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杂谈#从前,有一位姓龙的农户,一家人住在深山老林,因为长的虎背熊腰,因此人送外号龙虎。龙虎年少时有过一房老婆,后来妻子死于难产,一大一小都没有保住,龙虎伤心欲绝,决定不再婚娶。

民间故事鼠王报恩(虎中之王来报恩)(1)

有一些朋友,就劝他续弦,再纳一房媳妇。但他总是摇着头,脸上挂着一丝忧伤,对好心人说道:“我是一个大老粗,何必连累她人跟着我受罪。”转眼间,龙虎已到了中年。有一天,龙虎在赶集的路上,见前面围着很多人,好奇便便挤进去看,原来是名女子,饿死在了树下,怀里还抱着一名婴儿。周围的人纷纷摇头叹息,但无一人伸出援手去抱起婴儿,大灾之年都不容易自家孩子都吃不饱,那有东西给孩子吃。

民间故事鼠王报恩(虎中之王来报恩)(2)

龙虎看到婴儿哭得实在可怜,心地本就善良,心肠一软,决定收养这个孩子,说道:“我龙虎无一儿半女,就当是上天赐于了,我一个孩子吧!”他请人帮忙买了棺椁,将这个女人埋了,他把婴儿带回自己家里,取名龙天赐,当作自己的孩子。自从有了龙天赐,龙虎的脸上,就出现了久违的笑脸。为了给龙天赐喂吃的,他的踏遍了,周围的几个村庄,请求那些正在奶孩子的女子们,喂龙天赐几口奶水吃。时间飞逝,转眼间,龙天赐到了十八岁,长成了和龙虎一样,又高又壮实的一个小伙子。此时,龙虎也年事已高,有些活也干不动了,便想着拿出点积蓄,让龙天赐做个小买卖,当个生意人。

民间故事鼠王报恩(虎中之王来报恩)(3)

今天,龙天赐正在集市上查看货物,看见很多人都往一个地方跑,一打听,才知道是有人卖得病的老虎,大家一个一个都去看热闹。原来是有位将领特别喜欢打猎,不久前活捉了一头虎,便把老虎养在了军营里。前不久,这头老虎得了一种怪病,吃不下东西,饿的就剩下皮包骨了,兽医多次医治也不见效果。不想看到老虎死在自己面前。逼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民间故事鼠王报恩(虎中之王来报恩)(4)

龙天赐将货物寄放在一个地方,也跑过去看热闹。只见那里摆放着一个笼子,老虎无精打采的卧着,一副病恹恹的样子。龙天赐就站在旁边看,人们分分上前询问价格。这位将领问那些人:“你们买回去,打算怎么处理?”那些人一致的回答,买回去当然是卖肉卖皮。将军看了看这些人,皱了皱眉挥手道:“你们走吧!”龙天赐也想买,便大着胆子,上前询问价格,这位将领还是问了同样的问题。龙天赐结结巴巴地说:“我看它实在可怜,想买它回去,给它治病,治好了,放归深林,如果治不好,便将它掩埋。好入土为安”将军很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你是个善良的人,我就把它送给你了。你要是骗我,我一定会让你生不如死!”龙天赐对天发誓,他会善待它的,说到做到。将军吩咐了几个手下,用马车把老虎和笼子,送到龙天赐的家里。

民间故事鼠王报恩(虎中之王来报恩)(5)

龙虎看到龙天赐,买了一头病虎养在家里,他知道龙天赐是个善良的孩子,也没多说什么。没过几天,龙虎病倒了,吃什么药都没用。那天晚上,他把龙天赐叫到身边,从床下面拿出一个包袱,打开之后,里面居然是一株千年人参。这是他以前在深山里挖到的,一直没舍得拿出来。他叮嘱龙天赐,用人参喂养这头老虎看看,或许还有一线生机,说完这些,龙虎便撒手离去。龙天赐埋葬了父亲之后,拿出人参,给老虎服下。没想到,老虎服下人参之后,身体渐渐地好转起来,几天功夫,就完全康复了。龙天赐打开了笼子,把它放归了山林。几个月过去了,龙天赐想着做些大买卖,可以多赚一些钱,自己也到了娶妻生子的年纪。他便找人借了一笔钱,进了一批货,顺江而下,准备去沿海贩卖。

民间故事鼠王报恩(虎中之王来报恩)(6)

谁知道在江上,突然遇上暴风雨,船被打翻,所有的货物都沉没在了江底。龙天赐侥幸抱着一块船板,顺江而下漂到了,一座荒岛上,算是捡了一条性命。他爬到最高处,一眼望去,了无人烟,他绝望的蹲在树下大哭了起来。正在这时,突然出现一头斑斓大虎,上面驮着一位美丽的姑娘,从树林那边走了过来,来到他的面前。龙天赐认出,这头老虎,就是他当初,救过的那一头虎,而这位姑娘,他并不认识,不由得张口问道:“你是谁?”姑娘笑着说:“我是隐居在这里的仙子。”龙天赐接着问道:“你为什么骑在老虎背上?”女子跳下来说:“是它求我来帮住你的。”

民间故事鼠王报恩(虎中之王来报恩)(7)

原来,这是一头虎中之王,秋猎之时,他们包围了峡谷。它为了保住,谷里的其他老虎,想把那些人引开,不慎落入了他们的手中。在它病危之时,是龙天赐救了它。老虎得知龙天赐遭遇困境,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它们来到此处。两者也是多年的旧友。仙子说:“你我本就有一段尘缘,所以我愿意帮住你。”龙天赐大喜,仙子让龙天赐闭上眼睛,便拉着他腾空而起。转眼间,就来到了龙天赐的家门前。

民间故事鼠王报恩(虎中之王来报恩)(8)

从此以后,龙天赐和仙子便在一起了。仙子在山上开出一片土地,种了很多名贵的鲜花,他们一起靠着卖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还生了一双儿女。在儿女都成家之后,他们也离开了,不知所踪。

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众善奉行,福佑子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