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年前的911事件,从发生之日起,就一直笼罩在各种阴谋论之中,很多民间分析人士还“有理有据”的罗列了诸多“铁证”和可疑之处,矛头直指美国政府。

对于911事件的感受与看法(美国反应为何如此不给力)(1)

参与劫机的自杀式恐怖分子,如今正在审理的,是那些幕后策划者

按他们的说法,早在3年前的1998年,美国驻外使馆发生了连环爆炸,导致200多人惨死。事后,被认定是本·拉登的“基地”组织所为。作为报复,美军直接把基地组织的据点给炸烂了。结果,老巢被端的拉登,带着自己的队伍直接开进了塔利班执政的阿富汗。

当年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坚持为本·拉登提供庇护,并暗中支持基地组织的各种活动。什么冻结资产、禁止投资,封锁周边空域等等,不但没能换回阿富汗塔利班的妥协,反而招致了基地组织的疯狂报复。

接下来的一年内,美国的境外机构连番遭遇了六次火箭弹袭击。到了2000年10月,美国的科尔号驱逐舰被基地组织的自杀式炸弹袭击,导致17名美军丧失。

这时,阿富汗塔利班与美国之间的战争,似乎就差一个导火索了。

诡异的是,没多久,导火索竟然自己送上门来了——911事件。

对于911事件的感受与看法(美国反应为何如此不给力)(2)

这么一联系,好似还真像是双方在有板有眼地演出了一场灾难大戏——美国共和党自己搞个苦肉计,让基地组织去“认领”,好作为开战的借口。

其实,就看演技,如果是在演的话,小布什和白宫幕僚们,那可真堪称“影帝”了——老实说,连受过专业训练的演员都得自叹不如。

更让人费解的是,就算是演,难道互唱反调的民主党政客们也没看出丝毫“端倪”?

此外,光是美国国内的“共犯”,就涵盖了美国总统和他的幕僚团、中央情报局、司法部、联邦航空局、北美防空联合司令部、美国航空、联合航空、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各类媒体、联邦和宾夕法尼亚州等地的地方执法部门、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911”调查委员等上百所机构的数万人。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都守口如瓶,如此之高的自制力,还真是世间所罕见。

还有第一现场的当事人员,包括最先进入戒严区域的媒体记者们,都没有质疑过911事件的性质。

对于911事件的感受与看法(美国反应为何如此不给力)(3)

小布什在事发现场慰问。跟前阵子去迈阿密塌楼现场时,衣服笔挺皮鞋锃亮的拜登比,还是小布什这个显得有诚意

更奇怪的是,那边,拉登和基地组织怎么如此配合呢,美国跟他们怎么商量的?

客观看,所谓的“911阴谋论”,还是非常站不住脚的——3000多人的性命和多架航班、多所标志性建筑物的损毁,仅在美国,当年的直接损失就达2000亿美金,股票缩水1.4万亿美金,更有影响至今的巨大心理阴影等等。

对于911事件的感受与看法(美国反应为何如此不给力)(4)

911现场的消防员中的很多都因吸入过量毒气,患上了各种慢性病甚至是癌症

显然,就为了找个开战的“导火索”,自导自演这么个末日般的惨剧,实在高于生活。

而要说那时的美国之所以如此被动,更多的还是因为严重缺乏应对经验,思想过于麻痹大意。

911发生之前,除了美国中情局,俄罗斯情报部门也曾经做过善意的提醒;阿富汗北方联盟领袖马苏德(老马苏德)更郑重地发出过警告——如果布什总统不帮助我们,恐怖分子最终会袭击美国和欧洲,你们可以拭目以待。

可是,以上各种信息和情报,都比较泛泛,有关基地组织谋划的“行动”,具体是针对驻外使馆、海外美军基地还是美国本土,都没有再详细点的线索。

而从90年代末开始,基地组织针对美国的接连恐袭,目标全是美方的境外机构,以至于那时的美情报部门,几乎都没怎么考虑过“美国本土会遭遇到袭击”的可能。

结果,在全民麻痹的大环境下,911当日,地勤人员发现民航偏离了航线并同空管指挥失联后,他们的第一反应竟然是“设备故障”,并未能及时上报,就那么傻等着,一遍又一遍地尝试重新联系上航班,耽误了大把时间。

对于911事件的感受与看法(美国反应为何如此不给力)(5)

这些小点,都是美国上空的民航飞机

这里就以首架被劫持,撞击了世贸大厦北楼的美航11次航班为例。

11次航班起飞后15分钟,就被劫持,恐怖分子第一时间强行关闭了机上的应答器和通讯系统。

很快,地面人员就发现了其失联,此后的10多分钟,他们只是不断地呼叫11号航班,直到他们突然听到了基地组织劫机的领队,恐怖分子穆罕默德·阿塔的声音。

对于911事件的感受与看法(美国反应为何如此不给力)(6)

