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若昭,贝州(今河北清河县)人。父宋廷芬,生五女,都有文才,若昭为第二女,唐德宗听说五女文才,在贞元中(约公元794年前后)召入宫中,参与德宗及词臣唱和。穆宗封若昭为尚宫,称为先生,尚宫是唐朝官内尚宫局的长官,正五品,主管导引皇后,总管司记、司言、司簿、司闹的事。她经历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封梁国夫人。

杜甫献给唐玄宗的三大赋(唐代女诗人宋若昭)(1)

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僚应制

垂衣临八极,肃穆四门通。自是无为化,非关辅弼功。

修文招隐伏,尚武珍妖凶。德炳韶光炽,恩沾雨露浓。

衣冠陪御宴,礼乐盛朝宗。万寿称觞举,千年信一同。

本篇选自《全唐诗》,唐德宗写了《麟德殿宴百僚》诗,若昭写了和诗,和诗是配合德宗的诗写的,有的话是从德宗的诗里来的,所以在看这首诗时,要参看德宗的原作。从这首原作看,若昭的和诗,不用原作所押的韵,原作用阳韵,若昭用东韵。原作十二句,若昭和作也是十二句。这是唐朝和诗的写法。

杜甫献给唐玄宗的三大赋(唐代女诗人宋若昭)(2)

皇帝

再看和诗,首联“垂衣临八极,肃穆四门通。”“垂衣”,本于《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穿着长大的衣服,天下治理好,即指无为而治。“临八极”,犹管理八方,“极”指极远的地方,即治理天下。“肃穆”:严肃。“四门”:《书·尧典》:“宾于四门,四门穆穆。”在四方的门口接待宾客,非常肃穆。指跟外国和好。这两句配合原作:“恭已临群后,垂衣御八荒。”“八荒”即“八极”。“群后”指众国君,接待众国君,跟“四门通”相应。

杜甫献给唐玄宗的三大赋(唐代女诗人宋若昭)(3)

“自是无为化,非关辅弼功。”自然是无为而治的教化所收到的效果,不关宰相的功劳。无为而治,从原作:“垂衣”来的。原作说:“成功归辅弼”,治理得成功,归功于宰相。和诗说不是宰相的功劳,是皇帝无为而治的功效,把功绩归于皇帝,这是当时一切归功于皇帝的说法。“修文招隐伏,尚武殄妖凶。”对于“妖凶”的坏人,用武力来殄灭。治理要依靠两手,一手修文德,一手靠武力,所以和作这样说。

杜甫献给唐玄宗的三大赋(唐代女诗人宋若昭)(4)

宰相

“德炳韶光炽,恩沾雨露浓。”指德教的效果像春光那样热烈,恩惠像雨露那样的美好。原作称“开泰喜时康”,《易经》以正月为泰卦,下面是三个阳爻。称“三阳开泰”,指春天。和作用“韶光”指春光,称德炳恩沾,同“开泰喜时康”相应。第五联的“衣冠陪御宴,礼乐盛朝宗。”衣冠指大臣陪着参加御宴。在宴会上用礼乐来接待各方上朝的诸候,朝宗比喻百川朝宗于海。原作“形庭广乐张”,汉皇宫用朱色漆中庭,称“彤庭”,天上的音乐称“广乐”,这句指皇宫奏乐。

杜甫献给唐玄宗的三大赋(唐代女诗人宋若昭)(5)

春天

“礼乐感朝宗”,用朝廷的礼乐来接待各地诸侯,跟原作的“彤庭广乐”相应。最后一联联“万寿称觞举,千年信一同”。《待·幽风·七月》:“跻彼公堂,称被兕觥,万寿无疆。”指百官举杯祝皇帝万岁,认为这是千载如一。

杜甫献给唐玄宗的三大赋(唐代女诗人宋若昭)(6)

这首诗是应制的,只能配合皇帝原作来写,只能说些歌功颂德的话。看这首诗,可以从中看出唐朝时应制和诗是怎样写的。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