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的识记成语对基本文学素养的提高,而成语故事积累对语文作文水平提高有帮助,成语里的故事是极好的作文素材!学会高效学习是成才的关键!

蔼(ǎi)然仁者:指对人和善的、有仁德的人。

故事:李翊向韩愈请教写文章的技巧,韩愈写文章作答,认为写好文章就像为树养根、给灯加油,加强道德修养,有了较高的道德水准,诗之树,文之灯才能根深叶茂、光焰万丈。


破釜(fǔ)沉舟:比喻下定决心、决一死战。

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章邯率大军攻赵,赵王派人向楚怀王求援,楚怀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救援,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河底,以示与秦军决一死战之心。

成语故事初中100个字左右:成语故事中学必备(1)

破釜沉舟

曲突徒薪: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

故事:从前有个人去拜访他的朋友,看见朋友家的烟囱竖在灶前,灶前还堆着不少干柴,就建议朋友把烟囱改成弯曲的,把干柴移走。朋友没听。不久这个人的朋友家真的发生了火灾,幸亏邻居们及时救火没有造成大的损失。主人杀牛摆酒来谢邻居们,邻居们说该谢的是那位提意见的人。

成语故事初中100个字左右:成语故事中学必备(2)


明珠暗投:比喻怀才不遇或误入歧途;泛指珍贵的东西落入不明其价值的人手里,得不到赏识和珍爱。

故事:西汉时,邹阳原在吴王刘濞手下做事,发现其想谋反,就投奔梁孝王。后有人挑拨离间,邹阳被投入监狱。在监狱中,邹阳给梁孝王写信说,如果有人把“明月之珠”扔在路上,就会引起人们的警惕。梁孝王见书立即命令释放邹阳并尊其为上宾。

成语故事初中100个字左右:成语故事中学必备(3)

这个是夜明珠


萎靡(mǐ)不振:萎靡也作“委靡”。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故事:公元1125年,金军大举南下进攻北宋,燕京守将郭药师投敌,黄河守将梁方平脱逃,金军直逼北宋都城。宋徽宗将帝位传给儿子宋钦宗赵桓,自己逃到镇江。大臣杨时上书说:“大敌当前必须振奋精神抗击金人袭扰,如果萎靡不振就只有灭亡。”

成语故事初中100个字左右:成语故事中学必备(4)

萎靡不振


沐猴而冠(guàn):比喻人面兽心,虚有其表。常用来讽刺依附权势、窃据名位之辈。

故事:秦末,楚怀王与各英雄约定,谁先攻入咸阳谁就做关中王。刘邦先攻入,项羽大怒,进城就杀百姓及已降的秦王子婴,烧了秦宫殿,掠夺大量金银财宝欲回江东。有人讥讽楚国人是戴着帽子的猕猴,项羽杀了他。

成语故事初中100个字左右:成语故事中学必备(5)

戴帽子的猕猴


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故事:战国时,庄子家贫,吃了上顿没下顿,妻子叫他外出借粮,他去找监河侯。监河侯许诺秋后可以借,庄子说这是远水不解近渴,就回家了。妻子让他再找别人,他说要像干涸的车辙里的鱼吐沫以互相浸润般过日子,妻子只好流泪。

成语故事初中100个字左右:成语故事中学必备(6)

相濡以沫

始作俑(yǒny)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对梁惠王说:“你厨房内有肥肉,马既里有壮马,老百姓却面有饥色,等着饿死,这等于率兽食人,怎么能做好一国之主呢?孔子说过:“始作俑者,其尤后乎。用像人形的俑来殉葬都不可以,怎能让活生生的人饿死呢?”

成语故事初中100个字左右:成语故事中学必备(7)

兵马俑


枕石漱(shù)流:旧时指隐居生活。

故事:孙子荆年轻时不想当官,准备过隐居生活,他告诉王武子“当漱石枕流”,实际上应该说“枕石漱流”。王武子乐了,笑他用石头漱口、用泉水作枕头。孙子荆只好辩解说:“用泉水作枕头可以洗耳,用石头漱口可以磨牙。”

成语故事初中100个字左右:成语故事中学必备(8)

隐居生活

探囊取物: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

故事:五代时期,韩熙载到南唐去做官,朋友李穀为他饯行,韩。熙載说:“如果南唐用我为宰相,我就带兵平定中原。”李穀说如果自己当上宰相,一定如探囊取物般夺取江南。

成语故事初中100个字左右:成语故事中学必备(9)

探囊取物


蜀犬吠日:原指四川多雾,那里的狗不常见日光,每逢日出,都叫起来。后用来喻少见多怪。

故事:唐朝散文家柳宗元因王叔文失势而被贬到永州当司马,他在永州期间收到韦中立的拜师信,非常感动。他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表达这样一个观点:少见多怪是常有的事情,像蜀犬吠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成语故事初中100个字左右:成语故事中学必备(10)

蜀犬吠日


李代桃僵:僵,枯死。比喻兄弟间互爱互助,也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故事:从前有兄弟五人都是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因为得到皇帝赏识,当上了侍中郎,过上了奢华的生活。兄弟中一人犯法,其他的则互相倾轧。有人就用诗评判:“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傍。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成语故事初中100个字左右:成语故事中学必备(11)

李代桃僵


摩肩如云:形容人非常多,十分拥挤。

故事:战国时苏秦为赵国组织合纵联盟,游说齐威王:“临淄(齐国国都)的街道上,车辆络绎不绝,互相碰撞;行人拥挤,肩挨着肩,连起衣襟可成帷幔,接起衣袖可成帐幕,挥洒汗水可成大雨……。齐国如此强大,却要向秦国卑躬屈膝,我私下为您感到羞愧。”

成语故事初中100个字左右:成语故事中学必备(12)

看长城的人头攒动


朝秦暮楚:比喻反复无常;也比喻行踪不定,早晨在此地,晚上到彼地。

故事:战国时期,战国七雄齐、楚、燕、赵、韩、魏、秦内部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七国中秦、楚势力强大,魏、韩、赵、燕、齐等国为了自身的利益,游离在这两国之间,时而靠近秦国,时而靠近楚国,故云“朝秦暮楚”。

成语故事初中100个字左右:成语故事中学必备(13)

左边是秦国,右边是楚国


鼎足之势: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故事:韩信被刘邦封为齐王,韩信的谋士蒯通分析天下形势后,认为韩信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劝他不要跟随刘邦,而要自立为王,可以与楚、汉三分天下,跟随刘邦最多也只能封为诸侯。韩信不听蒯通的意见,最后被吕后诱杀。

成语故事初中100个字左右:成语故事中学必备(14)

三足鼎立


掩目捕雀;捂住眼睛捉麻雀,比喻以不可行的方法自已骗自己。

故事:东汉后期,宦官与外戚争夺朝廷统治权的斗争十分激烈,外戚何进掌握朝政,他想秘密调董卓进京消灭宦官的势力。何进的主簿陈琳认为行不通,就像“掩目捕雀”一样,万一失去控制就会失去主动权。何进不听劝告,结果被宦官所杀。


一曝(pù)十寒: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懈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

故事:战国时期,齐宣王昏庸无能,常被朝中的奸人利用。孟子游历到齐国时,对齐宣王也无能为力。他认为齐宣王并不是不聪明,而是没有受到好的熏陶。他说,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

成语故事初中100个字左右:成语故事中学必备(15)

一曝十寒


,