波士顿飞往洛杉矶的11号航班上的劫机者

在11号航班的驾驶舱,阿塔本打算向乘客讲话,但他却按错按钮把自己的声音同时传送到了波士顿空管中心。

波士顿方面听到阿塔用中东味的英语对乘客们说:“我们已经控制了飞机,你们只要保持安静安静就不会受到伤害.....大家都不要动,如果你要反抗的话,将危及整架飞机上乘客的安全....我会把你们安全送回机场的”。

这时 ,民航空管负责人,才决定跳过规章制度,直接与美国空军联络,要求军方紧急支援。

美国军方认真地听了这段话后,和情报部门进行了初步结合,仍然认为,这些中东劫机者应该也会遵循老一套的“劫机操作”——找机场降落,提出条件,谈判,满足要求并释放人质。

加之,此时11号航班的飞行方向是新泽西,更像是要去找机场降落来谈条件的操作,应该没必要非得击落或者冒险拦截。

对于911事件的感受与看法(美国反应为何如此不给力)(7)

这导致,美国军方和情报部门的判断是,在劫机目的不明的情形下,首要的,应该先安抚劫匪,以保障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安全。剩下跟劫机者谈条件,究竟是掏钱还是放人,或者强攻,再由美政府高层慢慢讨论。

毕竟,之前发生过的那些劫机事件,都是要求某国政府答应恐怖分子的要求,放人或者要钱,然后叛逃到他国。虽然也有像1988年的洛克比空难,直接来个坠机事件机毁人亡的,但用的都是提前安防炸弹的形式——谁也没经历过,劫机者不考虑叛逃,啥都不说也不提谈判,直接上来就用飞机撞大楼,搞同归于尽的。

没成想,当11号航班飞到纽约伍里斯维尔上空的时候,突然做了一个100度的大转弯,改变了航道,向纽约市中心前进。

几乎同时,地面人员突然收到了11号航班上的华裔空乘邓月薇的声音。

对于911事件的感受与看法(美国反应为何如此不给力)(8)

邓月薇(1956年2月5日-2001年9月11日)

邓月薇冷静地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她此时正躲在经济舱的后排。

邓月薇报告了飞机发生的情况——两名座位在头等舱的乘客进入驾驶室,她已经无法联络机长,整个头等舱的乘客全部被赶了出来,有多名乘务员被刺伤,另有几名劫匪分布在商务仓和经济舱,具体人数她也不清楚。目前,飞机正摇晃不定,不太像是要找机场降落的操作。

结合空乘邓月薇的实时通话和飞行航线的变化,美国航管局和美军方这才意识到——11号航班的劫匪不同于以往,他们飞向纽约市中心,真的很可能是要找地标性建筑去“同归于尽”!

危急关头,美军马上决定,派战机升空拦截,同时上报总统和相关高层,申请击落。

然而,悲催的是,这时,整个美国东海岸,只有4架战斗机处于待命状态,其中离纽约最近的两架,还在200多公里外的华盛顿特区。

对于911事件的感受与看法(美国反应为何如此不给力)(9)

结果....空乘邓月薇的话还没说完,8点46分,飞机就撞上了世贸大厦北楼。

北楼被撞后,虽然黑烟滚滚,摇摇欲坠,但并没有马上就直接垮掉,而南楼则几乎毫发无伤。很快,南楼的所有人员被告知,大楼“依然安全”,可正常运作但也建议撤离。

结果,竟然真就淡定地继续处理着的工作,试图先把手头的活收个尾再撤——毕竟,在这些“高档打工人”的眼中。时间就是金钱,可他们没想到,这竟成了要钱不要命的选择!

16分钟后,另一架航线本身就十分接近世界贸易中心的175号航班,撞向了南楼的78至84层处.....

没多久,南北两栋楼,一起垮了。

这时,紧急飞往纽约的F-15战机,还没能找到目标,也尚未获得“授权开火”的指令。

对于911事件的感受与看法(美国反应为何如此不给力)(10)

175号航班撞击南楼的瞬间

又过了22分钟,在美国军方和情报部门已经确认美航77次航班和93次均被劫持后。原本正在佛罗里达州一所公立学校跟小朋友们读课文的布什总统,随手找了间教室,神色凝重地发布了一段简短而紧张的讲话,然后赶紧带着幕僚们躲进了空军一号。

对于911事件的感受与看法(美国反应为何如此不给力)(11)

911发生时,小布什在这里

对于911事件的感受与看法(美国反应为何如此不给力)(12)

听了紧急汇报以后,小布什还愣了好一阵子

空军一号上,布什总统和团队们紧急结合后,决定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寻找并拦截被劫持的飞机;对一切不听空管指挥的飞机,可予以击落。

对于911事件的感受与看法(美国反应为何如此不给力)(13)

可是,总统他老人家的这两句话,执行起来,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这时,美国上空还有3000多架飞机在不同的航线上飞行。美国军方要在短时间内识别哪架飞机被劫持或可能被劫持,几乎等于海里捞针。

美军的雷达的功能设置,是要寻找境外的潜在军事威胁,而非追踪国内民航客机。因此,美国军机要寻找客机,就得听从民航航管官员的指挥——然而,美国民航空管和美军东北防空司令部之间,又是两条并行的通讯应答网络,不能兼容!

