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西面有条大河,在我上初中之前,我对它的印象就两点:有鱼,有故事。

京杭大运河山东(世遗山东的莱茵河)(1)

有鱼是因为发大水的时候,放下一个桶,灌满提起来,里面就有半桶鱼。

有故事是因为那些农村妇女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比如河里曾经落过龙(没错,我母亲告诉我的)。

直到我上了初中,学了历史,看着书本上对京杭大运河的描述,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京杭大运河山东(世遗山东的莱茵河)(2)

我从来没有那么好学过,我去找了历史老师,确定了京杭大运河在我们县里流过,然后我又找了地理老师,想要判断我家西面的大河和京杭大运河到底是什么关系。

最后在微机(计算机)老师的帮助下,我们用电脑查看了地图,得出了我心中期待的结论,我家西面的大河就是大运河。

那一刻,我心中莫名其妙地产生了一种自豪感,我和大河之间的过往历历在目,那画面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我虽然是个农村的孩子,但我是个旱鸭子,之所以学不会游泳,就是因为京杭大运河。

大运河平日里水量不大,我也经常在河边玩耍,但我从来不下水,原因就是我曾经在岸边滑到过水里,呛了好几口水。

原本不是什么大事情,但是经过我母亲的“水鬼论”,我开始对水产生恐惧,哪怕是去河边也从来不一个人。

京杭大运河山东(世遗山东的莱茵河)(3)

从那之后唯一一次下水,就是为了给我父亲帮忙。

那年我十岁左右,雨季水量很大,大运河的水位不断地上涨,里面的鱼也越来越多,一开始的时候没人在意,可自从两个年龄相仿的叔侄俩扛着一条三十多斤重的大鱼回家之后,村子里的人全都动起来了。

男女老少都开始下河抓鱼,一桶水半桶鱼,这句话一点没有虚构的成分,我也就是在那时候,被我爸“派遣”看守战场,以方便他回家送鱼。

毕竟一个好的位置,对于抓到大鱼来说尤为的重要。

经过了好几天的奋斗,大河里的鱼渐渐地没有了,我们家不是收获最多的,但我们家抓到了最大的那条,足足六十六斤。

抓到大鱼的那一天,我总算相信了我母亲曾经无数次对我说的话:“我年轻的时候,男劳力干活也比不上我,大麻袋我抡起来就扛走了!”

说实话,因为那条大鱼,我对大运河感激了很久,毕竟卖掉了那条大鱼,可是换来了不少猪肉。


2002年,就在我对京杭大运河有了重新认知的时候,南水北调工程开始了,这条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大河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原本以为我和这条大运河的“交情”也仅限于“河边原住民”了,可没想到,2011年,我再次和它有了交集。

京杭大运河山东(世遗山东的莱茵河)(4)

那是我大学的暑假,二表哥来到了我家,原本以为是普通的走亲戚串门,可没想到二表哥是带着任务来的,他想要让我帮他押车。

学习对二表哥来说是个很头疼的事情,但是车辆机械对他来讲就是小菜一碟,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天赋。

当年二表哥辍学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学了驾照,直接是B本,然后就开始给别人开车,后来攒了继续,自己也买了一辆。

而且二表哥运气不错,刚买了车,南水北调工程就修到了我们家,于是二表哥开始给工程上干活,收入没得说,但就是特别的累。否则也不至于来找我给他押车。

京杭大运河山东(世遗山东的莱茵河)(5)

押车的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给他说说话聊聊天,帮他观察一下路况,倒车转弯指挥指挥,说句不好听的,是个人就能干,但偏偏别人都没有时间,于是我“上任”了。

而也就是这次“上任”,让我见识到了大运河的新面貌。


自从搬了新家,我很少去大运河边上,即便是回老家转转,也不过是站在房顶上,远远地看上一眼。

当我再次来到大运河边的时候,我都惊呆了,这该是多么庞大的一个工程,河道清理之后,河岸全都是水泥抹面,光滑的不忍心在上面留下一个脚印。

河上的大桥就更不用说了,比起之前的小桥,那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那两个月,我跟着二表哥往返于家和大运河之间,见证了大运河一天一个样的变化。

当我要开学的前几天,我又专门去了一趟,看着眼前的景象,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也感觉到了大运河的重生。


2014年,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了,它的历史身份再次被提升了一个高度,它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了。

这个始建于春秋时期的大运河,作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京杭大运河山东(世遗山东的莱茵河)(6)

馥郁酒鬼,守护世遗,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还在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遥想未来,京杭大运河所过之处,鼎盛繁华,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们也可以南上北下乘风破浪,领悟一下皮日休古诗中的景象。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