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室生活污水管安装(大学城污水厂头发缠满格栅惊呆小伙伴)(1)

寝室生活污水管安装(大学城污水厂头发缠满格栅惊呆小伙伴)(2)

昨日若隐若现的广州塔。记者莫伟浓 摄

寝室生活污水管安装(大学城污水厂头发缠满格栅惊呆小伙伴)(3)

广工学生参观污水处理过程,以提升环保意识。记者顾展旭 摄

污水厂头发缠满格栅惊呆参观者

近四成广州人最关心水污染问题

文/ 记者刘幸

图/ 记者顾展旭

你知道自己洗澡时掉的头发流向何方吗?周六,“挑战你的勇气”污水处理厂体验日活动吸引了广东工业大学24名大学生参加,当学生们看见大学城4号泵站格栅绕着密密麻麻的头发,得由人冒着强酸恶臭清理时,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而广东省社会政策研究会同日发布的《广州市居民环保意识调查》则显示,受访居民最关心水污染治理,比例为38.8%,但仅有不足8%的广州街坊表示一直或经常参与环保活动。

沥滘污水处理厂一二期污水处理能力为50万吨/天,负责处理海珠区、长洲岛、洛溪岛、大学城的生活污水。位于大学城科学中心对开的4号泵站收集了整个大学城师生、居民近30万人的日常生活污水,每天将3万吨污水送往污水处理厂处理,被比喻为大学城最脏最臭之地。

上周六上午,来自广东工业大学的挑战志愿者来到大学城4号泵站,刚走进负一楼的下沉式泵站,一股恶臭扑鼻而来,环境生物技术专业大二学生紫珊不禁捂住鼻子,“好臭……”泵站站长陈伟尴尬地笑了笑说:“藏污纳垢,味道确实大了点。”

2名大学生挑战的任务是用钩子清理脏格栅上的脏东西,只见其密密麻麻绕成团,气味奇臭无比。陈伟说:“大学城很多建筑并没有化粪池,粪便直排到污水管道,所以在泵站收集的东西中,也有粪便在里面。那些格栅上的东西多是大学城居民洗澡脱落的头发,其进入下水道后被格栅阻拦。缠绕太密则会影响污水的收集,所以我们要定期清理格栅。”

“在这里时间长一点就很难坚持,那股味道确实难闻。”体验完之后,挑战者肖云帆感慨道:“作为环境工程专业学生,都提倡要环保,但不知不觉做了污染制造者,例如头发纸巾那些千万不能扔进厕所。”

调查:

有环保意识 少有环保行动

一直参加环保公益活动 2.2%

经常参加环保公益活动 5.7%

偶尔参加这类活动 45.8%

从未参加过环保活动 46.3%

这种有环保意识,却没环保行动的现象并非孤立。广东省社会政策研究会、中山大学和广东财经大学合作,去年在广州市老六区进行了《广州市居民环保意识调查》,共收回2000份各年龄、各阶层的有效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上周六首次公布,显示广州25.1%受访者表示非常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65.8%受访者表示比较关注,只有8.0%受访者不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也只有1.1%受访者一点也不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

广州受访居民中,最关心的是水污染治理,比例为38.8%,大气污染治理则排名第二,共有34.8%的受访居民关心。也有一些居民比较关心固体废物污染治理(18.7%)和噪声污染治理(7.7%),从侧面一定程度可以看出广州地区的水污染问题和空气污染问题相对其他污染更严重。

但调查显示,只有2.2%和5.7%受访居民表示自己一直或经常参加广州市组织的各种环保公益活动,45.8%的受访居民表示偶尔参加这类活动,占46.3%的大多数受访居民表示从未参加过环保活动。

建议:

加大污水处理投入力度

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课题组给出了8个建议,包括强化政府责任,加强环保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扩大环保领域的公众参与;优化投入结构,加大污水治理力度;适度提高环境治理费用,强化居民环保意识;借鉴国外治水案例,明确水污染防治的长期性、持续性特征等。

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秘书长区军就表示,西方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欧洲莱茵河、英国泰晤士河、日本琵琶湖等水环境综合整治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治理的过程十分漫长,治理费用也十分高昂。以泰晤士河为例,从1858年至今,泰晤士河前后进行了近150年的治理,耗资巨大,治理费用约为300亿~380亿英镑。对比上述成功案例,广州市污水治理的长期性规划和治理资金投入还远远不够。当前必须结合广州实际, 制定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污水治理长期方案,加强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对策:

