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淮海战役最初是由时任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的粟裕,于济南战役即将结束的当天,即1948年9月24日提出的。当时,粟裕对战役的主要设想是:“第一阶段以苏北兵团(须加强一个纵队)攻占两淮,并乘胜收复宝应、高邮,而以全军主力位于宿迁至运河车站沿线两岸,以歼灭可能来援之敌,如敌不援或被阻,而改经浦口、长江自扬州北援,则我于两淮作战结束前后,即进行战役第二步,以3个纵队攻占海州、连云港,结束淮海战役”。

这既是淮海战役首次的提出,也是史学界称之为“小淮海战役”的最初设想蓝图。

从粟裕齐辰电提出(从粟裕齐辰电提出)(1)

淮海战役提出后,经中央军委和粟裕等战区领导上下反复磋商,于1948年10月11日,形成了淮海战役新的作战设想:第一阶段的重心,集中兵力歼灭以新安镇为中心的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以6至7个纵队,分割歼灭敌25师、63师、64师;以5至6个纵队,担任阻援或打援;第二阶段,以大约5个纵队,攻歼海州、新浦、连云港地区之敌,以其余兵力担任钳制邱、李两兵团;第三阶段,可设想在两淮方面作战,亦须准备以5个纵队左右的兵力担任攻击,其余主力打援和钳制。

这次作战设想的调整与粟裕最初的战役设想变化还是不小的。但史学界依然将之定性为小淮海战役范畴。

1948年10月23日,华野发布淮海战役预备命令,明确的作战设想是:“首先歼灭据守新安镇为中心之黄百韬兵团(包括25军、64军、63军、100军各部。注:此时国民党恢复整编师为军),并求歼徐州外围韩庄、台儿庄、贾汪地区之冯治安部一部或大部,尔后视情况发展,进击两淮、高宝及新海,或再歼由徐州东援之邱、李兵团之大部或一部”。

这次作战设想较之11日那次又有了一定的调整,又扩大了一些规模。但还是没超出小淮海战役的总体规模范畴。

从粟裕齐辰电提出(从粟裕齐辰电提出)(2)

经中央军委批准,淮海战役定于1948年11月8日发起。当侦察判断蒋军有“集中兵力固守徐州”,“11月6日又发现驻守海州的第44军有西撤新安镇的动向”,“何基沣、张克侠率部起义更趋积极”等动向后,粟裕当机立断,决定把战役发起时间提前两天,“一边向中央军委报告,一边同时下令部队执行”。

战争是一条真正的“变色龙”,战场情况总是千变万化,所谓“谱不可以尽弈之变,法不可以尽战之奇”。粟裕强调:“打仗是最讲辩证法的,因为双方都是活生生的人在行动,敌人同我们一样也会动脑筋,他打着打着变了招,我们就得跟着变招。即使他不变招,我们也常要根据战场上变化了的形势来变换打法”。

从粟裕齐辰电提出(从粟裕齐辰电提出)(3)

此时,淮海战场上果然又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变化:

——华野分三路大军向南快速挺进,从徐州东南西北几个方向同时发起攻击,“横扫陇海路以北150公里广阔地区的敌军阵地,先后攻克鲁南的郯城和苏北的邳县”。

——敌63军在运河东窑湾镇被我抓住,第100军的1个师的大部和第25军的1个团也在渡河前被我抓住,这些敌人很快被歼势成必然。

——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万多名官兵举行战场起义,致使徐州东北大门洞开。华野右路大军3个纵队迅速通过何、张起义部队防区,渡过运河、不老河,直插陇海路,切断黄百韬兵团西撤道路。

还有一个淮海战场以外的重大情况,也使粟裕兴奋不已:几天前结束的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一个多月歼敌45万人,全国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我军已在全国范围内,在数量上、质量上都占优势了。

从三个纵队暂不过江在江北打大仗,到豫东战役、济南战役大胜,再到淮海战役的提出,及至淮海战役开打后的新形势、新变化,粟裕脑海中的淮海决战蓝图愈发清晰。这幅蓝图的前景是那样的宏伟、壮观。

从粟裕齐辰电提出(从粟裕齐辰电提出)(4)

11月8日辰时,粟裕与张震联名向中央军委发出了著名的齐辰电:

“如果能在江北大量歼敌,则造成今后渡江的更有利条件,且在我军渡江之后,在苏、浙、皖、赣、闽各省不致有大的战斗,也不致使上述各省受战争之更大破坏......我们在此次战役于歼灭黄兵团之后,不必以主力向两淮进攻,而以主力转向徐蚌线进击,抑留敌人于徐州及其周围,尔后分别消弱与逐渐歼灭之(或歼孙元良兵团,或歼黄维兵团),同时以主力一部进入淮南,截断浦蚌铁道,错乱敌人部署与孤立徐、蚌各点敌人。为此,在战役第一阶段之同时,应即以一部破坏徐蚌段铁路,以阻延敌人南撤”。

齐辰电的核心是:将敌人主力抑留在江北逐次歼灭有利,还是将其赶过江南留待将来歼灭有利?如果歼灭黄百韬兵团后挥军南下两淮及高、宝地区,则可能把敌人赶过江去,如果西取徐州,不仅抑留徐蚌间现有敌军,而且可调动黄维之12兵团拼命北上以解徐州之围,最后可分别加以歼灭。

“抑留敌人于徐州及其周围,尔后分别消弱与逐渐歼灭之”,大淮海战役蓝图通过齐辰电淋漓尽致地展现开来。

从粟裕齐辰电提出(从粟裕齐辰电提出)(5)

11月9日深夜,毛泽东亲拟电稿复示:“齐辰电悉。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华北、华东、中原三方面应全力保证我军的供给”。这份电报表明,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已下决心将徐州之敌就地歼灭,下决心将淮海战役发展为南线战略决战。

事过多年,粟裕在谈到毛泽东亲拟的这个复电,仍抑制不住激动说:“这个电报虽短,但是字字千钧”。

11月10日,军委又电令陈(毅)邓(小平):“你们应集全力攻取宿县,歼灭孙元良,控制徐蚌段,断敌退路,愈快愈好,至要至盼。”

大淮海战役帷幕由此完全拉开,人类战争史上最伟大的战争活剧开始递次演进.........

从粟裕齐辰电提出(从粟裕齐辰电提出)(6)

(帅克品读:坚持原创,坚持客观,坚持公正。点击关注,看更多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