路

【来源:公众号 松原英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