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小伙伴问小满哥,最近各种新闻里频繁出现的LPR是个什么东西?

LPR,老婆肉?嗯,你要这么记也可以,就像有人把MLF叫做麻辣粉一样,你高兴就好。LPR和MLF这两样东西,都是央妈(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工具。

LPR全称no prime rate,意思是贷款基础利率。是金融机构给他们最优的那一拨客户,所执行的贷款利率。

跟大家说个真相吧,在银行眼里,顾客可不是人人平等,银行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把客户分为三六九等。按什么划分?这其中信用度的高低和违约风险的大小,是银行考虑的重要因素。而“最优客户”就是银行眼里信用度最高、违约风险最小的那一拨客户。

最优质的用户到哪里都是香馍馍,各家银行争着要。靠什么来抢客户呢?谁给的贷款利率低,谁就有机会抢到。

lpr下调对已经买房的人是好事吗(最近老出现的LPR是什么)(1)

听到这里,那个小伙伴恍然大悟,原来银行也能打折促销啊!利率就是贷款的价格。

没错,国外的银行就是这样的,价格由自己定,碰到优质客户就多打折,碰到劣质的就不放贷,中间等的客户就根据具体情况来出价。总之,价格高低自己说了算。

不过在我们中国呢,情况有点不一样。大家都知道,我们的金融体系起步晚,脱胎于计划经济体系。计划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管制挺多,像价格什么的都由相关部门统一制定,各商家自己没什么定价权。

在过去漫长的时间里,我国的银行都是以央妈发所发布的贷款利率来作为价格标准,给自己的客户发放贷款,这个参照利率就叫做贷款基准利率。买房办过房贷的小伙伴一定知道,这个基准利率哪怕只变化0.1%,对你要还的总利息影响都是大大的。

从2013年开始,大家呼唤了多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真正开始有动作了。经常看新闻的小伙伴肯定还记得,当时首先放开了存款利率的上限,意思是,央妈以后再不限制大家了给存款利率定价了,各银行你们爱定多少,自己拿主意。而大家最期盼的贷款利率放开,一直到了今年才正式有了行动,标志性的动作就是这个LPR的推出。

有了LPR定价以后,贷款的定价基准就可以从由央行确定改成由市场确定了。这对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好处呢?银行竞争那么激烈,现在终于可以自己给贷款定价了,肯定会以低利率的贷款来抢客户啊!

工农中建交这些大的国有银行,小满哥不敢说,像民生银行、兴业银行这样的股份制银行,还有众多的各城市商业银行,绝对是有动力降低贷款利率的。要知道,美国房贷利率长期在3%多,日本、英国房贷利率2.5%~3.3%,中国香港的房贷利率才2%左右。

lpr下调对已经买房的人是好事吗(最近老出现的LPR是什么)(2)

怎么样?是不是迫不及待想听听,老婆肉LPR到底是怎样计算的?

坐好了,LPR的确定过程是这样的:首先,筛选出10家综合实力较强的全国性的银行,充当报价行。于是每个工作日,各报价行根据自身对行内最优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向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报送本行的贷款基础利率。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收到信息后,剔除其中一个最高价,剔除一个最低价,再根据留下的报价算出一个有效报价。

至于具体怎么算出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各个有效报价行的上季度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占所有有效报价行上季度末人民币各项贷款总余额的比重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得出贷款基础利率,对外公布。总之就是经过一个复杂的计算公式,算出一个贷款基础利率,这个利率就是LPR了。这个痛苦的计算过程,每年都要进行一次,也就是说LPR的期限是一年。

有了LPR做参照物,银行在放贷款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客户的违约风险和期限风险,在LPR的基础上加点减点,产生具体的贷款利率了。

前面说了,LPR让银行贷款时有了一定的自主定价权,我们借款人的好日子就来了。不过别着急,银行动作不会太迅猛,大部分银行在实际操作时还是比较谨慎的。从3月份LPR出来,到现在已经半年了,目前来看,大部分银行采用的LPR仍然是参照央行的贷款基准利率来报的,而不是市场利率。

按照央行的规定,从今年10月8号起,新发放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要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所以这两天你看到朋友圈,很多人都在算账,算买房成本到底会变多少,是增加还是减少。

有人计算完之后发现,按最新利率办房贷的话,每月多还100多块钱。

看出来了吧,银行暂时还不敢迈大步子。

LPR是利率市场化的又一个动作,长期来看意义重大,短期影响不大。所以,原本打算买房的刚需族,就不用操心LPR了,该啥时买还是啥时买。已经签完了按揭合同的人更不用担心,按规定,新的利率标准对过往签订的合同完全没有影响,不会增加还贷成本。

lpr下调对已经买房的人是好事吗(最近老出现的LPR是什么)(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