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留下许多传颂千古的名篇,其中“三吏三别”更是其中的经典之作:“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的登高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杜甫的这首登高)(1)

其实,除了这些,杜甫还有很多经典之作,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等。《登高》这首诗能非常明显地体现杜甫的诗风。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杜甫在夔州的时候所作。全诗前面四句写景,后面四句抒情。

杜甫的登高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杜甫的这首登高)(2)

首联,秋风急,天空里回响着猿猴的声音,那声音听着充满了凄惨悲哀。洲渚青沙滩上的鸟儿都飞了回来。诗人登上高处,视线由远及近,从高远处转向沙滩,听着猿猴的哀嚎天空飞翔的鸟群,给人勾勒出一幅精美的秋天画卷。

颔联,看到一望无际的树林的叶子萧萧下落,无穷无尽的长江从远处滚滚而来。落木的“萧萧下”和长江的“滚滚来”形成呼应,一去一来,透露出诗人对时光的怀念和壮志难酬的悲凉。

杜甫的登高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杜甫的这首登高)(3)

颈联,面对着秋景,内心不禁悲哀,自己万里漂泊常年作客他乡,一生之中疾病缠身,如今独自一人登上这高台,感慨万千。前面四句没有提一个秋字,直到这一句,诗人才点明时节,前面的铺垫水到渠成。他登高不为赏景,只为抒发内心的愤懑。

尾联,历尽了艰难困苦两鬓长满了白发,颓废的心情让我停下了浇愁的酒杯。杜甫为什么发愁呢?一方面,是为自己漂泊半生,无所建树所郁闷。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为国家的苦难发愁,当时杜甫已经五十六岁了,离他去世也还有三年,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内心放不下的是国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四年了,但是各地军阀四起,国家动荡不安,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只能登高感慨,写诗抒发自己内心的悲哀了。

杜甫的登高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杜甫的这首登高)(4)

可以说,这首诗是杜甫非常的典型的作品了。

别的诗人写登山赏景这类的作品,大多都会描写景色的美,然后抒发畅快的心情。而杜甫却表达了满满的家国情怀,忧国忧民的情操,跃然纸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