结果导致,这边,最早升空的两架F-15,还在像无头苍蝇一般,仓皇的寻找被劫客机的坐标。

而那边,77次航班已经撞上五角大楼西翼,并引起大火,造成百余人伤亡。

对于911事件的感受与看法(美国反应为何如此不给力)(14)

对于911事件的感受与看法(美国反应为何如此不给力)(15)

当年执行任务的F-15飞行员,丹·纳什和蒂姆·达菲,他们虽然没找到被劫民航,但也被认作英雄,受到了隆重表彰

紧急关头,美政府只得搞了个粗暴的识别方法——马上关闭其领空,所有在飞行的班机必须立即在距离最近的机场降落,正在飞往美国途中的航班即刻改飞加拿大或者墨西哥。

9点55分左右,一架F-16战机终于发现第四架被劫持客机——93号航班。

只是,原本准备执行击落命令的女飞行员希瑟·彭尼也很为难——因为,她起飞的时候太着急了,没有挂弹,是“裸奔”上去的。

紧急关头,彭尼打算豁出去了,决心用F-16撞击比自己重6倍的波音757。

而且,这加航班还有可能是一架自己的父亲正在驾驶的飞机(她爸是个民航飞行员)。

彭尼毅然向上级做出了撞击请示。

然而,还没等彭尼接到上级的回复,93次航班,已经自行坠毁在了宾夕法尼亚州的一片草坪上,没有造成任何地面人员伤亡。

对于911事件的感受与看法(美国反应为何如此不给力)(16)

彭尼虽然慌得没带弹,但因为“勇气可嘉”,也被隆重表扬,成了美国英雄

解析黑匣子和飞机跟地面的通话后,人们了解到,机上的34名乘客(其实是33人,但有一个女性是孕妇)和12名机组人员,选择了跟4个劫匪进行了英勇的搏斗,最终将飞机朝地坠毁,而没有抵达原先的目标——美国国会大厦。

对于911事件的感受与看法(美国反应为何如此不给力)(17)

93号航班的部分成员

后来,这段英勇事迹还被改编成了电影《93号航班》。

对于911事件的感受与看法(美国反应为何如此不给力)(18)


悲剧发生后不久,美国相关部门回过头来分析已有情报,曾经痛心地发现,这场惨烈袭击本来是有可能避免的——美国海关曾筛查出过有恐怖主义活动前科的嫌疑人的非法入境记录;中情局(CAI)也察觉到了境外宗教极端势力在渗入美国本土;还有线人向联邦调查局(FBI)反映,一些中东背景的人在美国航空俱乐部学开飞机,只学空中飞行课程,却不学起飞和降落....

可是,上述部门并非上下级关系,谁也管不着谁,遇事就来回扯皮、推诿,更缺乏互相配合,共享相关数据库的机制;

再加上,911事件的突发性和史无前例的目的性(自杀式袭击,不谈判直接撞楼同归于尽),让美方先是判断失误,后又因为协调指挥混乱错失良机。

而且,长期以来,美国由于其地理隔绝方面的优势(上一次本土大规模遇袭还是1812年,中国嘉庆年间),对于本土保护观念较为薄弱,造成当年美国对自己本土的防卫不太上心,不仅待命的战机有限,军民两方的应答体系也不兼容,甚至连个紧急频道都没有预设。

那时,五角大楼的防空体系,主要探测和反击的,都是外来飞行器入侵领空的行为;而美国民航的客机,本来就在自己领空内飞行,归一个文职部门——联邦航空空中交通管理体系处理,同军方的防空体系之间没有直接的共享机制。

以上的种种疏漏,就酿成了911无法挽回的惨剧。

对于911事件的感受与看法(美国反应为何如此不给力)(19)

911后,美国军政机构搞了深刻的整改,下了很大功夫,成立了一个共拥有20多万雇员,权力极大的新部门——美国国土安全部,对全美的本土防御力,享有着紧急指挥权。

原本互相并行,各司其职的美国海岸警卫队、移民和归化局、海关总署等22个联邦机构都被划入了美国国土安全部的机构设置,高效地实现了信息共享和多部门联动;同时,它还掌管着美国国家事故管理系统。

也就是说,万一美国上空的民航客机再次遭遇劫持的话,国土安全局将会成为做出关键决断,掌握生杀大权的那个最重要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