粤投403.85亿建污水厂

在政府计划方面,记者了解到,根据《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年)》,广东省计划投资约1187亿元,实施联合治水、饮水安全、水源保护、设施提效、亲水景观、数字监管、全民爱水七大类工程项目,其中计划投资403.85亿元用于新建、扩建骨干污水处理厂,完善污水管网等。广州市未来几年的水污染治理要与广东省整体污水治理规划相对接,在资金、政策、人才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面对广州的环境污染问题,65.1%的受访者非常认同或认同“每个人都是生活污水的污染源”这个观点。53.4%的居民认为个人、政府和企业应该共同承担责任,为环境污染付费。但支付多少污水治理费用则敏感。研究同时发现,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为水污染治理付费的意愿。低收入居民对污水治理费用比较敏感,所以在调整过程中,要通过增加财政补偿,对低收入群体减免部分费用、实行阶梯价格等方式,保证污水治理收费在多数居民的接受能力范围内。

淘汰老旧车

数量未过半

广州将出台黄标车淘汰配套补贴政策

本报讯 (记者杜娟)环境保护部昨日通报了1~9月全国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进展情况,截至2014年9月底,全国共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397.88万辆,其中9月份淘汰63.55万辆,共完成全年600万辆淘汰任务的66.3%。但时间已经超过2/3,广东淘汰老旧汽车的数量只有任务的40%,而且广州尚未出台淘汰的具体补贴办法。

广东一年需淘汰

近50万辆老旧车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本次需要淘汰的是黄标车及老旧车辆,除了黄标车外还包括国I、国II的汽油车,“理论上淘汰的数量要比纯粹的黄标车要多,但实际数量很难估算,因为黄标车都无法强制淘汰,国I、国II汽油车就更没有理由要别人提前淘汰了,具体还要看车况。”

此前,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截至2013年年底,全省淘汰黄标车才27万辆。目前全省黄标车总数还有129万辆,今年要淘汰49万辆,约为总数的三成。以淘汰一辆车平均2万元补贴来算,淘汰49.3万辆黄标车实际需100亿元。

各地淘汰黄标车

补贴最高8万元

根据环保部通报的数据,截至今年9月底,广东淘汰老旧车辆的数量为19.77万辆,占任务比例的40.1%。国家环保部有关负责人同时表示,各地已经出台激励政策,鼓励提前淘汰。北京、上海、山东、浙江、广东等18个省出台了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工作实施方案或补贴政策,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出台了补贴政策,补贴金额最高达8万元/辆。

据悉,深圳、珠海、东莞、佛山等地市已经出台市级的黄标车提前淘汰补贴政策,其中中山的补贴力度最大。另外,省里已出台珠三角营运黄标车提前淘汰补贴政策,财政安排6.21亿元补贴资金,每辆车最高可获补贴3万元。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的黄标车淘汰补贴政策尚未出台。不过,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市里的配套补贴政策正在制定当中,预计很快会公布。”

万吨二氧化硫

排污权售出

本报讯 (记者杜娟 通讯员吴凡、陈惠陆)近日,广东省第二批排污权交易签约仪式在广州举行。本批交易分别由广州市环保局与广州中电荔新电力实业有限公司、汕头市环保局与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海门电厂、阳江市环保局与阳西海滨电力发展有限公司、肇庆市环保局与国电肇庆热电有限公司签约,出让标的物为二氧化硫,交易价格按照省发改委确定的 1600 元/吨/年执行,总交易量为12922.6吨,总交易金额为2067.616万元。

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仍由环保部门向新增排污量和新建项目出售排污权,正在积极推进的二级市场启动后,企业之间可以就排污权进行买卖。

本土环保组织

自测珠江水质

本报讯 (记者杜娟 通讯员 陈凡)广州本土环保NGO组织自测珠江水质活动继续进行,昨日,珠江水联合行动之珠江巡航开启,航程覆盖珠江广州段的基本航道,完成共计10个点的取水检测工作。本次检测显示,河涌污染仍然是珠江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悉,此次珠江巡航路线从鹤洞桥脚出发,经丫髻沙、洛溪、新造,行至东江口,往黄埔水道、长洲岛,过琶洲大桥、广州塔,最后行至白鹅潭,于芳村码头上岸。参与的志愿者李阿姨发现,进入珠江前航道,经过琶洲大桥后,“能看到水的颜色明显加深,有点黑,不像在东江口那里还有点绿”,通过快速检测,琶洲大桥之后的取水点,氨氮指标明显恶化,可以判断是由于各汇入珠江的河涌污染所致,整治珠江水,关键仍在于河涌的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